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天宫二号2016年第三季度从酒泉发射。安装了机械臂,释放伴飞小卫星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天宫二号:2016年第三季度从酒泉发射。安装了机械臂,释放伴飞小卫星。 2016/03/01  

 

 

    2016年的载人航天任务中,航天员将完成长达30天的在轨驻留,这个时间长度对于技术和人员来说,都是较大挑战。对此,总设计师朱枞鹏表示,“天宫二号”已经做好准备。在此之前,我国航天员在轨道工作的最长时间纪录是神舟十号任务时创造的,共计15天。而神舟十一号上的航天员,将把这一驻留纪录增加整整一倍,这就需要一套能够维护航天员生命健康,并且可以长期稳定运行的设备。

       朱枞鹏说:“我们是在一艘载人飞船的基础上完成中期驻留任务,所以它携带的航天员生活必需品很多,装载量要大大提高。另外我们还要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给航天员创造更舒适更人性化的一个环境。”

“天宫二号”虽然从外形上看和“天宫一号”差不多,但是里面内容变化很大,尤其是很多为空间站建设研发的新型设备,在今年的任务中都将进行测试。

       朱枞鹏介绍,此次“天宫二号”上还安装了机械臂,他说:“掌握这项技术的好处是便于开展舱外维修。大家知道航天员到舱外的话,对人的安全性是一个考验,还有技术难度较大,如果是安排一些‘小机器人’出去维修,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据了解,“天宫二号”已经完成所有设备安装,顺利通过热实验和力学实验,目前正在紧张测试中,备战今年的载人航天任务。

       在“天宫二号”装载的设备中,有很多是用来开展空间科学实验或者验证一些应用新技术的,这些设备一起被称作空间应用有效载荷。这次,“天宫二号”上要进行的各类实验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4项,堪称中国载人航天最忙碌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任务安排的14项空间科学和应用任务,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有两项需要航天员直接参与操作。有一项是国际合作联合研究的项目。首次进入太空的空间冷原子钟,可以将航天器自主守时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大幅提高导航定位精度。

       同“天宫二号”一起升空的伴飞小卫星,还将对分离释放过程进行近距离成像观测。这些实验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更有可能在未来给我国的航天技术带来新的推动。

视频: http://weibo.com/p/23044436d166cba66245a787e250028ec0804d   http://tv.cctv.com/2016/02/29/VIDEiNJkmk9f0dpw56U2VaUE160229.s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