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女科学家,大家嘴边上总挂着玛丽 · 居里。不错,她发现了两种元素,于 1903 年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并于 1911 年再度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个梅开二度的人。但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位女科学家。多年来,很多其他杰出的女性都坚定不移地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
沙特莱侯爵夫人(1706 – 1749)
加布里埃尔 - 埃米莉 · 布雷德伊 · 普勒伊利,一位法国宫廷首席礼宾官的女儿,于 1725 年嫁给了沙特莱侯爵。她一生侍奉宫廷,生有 3 个孩子。在 27 岁那年,她开始认真研究数学,并在后来拓展到了物理领域。随着她与同样热爱科学的哲学家伏尔泰之间萌生恋情,这种兴趣变得更加浓厚。沙特莱侯爵夫人与伏尔 泰在科研上共同协作,并在前者位于西雷的别墅里搭建起了一间实验室,互不相让地开始撰写关于火的性质的论文(结果谁也没赢)。这种协作在恋情结束时也没有 中止。
沙特莱侯爵夫人对科学界最长远的贡献,是她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翻译成了法文,该版本至今仍在使用。43 岁时,她爱上了一位年轻军官并怀上了他的孩子,生产后不久死于产后并发症。
卡罗琳·赫歇尔(1750 – 1848)
卡罗琳·赫歇尔出生在德国的汉诺威市,起初她在家中几乎相当于一个女仆(她后来形容自己为 “家里的灰姑娘”)。1772 年,她被哥哥威廉带到英国巴斯,操持他的家务。当她学会了唱歌以后——威廉当时在八角教堂演奏管风琴,她负责伴唱——她的哥哥改弦更张,转而研究天文学, 卡罗琳也跟着转行。她不光帮助哥哥进行观测、制作天文望远镜,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发现了新的星云和星团。
她是第一位发现彗星的女性(一生总共发现了 8 颗),也是第一位由英国皇家学会出版其作品的女性。她还是英国第一位领到报酬的女科学家:威廉因为在 1781 年发现了天王星,而被任命为英王乔治三世的御用天文学家,他说服国王每年给他的助手也发放报酬。1822 年,威廉去世,卡罗琳退休回到汉诺威市。她在那儿继续天文学研究,并编纂了一部星云录——得益于赫歇尔兄妹的研究工作,已知的星团由 100 个增加到了 2500 个。卡罗琳于 1848 年去世,享年 97 岁,一生在其领域里获得许多荣誉,包括皇家天文学会颁发的一枚金质奖章。
玛丽·安宁(1799 – 1847)
玛丽·安宁的家乡在英国的莱姆里杰斯。1811 年,她的哥哥在家附近的一处海边悬崖上发现了一副骨骼,当时他还以为是只鳄鱼。他让 11 岁的妹妹负责挖掘工作,结果安宁挖出了一个头骨和 60 节椎骨,把它们以 23 英镑的价格卖给了一个私人收藏家。然而他们发现的并不是鳄鱼,而是一种后来被命名为 “鱼龙”(Ichthyosaurus )的生物。安宁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化石搜寻之路。
除了鱼龙,她还发现了长颈的蛇颈龙,一个翼手龙,数百个、很可能数千个其他的生物化石。这些化石对于科学家了解 2 亿至 1.4 亿万年前,侏罗纪时期的海洋世界起到了很大帮助。她没怎么受过正式教育,所以就自学解剖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和科研绘图。在那时,有的科学家甚至不远千里 从纽约市赶来,向安宁请教,并与她一起搜寻化石。
玛丽·萨默维尔 (1780 – 1872)
玛丽·费尔法克斯出生在苏格兰。她在 14 岁时翻看一本女性时尚杂志,看到一个数学题答案里又有 x 值又有 y 值,很是有趣,从此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开始钻研代数和数学。1804 年,她嫁给一位俄国的海军上校,研究被迫告一段落。但丈夫死后,她回到了爱丁堡,开始出入知识分子圈子,交往的人包括作家 沃尔特·司各特爵士[1]_ 和科学家 约翰·普莱费尔 [2] ,并重拾数学和理科方面的研究。她的第二任丈夫威廉·萨默维尔 1812 年与她结婚,很支持她的工作。
