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舰的身份“证”为何是英国瓷器?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致远舰的身份“证”为何是英国瓷器?日,辽宁丹东港沉船被确认为“致远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等相关史实的关注。确认“致远舰”身份的,是在从沉船中打捞出来的几片英国瓷盘的碎片,上面有“致远舰”的舰徽。

事 实上,“致远舰”并非唯一一艘使用带舰徽瓷盘的北洋舰船。中国军事博物馆就收藏有致远的姊妹舰“靖远”的瓷盘,在2010年,亦有同属靖远舰的瓷盘拍卖出 16.8万元的价格。作为北洋海军最后一任旗舰的遗物,两盘纹饰相同,为舰长等高级军官所用专用,舰上士兵则用镀银盘。盘心内彩绘舰徽靖远舰名、徽章及 “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之英文,由英国皇家伍斯特瓷厂产于1887年,“致远舰”上的瓷盘同样出产于该厂。

致远舰的身份“证”为何是英国瓷器?

(致远舰舰徽复原图 来源:新华网微博)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大清国战舰造不出来也罢了,难道瓷器也造不出来了?何以连瓷盘都由英国所制?

致远舰的身份“证”为何是英国瓷器?

(以英国海军规章制度为蓝本的《北洋海军章程》 来源:网络)

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到致远舰之外,便会发现大清朝的中国瓷在世界上的地位,已如当时国力一般,日薄西山。

致远舰的身份“证”为何是英国瓷器?

(致远舰随舰餐盘 来源:网络)

自 打中国人发明了瓷器,便从没有哪一个国家与瓷器的关系如此密切。中国瓷器的外销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的丝绸之路,到了唐朝随着航海技术的逐渐成熟,陶瓷逐渐 形成了“世界”规模的贸易。强盛的大明,海上七宝船,内装青花瓷,船队每到一处,便以此为赏赐。而后的康乾,大规模出口更是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生活方式。

自陶瓷传入欧洲后,便备受欧洲人珍视,因早期欧洲的陶器、木器保存食物极易变质,欧洲人甚至迷信瓷器可以清除食物与饮料中的毒素。1793年马嘎尔尼访华,还背负着请求中国援助英国建立瓷器工厂,提供原料的使命,并对不能访问景德镇懊悔不已。

他 在游记中写道:“景德镇—这是大清帝国最著名的主要瓷器产地,距离我们的旅程并没有很大的距离,我们最好能去拜访这个世界著名的城镇,这是最称心如意的, 但是我们不能如愿。”巨大的需求带来了的高额利润,欧洲各皇室因为进口瓷而出现金银库枯竭,路易十四甚至把宫中金银器都融化掉用以偿付瓷器款。为了缓解财 政危机及贸易逆差,从国家层面政府与商人为了研制出自己的瓷器结为联盟。

早在中世纪,欧洲人便开始探索制瓷技术,他们以三条路进行试验:一 条是试图将成熟的彩陶技术加以完善来获得瓷器;另一条是运用玻璃制作技术来制作瓷器;第三条则以传统的欧洲炼金术试图揭开瓷器的秘密。这些方向显然不会有 任何成果。1712年,在景德镇居住七年的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给欧洲发了两封信,并附带一份高岭土样本。这两封信成为当时欧洲最完整介绍景德镇瓷器工艺 的资料,甚至比中国人自己的记载还要完整,这给欧洲制瓷发展指明了方向。

致远舰的身份“证”为何是英国瓷器?

(仿景德镇 中国人物咖啡壶约1770 - 1775 年,高23.1 厘米,英国伍斯特 图片来源:网络)

而英国瓷器则始于1740年,与欧洲大陆国家以国家贵族为导向不同,英国瓷业基本以市场为主导,为了获取利润,他们大量仿制中国瓷器。在1763年的《牛津杂志》中提到:“伍斯特瓷器(即致远舰、靖远舰瓷器定做厂)可以与中国瓷器搭配使用,毫无差别”。

然 而当时的中国瓷依然有着一统天下的地位,即便是经过长途跋涉,中国瓷售价也依然低于英国瓷。受益于中国成熟的制瓷技术与产业结构,在1703年的伦敦仅需 要4-8便士即可买到普通景德镇瓷杯。而瓷质上也远优于英国的软瓷。即便英国诞生了特色的骨瓷,中国瓷也依旧垄断着市场,这大概也是它最后辉煌的余晖。

到了18世纪末,经过了一系列探索,英国人小乔西亚•司邦德结合景德镇传统配方烧制出硬质骨瓷,成为了英国瓷业逆袭的转折,其后英国人约瑟夫•韦奇伍德对瓷器生产进行了工业化改造,在工业的帮助下,英国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现代瓷业,并随英国的贸易网络倾销全世界。

致远舰的身份“证”为何是英国瓷器?

(蓝地白花贴塑神话人物纹双耳盖盅 英国韦奇伍德 图片来源:网络)

本 文主角,带有致远舰徽的瓷盘便正是由此脉络诞生。英国皇家伍斯特瓷器厂始建于1751年,并于1789年获得英王乔治三世御用,授予皇家标示。而另一家皇 室御用瓷器,韦奇伍德更是随英国使团拜访乾隆,被当做献给乾隆的礼物之一。当时的乾隆帝对此嗤之以鼻,却没想到,在百年后,英国瓷会成为北洋水师的随舰定 制器具。

致远舰的身份“证”为何是英国瓷器?

(阿喀琉斯浸礼图餐盘约1737-1740 年,直径42 厘米,中国景德镇,图片来源:网络)

随 着欧洲各国瓷器产品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既符合欧洲人审美,质量又与中国瓷不相上下,中国瓷却在走向衰落,海外市场的利润大幅下降。1799年,主要 运销中国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破产,完全停止与中国瓷相关的贸易,使得欧洲市场上的中国瓷数量大幅萎缩。180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完全停止中国瓷器贸易, 欧洲各国大幅提高中国瓷进口税。不知不觉中,英国便从瓷器进口国变成出口国。中国瓷在欧洲、日本、美洲的市场相继沦陷,并由原来的出口大宗高端瓷器,逐步 沦落为出口低端日用瓷。

而覆巢之下的国内市场,亦不容乐观。鸦片战争后,国内市场完全开放,船坚利炮与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欧洲开始向中国倾销瓷器。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从瓷器出口垄断国,沦落为到瓷器进口国。

致远舰的身份“证”为何是英国瓷器?

(靖远舰定制餐具 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 来源:网络)

正 如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所言:“盖瓷虽小道,而于国运事变亦隐隐相关焉”。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规定可由外国直接在中国投资办厂,以景德镇经验配 方为源头的洋瓷大规模进入中国,直接利用当地优质原材料与工人进行规模化生产,中国瓷最后一部分利润来源也被斩断,为中国带来无数荣耀的制瓷业就此陷入低 谷。

百年后,代表英国瓷器的皇家韦奇伍德与皇家伍斯特,竟成为当时中国中产阶级的新宠,这怕是当年为了没去成景德镇而遗憾不已的马嘎尔尼做梦也没想到的吧。转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