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胜:论天人合一

尹胜,诗人、自由学者、艺术家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庄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汉代董仲舒将其延伸为一套说法,在我看来这仅仅只是一套说法而已,称绝不上什么学说。凡称学说,首要的是建立在理性思想之上对客体事物的发现与研究,有论述过程,有客观论据,能承前启后得到发展,对社会有文明意义上并具实证与实质的贡献。而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根本上是丧失了真正信仰的一种机会主义文化,而且是基于王道,为王权服务作为核心的奴隶文化,根本上没有超越王道王权意志,对宇宙万物、包括人本身,进行客观意义上的认知与探索。所以,中国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更不会产生科学,从而也无法产生普世意义的宗教。

 

一切文化的本源皆来自于其信仰,汉语文化的信仰原本是天,“天者至高无上”、“始万物”(造物主),这充分说明天是一切事物及法则的本源,直指绝对真理与宇宙规律,或者就是绝对真理本身,这和西方的上帝并没有不同。但从《易经》开始,天并没有成为人们主要诉求对象,而宗旨核心直接指向“王道”,所以天道(绝对真理与宇宙规律),并没有得到丝毫的发展,仅仅只是围绕王权而展开的种种思辨。虽偶有涉及客观,问及天道真理,那也不过是假借自然现象来证实王道有多么正确,王权有多么合法,强权有多么必要罢了。就此,中国文化的核心诉求就是王道之下的王权,王权也就是强权,别的除了趋利避世的诡辩玄说,妖巫盛行,就只剩下虚伪的道德说辞,概无其它。正因为在这个“王道”思想之下,本应“君权天授”的法则,历代专制君王所持的思想基本都是王道思想,所以,也就成了“君权王授”,这是极其荒诞的逻辑与畸形的思想体系。

 

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什么意思呢?之所以有人,是因为天的存在;之所以有天,那也因为它是天”。这虽然没有逻辑和论述,没有求证,但这句话有错吗,没错。绝对真理是永恒无限与完美的,是自足的,是一切的本源,包括它的自身,所以它可以产生宇宙及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但是庄子又说:“万物与我为一”,可是,“万物与我为一”那是天才可以达到的,就像一切事物都上帝创造的,都要围绕上帝展开一样。作为一个局限暂时和残缺的人,你的存在只是为了体现永恒无限与完美的绝对真理的,也就是因为上天的意志存在的,或者说因为上帝的意志存在的。一个局限短暂和残缺的人,怎么可能和永恒无限与完美的绝对真理一样,做到“万物与我为一”?这是明显缺乏对“人”的客观认知。人可以通过对天的信仰,比如对上帝的信仰,符合了真理与正义,那么天,或者上帝,就会眷顾你,陪伴你,与你同在。一个人,你可以和天同在,和上帝同在,那是因为你虔诚的信仰它,那么你又感悟到它的存在,并与你相伴,在一起,但是你绝不可能做到“万物与我为一”。“万物与我为一”可以说是极其野蛮的专制思维,因为这里的万物也包括了人,“为一”就是你们都是和我是一体的、一样的,无二的。既然“万物与我为一”,我能“天人合一”,意思就是我说我想我要的就是天意,就是上帝的旨意,别人若有违背我,那就是违背真理,违背天意,违背上帝,是大逆不道的。这就是典型的专制思维,真理即我,我即真理,无知尊大、自以为天的同时,又抹杀了人与人的差异,个体与个体的不同。这就好还比古罗马时期,大家相互尊神,人就是神,神就是人,神人合一。但是人家那时候是多神论,好歹是符合人与人的客观差异的,而天并无多天论,所以这“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还是王道思想,是一种绝对专制的强权思维。再说,罗马时期的“人神一体”最终导致其崩溃,最后神始终还是神,人始终还是人,让人回到局限暂时与残缺的客观存在上来,保持谦卑敬畏之心,也就是基督教说的有罪与赎罪,这确凿是人对自我的一种理性客观认知。

 

唯物主义对天人合一的观点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才能使物质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统一。”这个观点不完整,也不正确。就算宇宙是唯物的,那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并不是人所能决定的,更不是人所推动的,人只能不断的去认识世界的运动变化,不断的去适应这个规律。所以,这个规律或规律产生的因素,还是主宰世界和人的,作为人同样无法做到天人合一。

