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常言素质,并提出素质教育,而到底什么是素质呢?恐怕绝多数国人都是盲目含混的,包括那些常把素质挂在嘴边的人,或许也并不明白素质的真正意义。
素,就是本来,原本,天然的意思。素质其实就是本质,人的本质是什么呢?人的本质即是人性,儒家说性本善,西方说性本恶。姑且不论本善本恶的对错是非,只说人性是如何来的呢?西方说是上帝造的人,那么人性就是上帝赋予的。中国说是女娲造人,那人性是女娲赋予的吗?当然不是,我们说人性是天性,说明是上天赋予的。女娲造人这个说法,并不等同于上帝造人,因为其与宗教和信仰并无联,仅是对于人之来源找一个牵强的说法而已。汉语文化的天道信仰,并没有如西方文化信仰那样成为有神的上帝,从而成就具有普世意义的宗教,。
而素也作白色讲,只因为国人主观认为白色代表了纯洁,因为儒家“性本善”的观念,比拟人性本来是如白色般纯洁的。如果是这样的逻辑,这个素养并非哲学意义的概念,而仅是类哲学概念,也就是道德哲学的一种修辞或形容。
即然素质是人性本质,素质论也就是本质论与人性论,如果说国人素质不好,那就等于是说国人的人性有问题,这就成了人种论。所以,说中国人素质不行,就是等于说中国人人种有问题,或者是劣等民族。事实上呢?人性是天赋的自然性,自然性是不存在优劣好坏的。人的善恶判断最终归咎其人格养成,而不是什么素质。就中国人的人格问题,的确存在巨大的缺失,因为人格的形成与文化思想息息相关,人格养成是后天的,人性本质是先天的,所以人格并不是人性,也不是什么素质。
严格说,素质是儒家文化“性本善”的一种延伸,是道德哲学范畴,而与真正意义哲学涉及的人性和本性本质根本不是一回事。所谓素质,就是坚持儒家“性本善”如白色般绝对纯洁的本性,所谓的素养,就是在人生中努力保持这样的纯洁性。《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宋陆游《上殿札子》:“气不素养,临事惶遽。”《后汉书·刘表传》:“越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凡此种种,这不过是儒家文化的修身大法罢了,最终符合“修齐治平”的宗法伦理。所谓素质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不过就是“装”和“演”罢了,装天真,装纯洁,演坐怀不乱,演儒雅清高......这种虚伪恰恰是儒家“性本善”对人性的错误认知,也导致了汉语文化一直尚古怀旧,抱残守缺,而没有创造发展的根本原因。
简而言之,国民性问题是人格问题,而不是人性问题,是思想文化问题,不是人种基因问题。所以,那些谈素质素养的人,基本都是些伪道学。当然,真道学也未必就是什么好东西,仅是比伪道学稍稍好些,这正如牛粪与狗屎的差别。
2015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