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综合性少儿期刊扉页内容的策划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本文原载于江西日报社《大江周刊》论坛版2010年第5期扉页,文章题目上了封面。系中国少儿报刊协会获奖论文,并入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少儿报刊发展全方位新思考论文集)》,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8月。http://www.paccp.org/xiehuigonggao/2013-09-23/137110.html  

摘要:文中宏观阐述了综合性少儿期刊扉页内容策划的重要性和方法论,并以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期刊《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为例,实证研究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

 

本文所指扉页,是指介于期刊封二和目录页之间的过度页,一般也就是期刊的第一页。

扉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如家居之屏风,报纸之头条,网站之首页,军中急先锋……策划好扉页的内容,是期刊编辑的重要工作。

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的《广东第二课堂》杂志,十分注重扉页内容的策划,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趟出了新路。

首先是领导的高度重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杂志要办好,责任在领导。我社从社长到总编辑,从分管《广东第二课堂》副总编辑到编辑部主任,都对扉页的编辑工作盯得紧,管得严,要求高,使得这栏名为“开筐苹果”的“半亩方塘”,渠清如许,姹紫嫣红。

其次是针对该版面的具体实际,编辑的策划意识与能力的养成与应用。这是本文的论述重点。现以《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为例分述如下。

一、扉页内容的策划:理论篇

理论上讲,策划意识与能力的的养成,是扉页内容策划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众所周知,现在的期刊尤其是综合性少儿期刊,因为受包括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行势头持续走低。《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也不例外。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更吸引读者,期刊编辑务必要有“内容为王”的业务通识。而好的内容或者说更适应更贴近读者的内容,不能坐等作者自发投稿“送货上门”——事实上现在愿意并擅长于给少儿期刊写稿的优秀作者正日益减少,这就需要编辑主动思考,根据期刊的办刊宗旨,提前进行版面“预案”和内容“路演”,这其实就是所谓的策划。

匠心独运的策划,可以使栏目包括扉页内容的策划的质量明显提高,使刊物的竞争力增强,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知名度和经济效益。这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策划意识和策划能力是如此重要,那么,编辑应该如何培养提高自身的策划意识和策划能力呢?

首先,编辑应该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培养高度的职业敏感。

综合性少儿期刊编辑,不能只关注期刊和同业本身,视野应更加开阔。阅读范围还应该包括政治理论书籍在内的各种知识载体。《广东第二课堂》编辑部每年都要采购许多新书来充实编辑头脑,及时联通各种电脑数据库,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编辑的政治素养和职业敏感。事实上,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业敏感,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栏目包括扉页内容的策划,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挖掘它的内在价值,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次,编辑应该增强自己的敬业精神,这虽然也是老生常谈,但是在广东,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编辑的敬业精神之增强,就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非有不可”的问题。只有敬业了,才会主动思考工作,不断改进栏目,长期关注刊物,以高标准来求得高质量的策划效果。

最后,作为策划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学习。编辑不但要向理论、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多学习兄弟报刊在策划方面的可取之处,并把它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同时,要加强思维方法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广东第二课堂》编辑部是个学习型团队,在职学习蔚然成风。有的编辑已经在职取得了硕士学位;也有的编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写出了不少得力之作;编辑到兄弟报刊取经的安排,每年都有,效果显著。

二、扉页内容的策划:实战篇

《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第一页即扉页,也是一个栏目所在,这个栏目正如上文所述为“开筐苹果”,喻为清新而不老套、青涩而不乏甜美的精神食粮,读者对象主要为广东初中生。该栏目从《广东第二课堂》2003年7月改版时开始设立至今,历时4年,不变之中有万变。

如何办好这个篇幅不超过600字的栏目?编辑部达成一致,那就是既“不变”,又“万变”,不变之中有万变。所谓不变,栏目导向不能变,“引导立志向上,指导课外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促进素质提高”的办刊宗旨更是丝毫不能动摇;所谓万变,就是栏目内容、风格、表现形式等,不能重复过去,也不能重复自己,必须“期期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就需要编辑的智慧,确切地说,需要策划,需要根据读者的年龄和个性心理特征、地域特征和地理元素、阅读和行为习惯特征等来展开组稿,有“言”在先,言之有“预”。

