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抹庙宇香火里的斜阳-台湾游片断

2013年末2014年初之交,我们一家从澳洲去台湾,妈妈从国内出发,同台北的舅舅舅妈“两岸三地”三代人会合了一下。舅舅自从解放前夕因工作职务撤到台湾,已经在台湾生活了六十几年。我们这次从北到南又从东到西的台湾之行,对台湾有了除了过往来自书本,媒体以及道听途说之外,更为感性的认识。

话说1949年蒋介石和国民党搬运了三百万银两及各种宝物作为重建的物资资源到台湾,但当时国民党是从北到南,节节败退,士气信心极其低落。后来台湾转机于金门的古宁头战役以及后来的抗美援朝(现已改名朝鲜战争),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台湾已是亚洲四小龙之首了。而这次台湾之行,我们感受里台湾是和乐,丰衣足食和放松幽默。虽然同八十年代相比,台湾经济曾经的辉煌已经时过境迁,但台湾人处处洋溢着渗透到人们骨子里的人文情怀令人印象犹深,其实,国内处处翻新去旧搞建设透着经济迅速发展的城市风貌,其实恰好反应着一个社会还处在人文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离文化底蕴的深厚和悠闲还是有段距离要走。这几天我们恰好在雪尼,行走在同墨尔本气候不同的温润绿树成荫的雪尼CBD,随处可见外观依然维持着一两百年之前的建筑风格,而内部已是完全标准的修缮得使用便利时尚的现代物件。所以说只有旧貌换新颜的一派新气象,有时恰恰反应的是一个社会还没有能够有能力提升她的内涵,

和其它海外华人文化相比,同文同种的台湾,文化上是同大陆最接近的。在台湾,我们同导游,出租车司机,旅馆工作人员等各类从业人员交流,基本可以说是百分之百无文化障碍,语言上包括俚语和任何细微的含义统统地无障碍全部地明了, 虽然如此,在很多软性和无形方面,我们还是能清楚地感受到同国内不同的独特的台湾文化。

在台湾,那些无处不在,平凡微渺的芸芸众生为之寄托心灵的各种庙宇,同各类的夜市小吃及高大上大吃一样是我们这次台湾之行的一大感官亮点。如下几张台湾游片片同寺庙有关。

1.鹿港天后宫 

台湾最早奉祀湄洲岛湄洲天后宫妈祖的庙宇,更是台湾历史悠久的知名庙宇之一,至今将近四百多年。(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鹿港天后宫内部香火鼎盛

我们正好遇上寺庙里举办的一场音乐会,三角钢琴都抬到寺庙入口处的大堂来了。

不论是表演者脸上的柔和,自然还是听表演观众的安静和享受,他们平常生活里的有美好音乐,还有香火寄托的和乐。让我明白为什么台湾会有邓丽君会有罗大佑,会有齐秦会有苏芮会有齐豫等等等等。

有时偶尔静下来看当时照片,那抹伴着三角钢琴在记忆里庙宇香火里的斜阳,总是挥之不去。

如下的是九份画面

2.九份昭灵庙(霞海城隍庙)

位于九份汽车路与轻便路的交叉路口上,九份霞海城隍庙(昭灵庙)是九份相当显眼的地标建筑,硕大的龙柱与华丽的脊饰,吸引许多信众参拜,从大正12年(1923年)建庙至今,已歷经了近百年的歷史风华。

城隍信仰是源自於都城的守护神,在汉民族社会中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遇有水灾、旱灾等天灾,或是遭遇官司的人祸,民眾皆会向城隍祈祷,希冀灾厄能迎刃而解。(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那一天夕阳将至,我们全家和舅舅舅妈游完九份,在等下山回台北公共汽车,在候车时间,蓦然往山下回首,看到如下着极为壮观的场景,令人惊艳!

静下来偶尔翻这些照片,那抹伴着三角钢琴在记忆里庙宇香火里的斜阳,九份霞海城隍庙屋脊上伫立在山水之间的城隍爷, 总是令人印象鲜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