 

庄子提出天人合一,并扬言“绝智弃圣”,“弃圣”本是好的,凡有圣人崇拜的地方,一定是灾难遍地,普遍的愚昧;“绝智”的意思就是不要思想思维,回到人原初和本来的样子,这和儒家倡导的“性本善“、佛教的“人人皆有佛性”,都是一个说法。人的本性原本都是好的,只因后天世俗的侵蚀而变坏。所以佛家说:“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还有慧能和尚有名的禅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身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几乎是蛮横的说自己本来就是善的,原本就是佛,立地就能成佛,根本无需什么修炼进步。完全可以确定,儒释道都是执性本善的观点的,并且都是反智的,并没有尊重人是智慧生物的事实。其实这些倡导正和老子所说完全一样:“常使其无知无欲”、无求,也是和法家“弱民”是一致的,就是人要象动物般那样活着,不思考,没要求,简单纯粹,才能与天合一,该有多么的荒谬!这完全是违背人性的,人性的确可以称作天性,其本身就是上天赋予的一种属性,的确具有一定的真理性质。然而具有一定的真理性质就代表真理吗?就等于真理吗?就是真理本身吗?当然不是。这就好比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静电,你能说人就代表静电,就等于静电,或者就是静电本身吗?狗也是造物主创造的,它也有天性,也是上天赋予的,难道狗也代表了真理吗?!难道人要象猪狗那样,“绝智”、“无知”?这也难怪,中国至今还是遵循动物性的丛林法则,所谓文化就是圣人诡辩逻辑的道德谎言。

 

就此,不仅是汉语文化,整个亚洲文化对人性本质根本没有客观意义上的认识。至于告子所说的“食色性也”,这不是人性,而是生物性。食色就是生存和繁衍,这是任何生物都必须遵从的法则,而人性是区别于任何其他动物、植物或生物的独有特性。而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植物或生物的独特性是什么呢?就是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植物或生物的性质是思想,思想就是人可以通过体验、实践积累经验形成知识,并以逻辑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将其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理论,从而有又可以以理论来进行创造,又能反证自己的思想。这个思想的过程,不仅是认识客观真理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过程,同时也是证实自我生命存在的过程。这恰恰是和儒释道相反的,属于倡导智慧与积极思考的思想。

 

天人合一,都是以性本善为出发点,最终要求人都是要回到原来初始的状态,原始的状态,都是反智的思想。然而性本善,恰恰说出发点就是人之初,原本天人是合一的,根本上不承认相对于无限永恒与完美的绝对真理的天,人仅是局限短暂与残缺的客观事实。他们认为人可以与天齐,也就是说人即是天,天即是人,所以天人才能合一。康德在论述西方道德发展中提到:假设人是恶的,有罪的,那么他的一生以赎罪的形式,其实就是从恶到善的过程,所以善就得到了发展。可是中国儒释道都是执性本善的观点,所以尚古怀旧,恋初而反智,所以一生多是作恶,思想又愚昧堪比猪狗。那么人的天性到底是善是恶呢?这是一个本源而艰深的问题,我另有文探讨。

 

但可以确定的是,相对于天、上帝、真理,人是不完善的,是相对的,是局限的,是残缺的。天人合一根本上就是一种“人神一体”论,是一种极其主观自大的感性认知,并非客观理性的认识。正是由于原初立论出发点的错误,这正是:差之毫厘 ,缪以千里。可以说,天人可以共存同在,但是天人绝不会合一,更不会有“万物与我为一”的可能性。至于季羡林先生说:中华文化的精髓就在这天人合一,如何了不起,云云。在我看,这不过是民族主义者和文化崇拜者的诳语妄言罢了。何止于他,亿万无以计的儒释道信奉者,几千年来,都在愚蠢的信奉和野蛮的保卫这个毫无实证与现实意义、更无人类文明价值贡献的东西。在今天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面前,就是儒释道已然成了文明进步的负资产,对于没有真正信仰的野蛮族群来说,他们更加要抓的一块遮羞布!当然,专制强权与道德谎言的制造们,只因为既得利益,自当是坚定不移要支持的。

 

2015年11月30日凌晨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