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省榮河縣(今萬榮縣)人, 即 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 孙吉镇 安昌村。与关羽 关爷算老乡。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人,祖籍河东解县宝池里下冯村,也就是今天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此处 解(读hai)
北平和平解放 民众免遭生灵涂炭 古都建筑得以完存 他是有功劳的。
但 同意和平解放 是被迫的,是见了棺材 才掉泪的。
蒋拉拢他,美国面见许以直接美援(让傅 单打另干,不依附国共),共产党争取他,他手里有近50万的人马,当然心存侥幸。
在此作祟下, 他意外覆没了铁杆儿嫡系35军,把兄弟 郭景云丧命; 又料外丢了天津塘沽 陈长捷生擒,两地军马乍失约20余万。连老本儿都赔了。老美帮不上忙, 老蒋泥菩萨过河,傅作义才 不得不认输 但不服输。
他当然想 保留保护他的底班人马 再图良机。 共产党若此后失败,他当然可望东山再起,不会跟着土八路跑的
但
他的整个军队 开出北京城 接受改编, 他并未隐瞒暗藏什么武器人员,(不可能), 这一点 傅作义是 光明磊落的。
他网开一面, 让不愿意留下跟着投诚的 国民党团以上官员和家属 平安飞离北京,给了老蒋情面, 当然这也是事先得到老毛知晓和许可的。
自投诚后, 傅作义 没有做什么 偷鸡摸狗的小把戏, 所以 整个来看 傅作义 是正直 有义气的 一条汉子。
共产党 也没有 虐待 亏待 薄待 傅作义 及其手下。
-----------------
以下摘辑拙文 素材自网络,看官自明。
。。。。。。
在1948年底至1949年1月的平津战役中,傅作義的部队接连遭受失败。1948年12月下旬,先后丧失新保安、张家口。
1948年末,中國共產黨、傅作義及社会各方面都开展了和平工作。12月23日,解放軍佔領張家口及察哈爾省全境。
12月26日,傅作義談判代表崔載之等從薊縣八里莊返回北平。
12月30日,傅作義由北平抵達南京,向蔣報告華北軍事情況。
1949年1月8日,傅作義代表周北峰、張東蓀與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領導人林彪、聶榮臻、羅榮桓舉行會談。傅方提出北平、天津、塘沽、綏遠一起解決;軍隊不用投降或在城內繳械方式,而採用以團為單位出城整編。次日,雙方草簽《會談紀要》,並附記:傅方務必於1月14日午夜前答覆。
在军事上,傅作义提出華北剿匪总司令部取消,兵团、军、师一律不动的整编方案,最终未被中共接受,中共对傅作义部实行了打散合编的整编方案。在政治上,傅作义抓住《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中“双方派员成立联合办事机构,处理有关军政事宜”以及企业、银行、学校等听候“联合办事机构处理”的条款,力求将这一所谓“联合办事机构”变成自己与中共分享权力的政权。在该协议签订前,毛泽东已于
1月15日致电林彪等人指出:“北平城内成立联合机构一点,似乎仍有和我分享政权之意。”
1月15日,天津陷入解放军之手。
1月21日,傅作義在北平中南海宣布与中國共產黨方面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决定北平和平解放。是日,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宣布引退。
1月21日,徐永昌奉蒋中正之命飞抵北平东单机场,随后到中南海居仁堂与傅作義、邓宝珊会晤,传达蒋中正意旨,傅作義答复很不明确,而且未向徐永昌透露自己已经和中共达成和平协议。
1月22日,傅作義部按照和平协议开始撤离北平。
1月23日,傅作義投降於中國共產黨,揚言「北平局部和平」,中國共產黨遂入據北平故宮。
1月29日,北平联合办事处召开筹备会议,中共代表叶剑英径直对傅作义方面代表郭宗汾说:“此机构是在前线司令部指挥下的工作机关,不是政权机关。”为此,在叶剑英建议下,该机构名称确定为“北平联合接交办事处”。加上“接交”二字,最终从形式及性质上否定了傅作义的任何分权企图。傅作義在军事及政治上的谋划均迅速遭到挫折。
1月31日,不愿与中共合作的北平国军將領李文、石覺等人離開北平,到達青島。
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开入北平。
1949年2月22日至2月24日,傅作義、邓宝珊与颜惠庆、邵力子、章士钊等人赴西柏坡,受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接见,邵力子发现傅作義“甚苦闷”,傅作義、邓宝珊此行与中共方面商谈了绥远问题。当时绥远尚在傅作義部下董其武手中,名义上仍受中华民国政府节制。傅作義企圖在3月26日從北平西苑機場乘飛機赴綏遠,不料當天恰逢中共中央機關自西柏坡遷至北平,並且在北平西苑機場閱兵,傅作義飛赴綏遠的計劃遂告吹。
4月1日,傅作義向全国发表通电,靠拢中共。
7月14日,傅作義在呈毛泽东的上书中,称蒋中正、阎锡山卖国,幻想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滥炸人民、封锁海口,没有希望。