他们搬到伦敦后,玛丽建立了自己的学术沙龙,成员包括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和发明家 查尔斯·巴贝奇 [3] 。她着手进行磁学实验,并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天文学、化学、物理学和数学的作品。她将天文学家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翻译成了英文。尽管她对自己的译作不甚 满意,但在 20 世纪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里,它都被用作教科书。萨默维尔和卡罗琳·赫歇尔一道,被皇家天文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成为获此殊荣的头两位女士。
玛利亚·米歇尔 (1818 – 1889)
玛利亚·米歇尔从小跟随父亲学习观察星星。马萨诸塞州的楠塔基特岛有一些捕鲸船,她的父亲就通过观察星象来检验船上航海经线仪的准确度。他还教会孩 子们使用六分仪和反射式望远镜。米歇尔 12 岁时,曾帮助父亲记录了一次日食发生的时间。17 岁时,她已经开办了一所自己的女子学校,教授理科和数学。
米歇尔一下子被推到美国天文学的前台是在 1847 年,当时她通过望远镜发现了一个模糊的线条——那是一颗彗星。她因此享誉世界,获得丹麦国王颁发的奖章,并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的第一位女研究员。 1857 年,米歇尔去欧洲旅行,参观天文台之外,还结识了许多学者,包括玛丽·萨默维尔。米歇尔这样评价玛丽: “同为女人,我不得不敬佩她。陡峭崎岖的科学之路并没有令她闭门谢客;她一面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一面又担任着贤妻良母。”
米歇尔于 1865 年受聘于瓦萨学院,成为全美国第一位女天文学教授。在那里她继续着她的天文观测,尤其是对于太阳的观察。有一次为了看日食,她甚至跑到 2000 英里以外的地方。
莉泽·迈特纳 (1878 – 1968)
14 岁的莉泽·迈特纳从学校里毕业后,就同奥地利的其他女孩一样,不允许再接受高等教育。但她受到了 威廉·伦琴 [4] 和 亨利·贝克勒尔 [5] 研究发现的鼓舞,立志研究放射学。她 21 岁时,奥地利大学终于对女性开放了。在当了两年家庭教师之后,迈特纳于 1901 年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在大学里,她在数学和物理学上表现出众,并于 1906 年取得了博士学位。她曾写信给玛丽·居里,但居里夫人在巴黎的实验室已经没有位置了,所以她只好去了柏林。
在那儿迈特纳同 奥托·哈恩 [6] 一起研究放射性元素,但由于她是来自奥地利的犹太女人(这三点对她都很不利),她被禁止在主实验室和讲座上出现,只能在地下室工作。1912 年,两人去了一所新的大学,迈特纳也有了更好的实验室设备。尽管在她 1938 年逃离纳粹德国后,两人分隔两地,但他们一直保持着合作。
迈特纳在瑞典仍然继续工作,在此期间,哈恩发现,铀原子经过中子的轰击会产生分裂,此后,迈特纳计算出了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并将这种现象命名 为 “核裂变”。这一发现最终导致了原子弹的发明(“科学家不应该受到责备,他们的发现只是被战争技术人员利用了,”迈特纳在 1945 年说),哈恩由此于 1944 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而迈特纳则被诺贝尔奖委员会完全忽视。她在战后拒绝回到德国,而是在斯德哥尔摩继续她的原子研究,直至 80 多岁。
伊蕾娜 · 居里 - 约里奥(1897-1956)
作为皮埃尔和玛丽 · 居里的大女儿,伊蕾娜追随父母的脚步,也进入实验室工作。她 1925 年理学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是钋的 α 射线,而钋正是她母亲发现的两种元素之一。第二年她嫁给了母亲在巴黎的镭研究院的一位助手——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伊蕾娜和弗雷德里克继续在实验室里合 作,研究原子结构。1934 年,他们用人工方法制造出了放射性元素,即用 α 粒子轰击铝、硼、镁,从而产生了氮、磷、硅和铝的同位素。翌年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也使得玛丽和伊蕾娜成为第一对分别获得诺贝尔奖的母女。多年同放 射性物质打交道也让伊蕾娜付出了代价,她在 1956 年死于白血病。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 (1902 – 1992)
