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旧 第三章(三)

静侯滚滚红尘渡,酣然匆匆岁月忙。 (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尚焕祯和徐宝菊缘起偶然,逃不过一个老掉牙的英雄救美的故事。徐掌柜则用心良苦,用上了十八般武艺借此促成了尚徐两家结为秦晋。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宝菊自小的时候就招人喜爱,到了二八年华出落得更是婷婷玉立,被街坊邻里称之为“酱园西施”。

一日,几个当兵的在钟鼓楼街逛到徐家酱园坐下喝酒吃肉,几杯黄汤下肚,见到在店里出来进去的宝菊,竟起了轻薄之心。徐掌柜把女儿推进里屋,陪着笑脸说了一箩筐的好话,只求他们一走了之,可对方却不依不饶,一定要小姑娘给兵哥哥陪酒。

无巧不成书,一伙人的拉拉扯扯正好被路过的尚焕祯碰上了。那时他刚进大帅府不久,军级还不高。他认出来那几个士兵似乎是帅府的门卫,便走上前来问个究竟。几个兵一见焕祯的一身军服,立即知道了面前站着的是位长官,酒醒了一半,慌不迭儿的敬了个礼,匆匆离去。

本是小事一桩,焕祯并未留意。可这件事对徐掌柜却如同当头棒喝。他多年来苦心经营,一门心思的做生意赚钱,以为有了钱就可以高枕无忧。真的是这样吗?他觉得自己以前真是肤浅至极。这年月还有什么对付得了枪杆子? 那可是要命的东西。他打起精神仔细盘算起来,天无绝人之路,他虽然膝下无子,但如花似玉的掌上明珠宝菊不就是上苍赐给他们徐家的金甲盾牌?

他决意,就是上天入地,把奉天城掘地三尺,也得打听出来那天解围的军官到底姓字名谁。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得知那位相貌堂堂的小伙子不仅服役于大帅府,而且还是城里一户尚姓大户人家的公子。

徐掌柜翻来覆去的想了多日,最后对夫人说要准备一份厚礼去尚家答谢。夫人不以为然地说:“无非就是多花点钱的事儿,哪用得着你如此纠结?” 徐掌柜却所答非所问:“我们和尚家攀上做儿女亲家,如何?” 夫人听闻先是一愣,然后就笑他:“你这个人咋就想一出儿是一出儿,做什么梦呢?异想天开!” 徐掌柜胸中自有帷幄,并不搭腔,心里默念:我徐刘这辈子做的异想天开的事还少吗?不差这一件。

掐算出一良辰吉日,徐掌柜携妻带女登门拜访。尚家老爷夫人问清来由,得知焕祯在外做了如此长尚家脸面的事,不禁心欢。尚老爷不免客套了一句:“犬子刚刚从军不久,护国爱民是本分,不足挂齿。” 徐刘则赶紧回答:“不瞒尚老先生,如今像您这样的仁人志士真的是太少,现在哪个扛枪的不是到处捞一把?尚公子如此侠义,都是您教子有方。” 又听徐刘接着说:“那一日若不是公子出手相助,我们徐家不知会遭怎样的劫难,真的让我不知道如何报答才好。俗话说大恩不言谢,以后尚家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就是一粗人,讲不出来大道理。今日冒昧前来打扰,敢问可否恳请老爷夫人容我和小女日后再来登门讨教?”

抬手不打笑脸人。徐刘这样恭敬,尚家夫妇自然不好拒绝,便说:“徐掌柜生意繁忙,这点小事无需挂在心上。平日里我们都是闲赋在家,若是您有空过来坐坐就一起喝杯茶,无妨。” 如此,徐刘如同得了尚方宝剑,真的成了尚家的坐上宾。

徐刘心里明镜一般,跟尚家无法提钱财,唯有动之以情。所以他想尽办法,挖空心思地对尚家好,而且跟尚老爷推心置腹地说,大小姐嫁的远,公子军务缠身,无暇膝前尽孝,以后府上的事情他徐刘一定竭心打点。也许是得益于年轻时在亲戚的钟表铺里不得不学的伺候人的本事,徐刘心细如发,尚家里里外外的大事小情他都记在心上,凡事必躬亲。尚老爷喜欢海产,他就挖出些野路子买来渤海湾的黄花鱼,兴城的梭子蟹,不仅送到府上还亲自下厨烹制;尚夫人口味偏素,他请石门店老家的人把新鲜的蔬果谷栗直接送到尚家厨房,一刻都不能耽搁,反正工钱费用在他店里拿便是。后来,以至于尚家下人的事情他都会出面,能帮则帮。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尚老爷和夫人对这位徐掌柜竟然有了一丝的依赖和亲近。

尚家夫妇也察觉到徐掌柜的心思,是为了女儿宝菊。其实,尚老爷一直在留心,想在家有待嫁女儿的旧识里为焕祯寻得一门亲事。可是无奈,这些友人都是看着焕祯长大,知道他自小顽劣,和知书达理沾不上边儿,别人家孩子读的书能用车载,焕祯翻过的恐不及斗量。知子莫若父,一想到去提亲他就仿佛是亏待了人家的女儿,话一直说不出口。至于这个徐宝菊,若是和女儿彦祯比起来,可谓是天壤之别,但谁让自己养的儿子不争气呢?

另外,和徐刘熟捻了之后,得知他出身低微,从白手起家,到现在支撑着规模不小的生意,尚老爷体察到市井之中也非皆为池中之物。其实,徐刘的吃苦耐劳,人情练达,不正是他希望从小娇生惯养的焕祯可以学之一二?再说,徐家对尚家照顾得样样周全,尽显崇敬之心,日后也绝无可能有背悖之意。宝菊的门槛是低了些,可在尚家和焕祯面前唯有恭顺。这样,对他们而言,如若抛开门第,与徐家结亲岂不是更自在,更实惠呢?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年多以后,尚焕祯和徐宝菊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结为百年之好。看着接踵而来的贺喜的人群,徐掌柜又一次领略了人生的快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