8月28日,傅作義、邓宝珊等人从北平返回绥远,以完成绥远易帜起义。但傅作義也邀请徐永昌来绥远会面。
9月17日,徐永昌、马鸿宾一行飞抵包头,傅作義、邓宝珊、董其武、孙兰峰等人到机场迎接。
9月18日,绥远起义通电的签字仪式举行,宣布绥远和平解放,与此同时,傅作義会见徐永昌,徐永昌企图策反傅作義,但傅作義因为美国援助无望而不愿在美苏战争(即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贸然投向蒋中正。
9月19日,即徐永昌在绥远最后一日,傅作義再度会见徐永昌,对徐痛哭,且为自己预留后路,向徐永昌递交了一份上蒋中正的呈文,在呈文以及和徐永昌的系列谈话中,傅作義称中共卖国,美苏战争的爆发不会远,建议轰炸电厂,认为中共不可能成功,还准备利用合作农场,将自己手下的干部放入农村,以寓兵于农,保存实力,待中共遇到困难时再打出去。
同日,徐永昌帶上張慶恩等大小特務於下午二時飞离绥远。下午四時許,傅作義召集幹部開會,宣佈发出通电,「祝賀起义勝利」。
同日,馬鴻賓得到傅作義鼓勵,自綏遠飛回銀川,即電令其子馬惇靖率領國軍第八十一軍在中衛地區與解放軍簽定和平解放協定。
9月27日,北平更名為北京。
1949年9月绥远和平解放后,同年12月9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绥远的傅作义部的國軍第九兵團(孙兰峰任司令)等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6軍(刘万春任军长(后来王建业代理军长),康健民任政治委员)、第37軍(张世珍任军长,帅荣任政治委员),归华北军区建制,由绥远军区指挥。
1950年11月上旬,傅作义向毛泽东建议,调原绥远起义部队赴抗美援朝战争前线参战,认为这能使这批部队受新锻炼、新考验,进一步实现其解放军化,也对绥远地方实现解放区化更有利。这一建议获得中共中央、毛泽东采纳。
1950年12月12日,根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第36军、第37军与騎兵第4師等部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兵團(董其武任兵团司令员,高克林任兵团政治委员),归华北军区建制,
1951年9月3日开赴朝鲜,进行了修建机场的工作,同年11月底归国。
1952年2月,第36军、第37军番号撤销,第23兵團直辖第107师、第109师。
1952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兵團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9軍(董其武任军长,裴周玉任政治委员),归华北军区(后改为北京军区)建制,1985年6月撤销。
1962年春节前夕,周恩来邀请傅作義、张治中、屈武商谈对台湾工作问题。这是会后合影。
自左至右:张治中、周恩来、傅作義、屈武
。。。。。。
1957年夏天,他参加三门峡水电枢纽工程开工典礼后,冒着酷暑,沿黄河视察。有时晚上就露宿在黄河河滩上。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经周恩来总理派专家抢救,病情才有好转。他在20多年部长任内,为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傅作义从1954年起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以后连任。还担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为褒奖他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贡献,在解放军授衔授勋时,毛泽东主席亲自授予他一级解放勋章。
1966年 文革中 周总理在毛主席指示下列出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
名单中列明的保护人物包括:宋庆龄、郭沫若、章士钊、程潜、何香凝、傅作义、张治中、邵力子、蒋光鼐、蔡廷锴、沙千里、张奚若。等等。
1974年,傅作义病情加重,周恩来总理抱病到医院看望他,对他说:“毛主席说你是对人民有大功的人。”傅听后感到十分欣慰。
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在北京医院病逝。
23日,周恩来总理抱病亲自主持追悼会。叶剑英致悼词,高度赞扬傅作义对抗日战争,北平、绥远的和平解放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他为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所贡献的力量。
傅作義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满了78岁,进入了79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