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女摄影师托尔贝克以民国面孔为题材的老照片,原汁原味地记录了抗战前夜的民国各色人物形象。这位女子是北京(当时称“北平”,下同)一位富有的老银行家的小妾,姓卢。她当时正深受丈夫宠爱,梦想当演员,每天学习戏剧。
北京歌舞会里的一个小女孩。
4岁的陈秀,童养媳。她的父母是洪灾和饥荒时逃难在北京的灾民,为了攒足回乡的路费,二十三个大洋把她卖给了她的婆家。她的小丈夫10岁,在邮局当小邮差,一有空就跟她一起玩捉迷藏。
一对小夫妻,丈夫13岁,妻子15岁。丈夫姓孔,母亲摔断了腿,没法做家务,也没法照看四个孩子。父母为他娶这么一个来自贫寒之家的媳妇,就是要她帮忙料理家务。
儿媳,托尔贝克认为是当时中国最倒霉的一个群体。
幸福的一对。
图为北京一名20岁的大学生,他的父亲是一名思想守旧的富商。
一位50多岁的满洲贵族,其父是大清驻法公使。他随父在法国生活多年,第一任妻子过世,第二任妻子是欧洲女性。炳哥推测,他很有可能是裕勋龄,其父裕庚曾任三品卿衔驻法公使。
一位前清太监,住在民国政府专门留给清朝太监的一块土地上。沉默寡言的他靠卖家禽和鸡蛋为生。
6岁的王思,在家里是个很重要的小大人儿。母亲在富人家当仆人,父亲在杭州一家饭馆打杂。她已经学会自己穿衣、洗脸,母亲帮他梳头扎辫子。她早上能帮母亲准备茶水、泡米、擦地、浇花,还负责照看弟弟,看着坐在炉子上的汤。
上海街头的人力车夫,他正在等待他的外国雇主。他上过几年学,还在夜校学了点儿英语。
农妇,她看起来没什么表情。
这位60多岁的上海妇女,管理着一个大家庭。她的丈夫去世,有三个儿子,都已娶妻生子。她的三个儿子把自己挣的钱全交给母亲,她监督儿媳妇们做家务、煮饭和洗衣服,还负责教育孙子孙女们。如果哪个媳妇想买件新衣裳或新鞋子,都得去找婆婆要钱。
算命先生,人们会来找他解梦、治病、算姻缘等等。商人会找他算算自己的生意能不能做成,农民找他给算算今年田地应该种稻子还是种麦子。
菜贩,脸上刻着生活的艰辛。
流动小贩。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