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训练我们很有差距

今天看一篇文章谈到中国人思维跳跃是大部分欧美教授对中国学生的印象,而看我们的报刊网评,发现这种思维模式和逻辑是深入我们骨髓的。举例:双十一淘宝天猫销售总额突破517亿元,很多人媒体和直接就跳跃到结论——中国网民购买力在持续增长,意味着网商未来发展潜力不可预测,并且结论中国消费力仍在成长。
且慢。你不觉得这个逻辑有问题嘛?
双十一销售总额不断冲高,最直接的结论只能是:这是一次非常成功,且一年比一年成功的促销活动!
第二步可以推导出,中国网民已经习惯了在11.11在淘宝天猫和其他网商平台,进行一次集中的采购行为。
第三步,这样的集中采购行为,可能是一种预支和提前消费的现象,在11.11之后,销售回落是必然的现象;
第四步,为什么人们愿意在11.11集中消费,是看重性价比和促销优惠。因此,如果优惠幅度有限的情况下,11.11是不足以支持网商的爆发式增长的。
第五步,中国消费总额中,网商消费与实体消费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从其他国家的实践来横向对比,网商消费是有物理极限的。
因此,需要对网商消费与在实体店消费的行为,进行综合评估和考量,才能判断出,究竟人们的消费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这是我们思维缺乏逻辑锻炼的结果,也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悲剧——如果逻辑思路无法和国际接轨,我们跟外部世界的接触,只能是你谈你的,我说我的。
这个模式即会用于看待历史,也会用于看待家庭问题,看待未来。

飞越2003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话里有话' 的评论 : 是这样的。现在看政治家的文章演讲包括专门对外的宣传,充斥艺术加工和逻辑缺失,但是我们听这些话不觉得刺耳,重复数次后就直接认可了,很难去反思!
飞越2003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河南男人' 的评论 : 谢谢,学习了!
wxusa08 发表评论于
那美国媒体和股市对Black Friday,Cyber Monday的报道和反应是什么逻辑?
话里有话 发表评论于
中国的逻辑思维和教育一直受到两大现实力量的冲击:历史文化的-中国文化语言中没有完整的逻辑语言和逻辑思维遗产。现代逻辑都是片段的舶来品。现实的政治力量-政治需要高于逻辑规定和真理。
河南男人 发表评论于
逻辑教育在数十年前曾普遍地在中国提倡过,可惜因为意识形态因素被转了向后再也没恢复到当时的兴盛。西方的教育,从古典到现在,都把逻辑作为基础学科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逻辑作为基础学科。我这里用到的词汇“教育”,指得是对青少年的正规学校教育,“逻辑”指的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其它逻辑思维形式的发端。
你这里结合现实情况而用到的“逻辑”一词,已经包含了其它逻辑思维形式,不象形式逻辑那么单纯。就象跑比走复杂得多一样。没有学习正确地走路,就想跑,表现在说话和写文章中,就是你指出的那样。实质不是因为中国学生思维能力太娴熟而使欧美教授感到跳跃似的敏捷,而实在是太缺乏基本逻辑思维训练的“童子功”所致。也怪不得中国学生,官员发言,媒体报道,从逻辑的视角看,嘴里跑火车的现象铺天盖地,我国的青少年在如此的人文环境长大,到了西方国家还能不发神经病已经谢天谢地了。哈哈哈。
乡野一村夫 发表评论于
我应朋友之托,读过一些科研proposals的英译,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大的就是逻辑不清晰。看来,哪些人的科学写作能力极差。
Yangtsz 发表评论于
中国文化重情胜过重理。在生活中讲究逻辑,理性,往往遭到排斥。
整个社会逞现一种感性的特质,但是这种感性又没有衍生出广泛的艺术美的追求和细腻善良的风格。
结果是它既无德国式的严谨,也无法国人的浪漫。取代这些的是面子,关系之类似是而非的东西。
晓青 发表评论于
沙发!很有道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