(一)根据读者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策划。

初中生处于十几岁的年龄段,他们往往“讲的是大人话,行的是小孩事”。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及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平衡性甚至偏执性。作为学生刊物,我们有义务通过栏目策划,来正确引导他们。

例如,根据初中生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的特点,“开筐苹果”栏目在2007年第6期策划刊登了图文并茂的《性别校园》,文章通过三、二、一“倒计时”式的表达,配合精美的插图,较好地阐释了性别教育的理念:

三议题:冲突、合作和竞争

校园是有性别的,因为校园里的你我都是有性别的。不同性别的人,譬如男生、女生,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是不同的。

同学们在校园生活尤其是异性交往中,往往难免发生冲突,需要合作,也充满竞争。如何看待,怎样处理?两大性别阵营各有精妙回答。 

两阵营:男生vs女生

王鹤翔:异性冲突是难免的,冲突的解决方式多半是女生哭、我们输。

符丁友:我对异性间在学习上的合作持赞成态度,也不指望她们考场失利。

黄玉婷:女生在学习竞争中表现自信,男生在工作竞争中显得更强。

叶艾琳:我们学校还好,没有性别歧视。老师对男女同学一视同仁。 

罗美琴:异性间的冲突、合作和竞争比较棘手。希望学校开设性别教育课程,这种课程不是压抑欲望的道德教育,而是重新改写价值观的教育。  

一本书:《性/别校园——新世代的性别教育》

曾经给《广东第二课堂》杂志写过稿的台湾学者何春蕤教授,出版过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就是《性/别校园——新世代的性别教育》,一本关于性别教育在校园的书。作者希望通过此书,来培养男生vs女生更深刻的思考习惯、活泼的观察态度,抗拒校园中守成的、压抑的力量,进一步促进教育的松绑和开拓。

(二)根据读者所处的地域特征、地理元素来策划。

《广东第二课堂》的订户主要在广东,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毗邻港澳,得风气之先。读者所处的地域特征直接影响他们对刊物的选择,对栏目的好恶,对编辑的要求。虽然我们不认可环境决定论的正确,但是环境的确影响着人的成长。我们无法回避地域、环境因素来组稿办栏目或者出刊。

“广交会”是广东的特色产品,她起源于广东,属于全国,走向世界。能不能结合“广交会”来策划“开筐苹果”栏目?当然可以。2006年10月第 100届广交会开幕,同月出版的《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开筐苹果”栏目刊登了《朋友“广交会”》一文,时效性强,传播效果明显,又解决了具体问题:

知识点:广交会

第 100届广交会将于今年10月揭幕!

广交会,全称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创办于 1957年,每年春秋两季于广州举办,是中国内地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出口商品交易会,并享有“中国第一展”的美誉。

苹果园:朋友“广交会” 

广交朋友是许多中学生的愿望。现代中学生强烈地渴望友谊,希望扩大生活的圈子,在与朋友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但是,“广交”朋友会不会问题多多?我们开了一次班会,讨论了这个话题。

王昱靖:朋友不要多而要精,这正如美食。

刘祝璎: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条路就多了一处红绿灯!红绿灯多了车就跑不快!  

崔嘉蓉:要看交什么朋友,网友我尽量不交,就算是交了也不见面。笔友我倒愿意交,通过一些青少年期刊,我现在有好多笔友! 

于佳元:我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辨别能力比较差,思想较易受人影响和左右。对于交友,往往凭的是感觉和一时的意气。这就容易出问题。  

胡相然:是啊,择友不慎,就会误入歧途。  

黄惠鑫:广交朋友,可以对朋友倾诉心中的苦闷和烦恼,而朋友的劝慰开导是消除忧郁的最好方式。我在青年宫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时就交了不少朋友,我觉得很开心。

老师的话: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你们希望拓展自己的活动天地,开创自己的交际空间,以此倾诉困惑,解答疑问,展示能耐,于是产生了主动交友的欲望,这是你们开始成熟的表现。希望你们更多更好锻炼自己的交际、沟通能力。