20 世纪 20 年代,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植物学。当她第一次接触到遗传学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取得了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她向博士后努力,并站在 了玉米细胞基因研究的前沿。她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州、密苏里州和德国的大学里继续自己的研究,直到在纽约的冷泉港安定下来。在那里,通过观察几代玉米仁的染 色特征,她确定基因可以在染色体内和染色体之间进行移动。然而,这项发现与当时传统的遗传学思想不符,因此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麦克林托克开始研究南美洲 玉米的起源。
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初,分子技术得到改进,她的理论也得到证实,人们在微生物、昆虫,甚至人类身上都发现了这种 “转座子” [7] 。麦克林托克因此于 1981 年被授予拉斯克奖,而后于 1983 年获得诺贝尔奖。
多萝西·霍奇金 (1910 – 1994)
多萝西·克劳福特(1937 年婚后改为多萝西 · 霍奇金)出生在埃及的开罗,父母都是英国的考古学家。她被送回英国上学,那时班上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女孩获准同男孩们一起学习化学。18 岁时,她进入牛津大学的一个女子学院学习化学,毕业后又到剑桥大学进行 X 射线晶体学研究,这是一种用 X 射线对分子的三维结构成像分析的技术。1934 年她回到牛津,在那度过了大部分的工作生涯,教授化学和利用 X 射线晶体学研究有趣的生物分子。她花费了数年时间改进这一技术,并因此于 1964 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她还发现了青霉素、维生素 B12 和胰岛素的结构。2010 年,即她去世后的第 16 年,为了庆祝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350 周年,英国皇家邮政发行了一套邮票,上面是皇家学会 10 位最杰出会员的头像,包括牛顿和本杰明·富兰克林。霍奇金是其中唯一的一名女性。
罗萨琳·富兰克林 (1920 – 1958)
詹姆斯·沃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因为确定 DNA 的结构而知名,但他们的发现离不开罗萨琳·富兰克林。在 20 世纪 30 年代,年少的富兰克林进入伦敦为数不多的一所教授物理和化学的女子学校,但当她告诉父亲自己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时,父亲让她打消这个念头。不过父亲最终妥 协了,她进入了剑桥大学学习,并获得了物理化学的博士学位。她在巴黎时研习 X 射线晶体学技术,然后于 1951 年回到英国,在伦敦国王学院的约翰·蓝道尔实验室工作。在那里她对 DNA 进行 X 射线分析。就在她即将弄清 DNA 分子结构时,蓝道尔实验室另一位 DNA 研究者——莫里斯·威尔金斯——将富兰克林的一幅X射线图交给了詹姆斯·沃森。沃森很快发现这是一种双螺旋结构,并与弗朗西斯·克里克一起在《自然》杂志 上发表了他们的成果。借此,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于 1962 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富兰克林则于 1958 年死于卵巢癌。
内容注释: |
---|
[1] | 苏格兰历史小说家、诗人。 |
[2] | 苏格兰数学家,提出了 “普莱费尔公理”:给定一条直线,通过此直线外的任何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之平行。 |
[3] | 英国数学家,计算机先驱。可编程计算机的发明者。 |
[4] | 德国物理学家, X 射线的发现者。1901 年被授予了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
[5] | 法国物理学家,因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获得 190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6] | 德国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1944 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
[7] | 转座子,又名转位子、跳跃基因,是一类 DNA 序列,它们能够在基因组中通过转录和逆转录,或在内切酶的作用下,在其他基因座上出现。转座子的存在,证明了基因组并不是一个静态的集合,而是一个不断在改变自身构成的动态有机体。 |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