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威风,中国要向院士开刀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想说的不一定是院士坏,倒是我们华夏生蛆长虫的温床不好,所以院士挨咒人人应有一份。

美国的院士制度是一个荣誉制度,评选是盲法,由院士推荐。没宣布前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份,黑箱操作就跟诺贝尔评选差不多。人们带着有则不多,无者不少的心境。当事人不太计较那个并不重要的名分,旁观者更是没太往心上去。在美国请来院士客人作报告,充其量点到为止,是一个名分,也是如此而已,比起诺贝尔奖获得者要低几个层次。在学术讲座前介绍完毕,也没有几个人会睁大铜钱一样的牛眼睛,把你盯住不放,当个神哟。

反之,在中国请来个院士客人,可能前呼后拥,草民成群结队,争先恐后与之拍照握手。那阵仗,好像仅次于国家主席或省长。如果不是院士,即使名牌大学校长,兴致先自少了一半。其奥妙在于,中国现行院士是一个利益制度,相关的特权很多,可以搞到更多的研究基金、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有无冕之王之称,因此人们不择手段,用钱收买或通过关系做工作,还有不少是单位出马,全力以赴去竞选院士。

2013年张曙光一案曝光,他曾说贿赂收的钱是为了竞争院士而备。一语道破天机,以前的选举有黑透了的内幕,不少增补院士候选人,由“单位”出面活动,送礼行贿,有人还侵占他人科研成果往一个人身上堆,或者举全系统之力包装候选人。评院士的阵仗,完全可以用“打破头”来形容。

值得玩味的是,历史不长的“院士”称号,为何在中国成了一个人人觊觎的头衔?
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早在200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一语道破天机:如果院士本身不意味着金钱、不意味着特权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出现,院士作为一种荣誉本来是无可厚非的。

中科院《院士章程》中规定院士可以获得一定的津贴,但这个津贴并不多。汪品先院士2005年的院士津贴是每月2000元左右,但他自曝,“我的收入却是工资的好几倍”。院士身上的“补丁”比衣服还要大(工资比补贴少)。到底有多大?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各省市、各机构都会为院士提供特别待遇,这些待遇除了津贴,还包括乘坐飞机的客舱等级、配车、医疗报销等等。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是,让院士享受副部级待遇。除了有形的待遇之外,院士还被赋予了更多专业以外头衔,或科学顾问。许多单位要高薪聘请院士兼职,因为评985要院士,评博士点要院士,科研项目也要挂上院士,才叫得响。因此一些人职位兼得太多都不知道怎么可以分身?钱也多得数都数不清。

由于院士是终身制,一次幸运,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可喜的是,习总上任以来,对此很不以为然,并举行大改革。要让院士不再是终身制,要退休,拿经费也没有过去容易了。竞选中不许请客送礼,当官(处长以上)不能参加院士竞选。而且中间的评审程序也变化了。不再公布中间名次,直接从预选到正式提名,然后宣布最后结果。让你没法获取信息,靠送礼拉票而上位的机会减少了。

尽管有激烈的幕后博弈,应该说,大部分院士是称职的,至少根据标准水平还是绰绰有余,因为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能人很多嘛!有人提出取消中国院士制度。尽管突如其来,取消让人一时半会受不了。但是,可以改革选举方式,淡化院士的作用和地位,中国的院士制度似乎还有救。

中国的院士继续改革方面很多,下面抛砖引玉,提出几点建议。第一,评选标准,主要是看原创的理论和方法(中科院)或技术应用推广(工程院)。而不是发了多少好文章。得了多少名不副实的奖励。中国基金的审核,评审,及鉴定方式也应该取消。第二,不给任何特权,现在已经不能用专车了。但是买车票机票是有特殊待遇的。一般人只要通过院士的秘书订票,也有一些受宠若惊,令人不安的感觉。第三,不搞公开评选,只有院士才能提名并投票,而且不宣布初选名单,也不通知何时评选,何时宣布,宣布也是低调。只有内部知道,不会当成特大新闻。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失去兴趣,自生自灭了。第四,多给年轻人以机会,诺贝尔奖的获奖年龄在下降,成果出现和奖励时间的距离在大大缩短。不要比胡须和资历,而应伯乐识骏马,鼓励真正人才快速成长。第五,中国科研成果评选取消,像国外一样,以科研论文为指标评价和发奖。第六,由国外的洋人华人大牛科学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推荐中国科学家再内部投票。第七,国外没有的专利,新药,新技术等的发明者,应该得到特别的奖励,成为选举院士的坚实的条件和标准。

其实在中国包括院士在内的很多位置,都没有规定的权力,目前这些隐性权力已经被大大削弱。但是朋友们,您们都晓得,中国人的德性,手中一点点权势,如果不用,过时作废。因此,对院士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外界会把院士无中生有捧上天,有点像多年林彪把毛泽东吹得神,其实是为了自己“克己复礼”的狼子野心呀。

所以,中国院士制度改革过程中,还要拿国人的丑陋德性开刀。先把每个人自己沟子里的屎洗干净再说吧。如果我们自己不把院士像菩萨一样供奉着,他们能够那么萧洒吗?如果我们都像饶毅一样主动放弃参选,院士还会有这么大的市场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