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印度不是太平洋国家,因此,印度无缘签署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印度能在南亚地区组建自由贸易区吗?答案是否定的。且不说印度与巴基斯坦长期怒目相向,仅从印度与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来看,要想组建区域自由贸易区,印度恐怕要作出巨大的努力。现在印度国内经济整合面临极大的难题,如果组建南亚次大陆经济自由贸易区,那么,印度必须改变自己的基本的国策。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印度为代表的亚非拉国家倡导不结盟政策,极力避免在东西方阵营中选边站。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不仅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不结盟运动作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重要外交战略。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处理外交事务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最大限度保护国家的利益。但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果继续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或者,把不结盟运动推广到经济领域,不积极主动地建立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那么,印度在未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困难。
世界经济一体化,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各国根据本国的要素资源禀赋,选择自己的出口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虽然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减少贸易壁垒,千方百计地促进各国贸易关系发展。但是,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各国的产业结构也不相同,因此,在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各国制定了非常多的关税贸易壁垒和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正因为如此,建立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各国经贸关系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些年来,由于西方国家把注意力集中在金融服务知识产权贸易领域,对传统的货物贸易缺乏兴趣,这就使得世界贸易组织在推动多边谈判的过程中步履维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借助于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强化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假如印度不尽快赶上历史的潮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那么,印度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障碍。
可是,经济自由贸易区与印度传统上的不结盟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虽然不结盟政策主要体现在外交政治领域,但是,如果在政治上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那么,要想建立具有实质意义的自由贸易区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印度与南亚次大陆的许多国家关系非常紧张,如果印度不改弦更张,尽快调整与南亚次大陆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关系,那么,印度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把印度看到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认为印度不仅拥有庞大的市场,而且拥有非常多的劳动力,只要印度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那么,印度就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说,这样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印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多,种族分歧不断加深,地方自治现象越来越严重。现在印度基础设施建设之所以步履蹒跚,就是因为地方各自为政,在土地私有化大前提下,投资者要想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必须进行旷日持久的谈判。而印度在劳动力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范,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印度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完善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区域性经济整合,通过建设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扩大印度经济发展空间。
不结盟运动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过程中,为了寻求发展空间而提出的一种外交策略。近些年来印度为了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逐步地修改了自己的不结盟政策,试图与世界其他国家组建国外交同盟,共同申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说明印度已经意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拓展更大的外交空间,悄然修改甚至放弃传统的不结盟政策。不过,正如我们所分析的那样,印度要想发展本国经济,建立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必须改变相对保守封闭的经济政策,敞开大门,让更多国家和印度保持密切经贸往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立自由贸易区做好铺垫,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印度在南亚次大陆建立分工明确的自由贸易区创造良好的条件。
现在印度对中国保持戒心,对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缺乏应有兴趣,对于中国与南亚其他国家比如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尼泊尔发展经贸关系持谨慎态度,害怕中国强化在南亚地区的商业存在。正是这种高度的戒备和防范心理,使得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难以开展更加密切的经济合作。不论是中国总理访问印度还是印度总理访问中国,都希望加强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但是迄今为止,中国与印度关于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始终无法提上议事日程。说到底,印度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已经成为印度的一张名片,成为印度的脸面。印度不愿意同中国携手发展经济,并且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当印度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中国的时候,印度新闻媒体欢呼声一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印度国内绝大多数人对中国的复杂情绪,反映出中印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现在印度总理雄心勃勃,企望在自己的任期内,改变印度的经济结构,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印度人民的生活。不过,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印度经济增长率之所以超越中国,除了经济基数之外,统计口径的不同也是重要原因。到现在为止,印度仍然缺乏全国性的长远经济发展规划,印度总理提出的各项发展指标,能否在自己的任期内初步实现,人们还需拭目以待。
笔者之所以关注不结盟运动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是因为绝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部分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强调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把政治和经济区分开来,试图通过加强经济方面的正常往来,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政治与经济密不可分,如果不考虑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环境,不考虑一个国家的政治外交政策,那么,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然会处处碰壁。中国在非洲和印度的遭遇,从一个侧面说明,如果只关心经济方面的合作,而没有仔细研究合作伙伴国的政治外交政策,那么,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非常大的麻烦。
讨论印度的不结盟政策,不是批评印度过去所倡导的一系列外交主张,而是希望投资者充分意识到,印度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不结盟外交政策可能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印度来说,如何处理政治经济外交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坚持不结盟外交政策的基础之上,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是摆在印度领导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中国应当在捍卫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基础之上,妥善处理与印度之间的历史纠葛和现实外交纠纷。中国在与印度发展经贸关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印度的政治生态文化传统,必须考虑印度的外交策略,必须在尊重印度基本国策基础之上,通过国际性经济组织或者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强化与印度的经济合作关系。说到底,印度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印度。但是,中印两国很难通过直接谈判组建自由贸易区。中印两国注定要借助第三方加强经贸往来。现在印度总理已经明确表态,希望借助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印度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导者,中国乐意看到印度的变化,并且愿意借助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大对印度的投资。当然,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新的变数,还是人们拭目以待。
印度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地区,印度的市场潜力无限。只要印度克服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不结盟外交政策的基础之上,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关系,那么,中印两国之间合作仍然有巨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