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夏洛克》特别版登陆大银幕,这次的背景设定在了卷福的脑内 ——啊,更准确地说,应该在19世纪90年代、维多利亚末期的伦敦。在那个浓雾、马车、猎鹿帽和“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的伦敦,福尔摩斯用他超乎寻常的智慧和逻辑,解决令人棘手的案件。
要知道,那是一个没有法医、没有面部和指纹识别、也没有CCTV监控的年代,所以正义而智慧的侦探(和他经验丰富的基……不,拍档)的故事才如此令人着迷。不过,在传说中的维多利亚时代,真正的罪与罚是什么样的?
“犯罪博物馆”不是比喻,真的有这么一个馆,不过它的真身隐藏在伦敦警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苏格兰场里面1。此馆本是伦敦 警方不传之秘,专业培训警察和警局相关员工,不对公众开放;但这次伦敦博物馆和警方合作,将犯罪博物馆内部约600件展品向公众展出——从罪犯的贴身物 品、凶器,到警察所用的破案工具,甚至执行死刑的“死神套装”等等——你可以身临其境地观看这些藏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嘿,这些可都是真家伙。
维多利亚时代真的很危险么?
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贵为世界帝国的中心,稠密的人口,汹涌的人流,自然是滋生犯罪的温床,这一点当然也反映在无数小说和戏剧中。“伦敦城市人口增长 很快,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从绝对数量上,犯罪变多了。”但魏纳说,“实际上,随着伦敦警局的建立,情况在好转。” 在警局建立以前,“主要靠的是社区守夜人巡逻,而他们是很容易收买的,腐败情况非常严重。”
在那时候,偷盗抢劫是最让人恼火的犯罪,窃人财物的小偷在街上并不少见。入室盗窃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在中产阶级和有钱人们夏天外出度假的时节更是高发,被称为“窃贼季”(Burglary Season)。
一个窃贼“宝箱”,属于著名大盗查尔斯•皮斯(Charles Peace)。此人本职是音乐家,但一到了晚上就带着他一整套的作案工具出入高档居民区;作案的时候,他会在门上安一个小的楔形机关,有人推门时会发出声 响,让他有时间逃跑。直到1878年他被人现场捉住现行,才终于落网,还顺手打伤了一个警察。最后,他好几个劣迹斑斑的假身份被他的女伴揭发,数罪并罚, 被判处绞刑。
这些实物都在展览中可以看到。钥匙、铁锹、小凿、螺丝锥,还有一把可以折叠的木梯子,和一盏超小的煤油灯。“他竟然可以用一套如此日常的工具犯罪。”凯利感叹道,“平日里他就是一个木匠的样子,也从未有人怀疑。”
维多利亚时期也有不少经济犯罪。在那时,赌博并不违法,而赌博作弊、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展览里有一个轮盘赌用的轮盘,被做了手脚,让庄家可以一直神不知鬼不觉地赢钱。伪币制造也时有发生,最常见的就是用融了真币再掺假的材料压成劣币,若非专家很难判明真伪。
谋杀:在街头,也在报纸和八卦里
至于夏洛克们最经常应对的谋杀案,在那时也时有发生。在那时候,得到枪非常容易,只是需要花点钱就可以买。
“那时候还会有很残忍的虐杀,把人打到断气。在伦敦的一些地方有黑帮交火、斗殴的情况。”阿历克斯介绍道。“还有下毒,那时候想买到毒药比现在容易多了。”杰姬补充说。
即使没有枪,操起一把小刀也能致对方于死地。汤玛斯•法尔克劳-巴罗(Thomas Fairclough-Barrow),用家里的一把小刀刺死了自己的伴侣——也是他的继女艾米丽•巴罗(Emily Barrow),这把小刀和一系列袖珍折刀、指节套等等日常用具一起展示成为“常用凶器”,似乎能看到背后的一群冤魂。