(三)根据读者的阅读和行为习惯特征来策划。

当代初中生,阅读习惯已经有所改变,纯粹的文字未必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适当的图示往往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开筐苹果”栏目作为刊物的“头版头条”,理应增加视觉冲击力,但是又因为篇幅所限,不能够以图代文,只能图文并茂。例如2007年第4期“开筐苹果”栏目刊登了一篇《中学生的“三圈圆”》,就比较好地掌握了这个规律。           

有教育专家说,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三圈圆”中(如图所示)。这种状况,于我们的成长,是好是坏,谁看得出来?利弊得失,是不是值得PK(探讨)一番,费点口水?答案是肯定的:值得思考!答案更是多样的:亦喜亦忧!

刘心靖(初一学生):这张图很直观,概括了我每天的生活轨迹:从圆心出发,再回到圆心。  

汪美佳(初二学生):初中生活应该简单而有规律,如果我们都能够在家庭、社区(村落)、校园安全往返,日有所得,天长日久,我们就会很快乐。

林辉家(初二学生):女生可能比较喜欢单纯,喜欢安逸,可是我们男生,还喜欢爬山,还喜欢泡吧,还喜欢冒险,这张“靶图”(像我常玩的飞镖靶)概括得不全面。

陈一鑫(初三学生):人在初三,心惊胆战。读不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这是个怪圈;上不了好高中,就很难上好大学——这又是个怪圈;上不了好大学,就难找到好工作——这还是个怪圈。呵呵,其实我们是生活在这样的“三圈圆”中的。

师说(老师的观点):初中生,青春年华,热情可嘉,应该多参与校园内外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但是,社会是复杂的,价值是多元的,我们不能不正视升学、治安、环境等所谓的“怪圈”因素,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区(村落)做个好公民,在校园做个好学生,这样的“三圈圆”要求并不太高,这是我们的“吉祥三宝”。

另外,从初中生的行为特征来看,他们普遍都有理想,有志向,崇拜英雄,热爱祖国,愿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因此在这段时间,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革命理想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还是有必要、有效果的。作为广东省教育厅创办的杂志,《广东第二课堂》使命不忘。《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在“开筐苹果”这个“报眼”式的栏目里,经常策划发表弘扬主旋律,引导读者立志向上的文章,深受学生家长、老师和读者的好评。例如,2006年第3期的“开筐苹果”就是《学雷锋,做义工》,文章如下:

义工是英文Volunteer的中文解释,也被译为“志愿者”。义工这个“义”,既是义务工作的“义”,也是道义的“义”,其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

1970年,联合国设立“义工项目”,招募专业人士做义工。目前,联合国义工分别在13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每年的12月5日是“国际义工日”。

美国的义工制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02年1月,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号召全体国民踊跃投身义工行列。美国“全国与社区服务法案”鼓励青年学生进入社会提供义工服务,法案规定,对做满1400个小时的青年义工,政府将提供4725美元的奖学金,可以用作大学学费;美国中学生报考大学时,他们义工活动情况也是大学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今在美国,中小学校都有“义工”必修课。

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于1970年成立,义工发展也有很长久的历史,义工组织难以计数。常见服务包括护送、探访、环保、劳动、医护、咨询等,服务对象包括儿童、青年、老人、病患、智障人士、戒毒人士、刑释人士、新来港人士等。“中学生义工奖励计划”更是鼓励在校学生为社会从事义务劳动。澳门义务工作者协会于1987年8月14日成立,每年透过不同的嘉许行动及推广形式去肯定义工对社会的贡献,并藉此吸引及鼓励全体市民加入义工服务行列。

真正意义上的“义工”概念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的,并以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为标志性事件。北京市教委要求每一个学生在中学毕业前要累计完成一个月的社会公益服务;广州市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少年儿童义工队;深圳市成立了“义工联”;各地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三月份到了,让我们乘着“文明礼貌月”的春风,继续学雷锋,做义工!

总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编辑之道,概莫例外。期刊扉页内容的策划,也要打好提前量、主动战,只有编辑心中有读者,读者心中才会有刊物;读者心中有刊物,刊物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大有希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