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路公交车,从福州路外滩开出,走书店书局云集的福州路,其实这儿在很久以前也是有名的红灯区, 文人无行风流嘛,穿过西藏路人民广场,沿威海卫路走下去,接下来的途径我是有些忘了,然后进入殖民纷围极度浓烈的常熟路衡山路乌鲁木齐路,这些年来,这条线之左右附近相邻地区,得到了很多的青睐,渲染很多,可49路公共汽车还是继续往前开,达到肇家浜路拐弯,于是在诸多关于上海的回首文章中,刹车了, 车可以往前走,“回忆”没有了。
先说49路继续下去的路线,沿肇家浜路到枫林路转向南,进入了徐汇区的“浜南”,在枫林路走一段到了斜土路西行,就一站地的东安路(原来的东庙桥路)再度南拐弯,然后就直行到49路车的终点站:东安路中山南二路口。如今线路有所延长,再走中山南二路到宛平路,最后经上海游泳馆到最后一站上海体育馆。最后的延长部门是改开后很久才有的。
问题就在“浜南”这两个字。
来自上海徐汇区的人大致应该知道,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下只角,难怪,肇嘉浜路从徐家汇到岳阳路,北面是原法租界,南面是华界,北面而且很多街道又是上海最最最最高档的住宅区,如衡山路高安路等,解放前的肇家浜则是臭水沟一条,浜里小破船上住满了大多苏北来的穷人,浜南自然也好不了,大片大片的棚户区,几乎是上海解放前最差的地区了,你看一条小河沟,把上海最好的和最差的区域那么近地分开了,分界线则是这条小臭河浜上的一系列桥:天钥桥谨记桥东庙桥枫林桥小木桥大木桥,直到打浦桥,桥南桥北两重天。
解放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与此同时,上海市人民政府先在陈毅后在柯庆施的领导下,对这条臭河浜以及南浜“下只角”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填掉臭河沟建起林荫大道—肇家浜路,小时候对这条美丽的道路印象很深, 中间是花园和人行道,两边是单向的车行道,再边上则有是广阔的人行道,住在附近的人有事没事都喜欢到这条路上散散步, 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条林荫道的常客。晚上,中间花园的两旁一排排长条凳上,嘿嘿,不亚于外滩的情人墙,两对分享板凳一条,互不干扰。
浜南的大片棚户区被拆掉,建设起大片的工人新村,从东往西,日晖新村,江南新村,东安新村等,众多的上海人民,不完全只是工人,包括工程师普通职员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文艺界人士等等均能住上按当时条件来说是很不错的房子。
到了58年,柯庆施提议市委市政府干部包括领导干部要和工人等普通老百姓住在一起,于是带头搬进了东安二村,陈丕显曹荻秋等包括张春桥等都搬到了这块被浜北瞧不起的浜南地段,当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除曹荻秋外,其他市级领导都没住多长时间,由此可见市委对这块地方的重视,但这个重视还不足以使浜北的人愿意正眼看待浜南的老少爷们,甚至浜南的人自己都对自己住居于浜南有些支支吾吾的了。
婚嫁中的门当户对,是最能说明问题的社会现象,介绍人说起某男(或某女)“伊拉屋里住高安路个”嗓门绝对大过“住大木桥路日晖新村”,嫁进住乌鲁木齐路永嘉路,肯定比嫁到阿拉江南新村对姑娘们更有吸引力, 丈母娘对外说话也是可以“乓乓响”的。
话绕多了,还没说到49路公共汽车原先的最后几站的光辉之处了。
49路进入浜南的第一站,站名叫中山医院,不用说也是三甲了,其实更大的单位是上海第一医学院(如今大不解地被复旦大学合并了,上医人觉得是个耻辱),在这站的方圆寸间,还有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和上海邮电器材研究所,大片第一医学院的宿舍教授高级医生成打成打的居住在这块“下只角”里。
49路的进入浜南第二站:儿童医院,该医院在全国排名不出前五吧。49路在这儿的斜土路枫林路拐向西沿斜土路到东安路,这段的路南是一医的宿舍, 路北是一医的运动场与天星(名字没记错吧?)糖果厂, 斜土路口则是公交公司第二场,49路再次朝南拐沿东安路行驶,这段的名气在于上海市肿瘤医院,想必也是三甲。
49路到了东安路零陵路口还有一站,这儿呢,往东走有中科院在上海最大的研究所,全国搞有机合成的number one :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它的背后一墙之隔是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但很小不过好歹也是个院属研究所吧,有机所得斜对过,原来是日晖中学,后部分改成上海无线电专科学校,文革中不知咋的撤校改厂成了上海无线电18厂是出那时有点名气的飞跃牌九寸黑白电视机的。从零陵路东安路延零陵路西行,上海中医学院在这里,旁边是其附属医院—龙华医院,上初中时去劳动过,插一下曲,我们几个把另一小子棱推进天平间堵着门不让他出来,被班主任痛骂一顿“出了事你们谁付得起责任?!”龙华医院的大门有二,北大门在零陵路西在谨记路(现改为宛平南路),西门(没庆啊)正对面是大名鼎鼎的上海精神病医院。
不知为什么,49路在东安路上的零陵路到中山南二路这么短之间设了两个站,那么终点站一下就到了,这段路东是东安一村路西是东安二村,东岸一村是普通老百姓住的,大人物住东安二村,东安二村还得分里二村和外二村呢,市里干部当然是“里”了,市里大领导干部则是“里”的“最里头”,相信是安全缘故。
没说得出的单位?还有,到了中山南二路,你斜着眼往西南方向望去,一幢五层楼的大房子,门口没有挂牌子,那是六机部的造船科学研究所,之所以别人未必知道而我熟,是因为六十到八十年代前后两任所长是俺老爸的哥儿们(自个儿给自己脸上贴点金?)。
纵观49路没被提及的地段里,有大学两所,大小研究所四所,大型医院五家,怎么,有多少地方可比啊?
可惜如今的很多人,对49路公交车的沿线,只记得法租界的风情, 也就是肇家浜路以北部分说起来津津有味头头是道,至于解放初那十年在肇家浜的“浜南”的翻天覆地就不说了。
这里没有静安别墅上方花园的高雅精致,但也有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趣;这里可能风花雪夜不够,但从来不缺乏的是寒窗夜读,大家都过着同样的生活,谁也不要嫌别人是怎么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