但是对于大众来说,谋杀、侦探和法庭,与其说是身边切身的威胁,不如说是上演在真实世界的戏剧。从报纸上阅读各类案件细节、破案轶闻和凶杀八卦,是维多利亚时期伦敦人民的日常。华生写下的故事夹杂其中,倒也相得益彰。
比如大名鼎鼎的“开膛手杰克”,这个在1888和1891年间残忍杀害了11位女性的连环杀人犯,在当时引起了全城轰动,各大报纸争相添油加醋,描 述一个比一个血腥夸张。展览展出了当时的报纸,还有“开膛手杰克”用红墨水写的、寄给中央新闻局的“挑战书”,警局下令全城刊载以让民众识别字迹,还在罪 案附近街区挨家挨户搜查,但最后却只能留为一桩悬案。
“那时候商业化媒体开始快速发展,所有媒体都把谋杀写得十分露骨,来吸引读者,提升销量——他们知道读者最喜欢什么。”阿历克斯说,“伦敦有一些地 方确实比较危险,比如东区。但是谋杀也并没有那么多,只是因为媒体会争相报道,所以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很大一部分谋杀,其实是家庭内部的纷争,面向公众 的犯罪相对比较少。”
除了写各类犯罪新闻,各大媒体和报纸还会聘请一些画师,让他们亲临审判现场画法庭素描,特别是各类犯罪嫌疑人,或者知名的原告被告。在那个几乎没有 照片的年代,人们靠这个阅读世间百态。另外,去监狱现场围观绞刑执行也是当时流行的娱乐活动,一到执行日,伦敦塔附近可谓是人山人海——这种公众狂欢,一 直到1868年才划上句号。
刑侦:没有法医,怎么破案?
1829年,伦敦建立了现代警察系统;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在外出的时候,险些被一名18岁少年爱德华•奥克斯福(Edward Oxford)用手枪刺杀(这把枪也在展览中展出)。此事一出,要求搜查并处决凶手的民意高涨。1842年警局建立了第一支由8个人组成的探案队伍。后 来,队伍慢慢扩编,1878年建立了刑事调查局(Criminal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但是依旧没办法对付伦敦爆炸式增加的人口。
那时的警探办案能力其实是颇受质疑的。记得《神探夏洛克》里卷福对雷斯垂德说的“苏格兰场水平又达新低”么?柯南道尔笔下的苏格兰场是福尔摩斯嘲笑的对象,历史上的苏格兰场也的确常常成为众矢之的。开膛手杰克一案尤其吸引舆论——“为什么侦探和警察都抓不住凶手”?
“要知道,维多利亚末期的伦敦有500万人,却只有区区一百来个警探。”
更重要的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警察和侦探,还没开始使用现代的调查手段断案。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藏品,在凯利看来有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1880年的小 盒子,里面是一个被谋杀的女性的衣物和毛发,这些都是在犯罪现场收集的,说明当时已经有了这个意识。但是,没有技术手段,当时的刑侦人员对此也是无能为 力。
直到1905年,才有了第一桩将指纹作为破案证据的案子。阿尔弗雷德和阿尔伯特•斯特拉顿兄弟(Alfred and Albert Stratton)杀害了包工头法罗夫妇(Thomas and Ann Farrow),而他们的指纹留在了装他们工钱的金属盒子上,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盒子,连同从两兄弟床底下搜出来的头套,也作为展品在博物馆展出。
“在这一点上要承认,法国是走在前面的,包括指纹识别技术也是从法国传进来的。”
贝尔纳德•斯皮尔斯布里爵士(Sir Bernard Spilsbury)是法医领域的开拓性人物,他常常拎着一个“谋杀包”(murder bag)出入现场,里面是各类用于证据收集的工具。也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之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医参与破案,人们才发现,保护现场、收集证据是多么 重要。
维多利亚时期的真实侦探是什么样的?
