中评社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 王秀中 王永雪)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近日出席“习近平访美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研讨会时表示,中国和美国政府都为这次访问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同时我们观察会发现中美两个政府的努力程度是有温差的,可能从这个温差里我们能看出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倪峰认为,相较于中美两国达成的具体成果,两国领导人共同向全世界展示出中美管控分歧、扩大合作、相向而行的强烈信号,这些“形而上”的成果更为重要。在中美矛盾增多的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可控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结合访问取得的49项成果与共识来看,管控分歧领域取得的最大共识是达成了关于网络安全的共识和沟通机制,这是两个最大的网络使用国家对全球网络国家做出的方向性的举动。其次,两军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中国深蓝力量发展的背景下,两国在海洋相遇的机会越来越大,尤其在中国和美国之间还存在东海、南海问题的背景下,中美之间不冲突、不对抗的机制进一步坐实了。第三位的成果是美国从明确反对亚投行到达成谅解。
扩大合作领域取得的最大成果则体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此外,反恐、维和问题为中美关系在全球公共领域扩大合作找到了一个合作点。倪峰还指出,在中美关系复杂性增加的情况下,未来扩大合作的增长点一个在地方交流,还有一个在人文领域。
倪峰认为,中美之间目前存在四种温差。“中国和美国政府都为这次访问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同时我们观察会发现中美两个政府的努力程度是有温差的,可能从这个温差里我们能看出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第一个温差是两国政府设定的目标有温差,中国政府有一个更宏大、长远的目标是要构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美国目标更低一点,更多的立足是通过这个访问建立更加稳定的工作关系,确保一年多任期不出现大的颠簸。
第二个温差是针对这个访问政府的侧重点有差异,中国更希望通过扩大合作稳定中美关系。美国更多的是解决中美矛盾,把问题聚焦在分歧上。包括访问前美国突出南海问题、网络问题,压中国让步,这是美国的重点。两个国家对这次访问的评价,美国人更多地把分歧的解决作为一个评价标准,我们则是通过合作的扩大来评价。
第三个温差是相较于中国把媒体、政府调动起来的高度关注,奥巴马则“心有旁骛”。虽然从美国全球战略实施角度来看,中国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中美之间竞争越来越多,但美国确实还有伊核问题、美股问题、难民问题、俄罗斯轰炸叙利亚等更加急迫的问题要关注。
第四,领导人的状态也不一样:习近平有更多的掌控力和领导力,但是反观奥巴马只有一年多的任期,他的领导力越来越弱,不能在国内形成有力的积极的对华政策共识,在某种程度上有点随波逐流。
倪峰最后总结说,这次访问最大的成果是中美之间互信增加,但同时中美关系的问题依然还在那里,基本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中美要真正构建起新型大国关系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