由于缺乏现代刑侦手段,当时的侦探很多都会从犯罪的动机入手,推断凶手意图,然后进行挨家挨户的搜查、探访。
“好的侦探,必须要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脑内有个伦敦犯罪信息库,甚至能够记住所有人的名字,还有极强的面部识别能力,看到一个人就能想起这个人有什 么前科。而在犯罪发生的时候,要能把一个案件凭过去的经验‘展开’。”魏纳介绍道,“相比起来,夏洛克的方式——在现场收集证据再推理,反而更偏‘现代’ 了。”
当时也有一些著名警探,比如理查德•塔纳(Richard Tanner),追查一个在火车上抢劫并谋杀他人的德国嫌犯追到了海外(这也是大英历史上第一起列车上的谋杀案)。“他抢先嫌犯一步到达纽约,守在港口准 备来个瓮中捉鳖。当时的媒体也密切追踪着这个故事,嫌犯一下船,就被警察和各路媒体和围观群众包围了。如此戏剧化的场景,令这个警探一时闻名。
但总的来说,比起小说里的名侦探,现实中却很少有侦探能够将名字流传下来,像夏洛克这样与警方密切合作的私家侦探,与现实更是差距甚远2。“当时的确存在私家侦探社,但私家侦探常常都是受私人所托,解决一些个人问题——比如调查婚外情、追债之类,拿钱办事,与公案少有交集。”魏纳说。许多私家侦探有在警局工作的经验,私家侦探也会调查谋杀,但主要关注的是私人恩怨。
当时,警方和私探们的关系并不是特别融洽,特别是在私家侦探和官方警探工作相交的部分,甚至有点互相妨碍。官方警探不太看得上私家侦探,觉得他们拿 钱办事,“不够正直”。实际上官方的警探收入是比较少的,到了维多利亚后期,政府不得不给他们涨工资,以遏制官方警探走向“腐化”。
“人们对夏洛克•福尔摩斯这样,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神秘案件的小说中的私家侦探抱有幻想。”魏纳说,“各种侦探小说当中,私家侦探们一会儿出国 追逃犯,一会儿又卷入黑帮争斗,帮助警察破案等等描写,实际上是有夸大的。人们总觉得有一个黑暗的、地下的力量潜伏着,然后有夏洛克这样的侦探和黑暗势力 做斗争。这也是为什么侦探小说在那时候如此受追捧。”
杰姬笑道:“这么想着也很令人安心不是么?总有人在保护自己,声张正义,让邪恶受到制裁。”
犯罪:经久不变的主题
虽然犯罪和刑侦在过去一百多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但很多主题依然一如往常——比如恐怖主义。19世纪80年代,爱尔兰民族主义极端分子在伦敦兴风作 浪。1884年,他们预谋在伦敦实施袭击,自制的炸弹里面装满了石头和金属碎片。这些东西,和上世纪70年代爱尔兰共和军、2005年伦敦爆炸案和 2007年格拉斯哥机场爆炸案的相关物品一起展示。
而在策展人看来,不变的内核,永远是“人”本身。“人的情感,人的贪婪,爱恨与嫉妒……你在看展览的时候,想着当时的人为什么要犯罪,为什么要谋 杀;杀了人怎么办,如何处理尸体……都是人性。”凯利感叹道。“真实的社会,没有那么多精密策划的犯罪,都是一时冲动,然后做出了残忍的事情。犯罪就是这 样。”
“展览从维多利亚时期的警察与犯罪开始,一直展示到现在的刑侦手段和案件,犯罪手段在变、刑侦手段在变,但内里的因果是一脉相承的。”
而在魏纳看来,警察、刑侦和犯罪,是伦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犯罪博物馆最初的目的,是教育警察和侦探,更好地认识他们的事业;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公众更好地认识他们所生活的城市,从过去到现在的面貌,目的是一样的。”
好了,讲了这么多,如果你要回到维多利亚时期,记得住在比较安全的街区,给家里买把好锁安上,没事儿别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千万别去 Whitechapel地区(开膛手杰克作案的地方)乱晃。多看书,多读报,你的生活一定不会无聊。如果你要当个警探或者侦探,记得带好手套,保护现场, 这会比福尔摩斯本人亲临更管用。
怎么穿越?除了去电影院看看《神探夏洛克》,也欢迎去伦敦博物馆,通过这些真实的物品,去维多利亚时代一探究竟。柯南道尔本人也曾去过,说不定还在里面找过灵感,你还犹豫什么?
展览:犯罪博物馆揭秘(Crime Museum Uncovered)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