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

学者,诗人,书画家,一级美术师。职业认证网球教练。现任“北美中红书院”主席,”中华文化交流大使“等职。号白水道人,老泉,画泉(多用于画款),西邑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吴冠中 1974年作《初春》---- 画面主要表现了群山映衬下的几株白杨树,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茕茕孑立于天地间,既是一件风景油画,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件具有人格倾向的寓意作品,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画家纯真淡然的审美理想。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

 


作品《天鹅湖》

 

吴冠中长期在油彩和墨彩的互补兼作中探索,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他的画也呈现了新的面貌,渐渐从长于状物向偏于抒情过渡,厚实浓重也渐趋明朗与空灵,有着全新的审美取向、情趣和气质。

 


作品《春到江南》

 

 整个画面由点、线、面组成了一幅典型的早春江南景色。画风用笔简练,而历史的悠远、乡情的祥和、生活的美满与自然的生机扑面而来。

 


油画 《睡莲》 

 

吴冠中说“自己作画,一向探索形式之美,但同时竭力追求意境。”。绝佳的色彩之比,静而不俗,鲜而不艳,蕴淡的画境可以明显看到吴氏水墨画探索初期东西方艺术观念融合的形貌。

 


作品《江南水乡》

 

1990年作。生长于江南水乡的吴冠中,始终对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很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画面的点滴中流露出他浓浓的乡情与对形式美的追求。进入晚年的吴冠中下决心做好两件事:第一,撇开那些满意之作;第二,毁掉那些不满意之作。近年来他几乎是一边作画,一边把不满意的旧作毁掉,尽管他的话在市场上寸纸寸金,但艺术是艺术家的宗教,以彻底的虔诚面对神圣的艺术,用吴冠中的话说:“绝不让谬种流传!”

 


【 吴冠中 《峡谷》 】镜心,纸本设色,66×48cm

 

此幅画于1984年,是吴冠中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三十周年”而画的佳作。作品以其流水的潺潺带给读者观感的愉悦,同时以江流中不可避免的巨石象征了发展道路上无法绕开的困难-持续了30周年的对台广播自然是一个充满困难和变数的过程。

 


作品《江南春》

 

吴冠中作品蕴含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亦体现了西方艺术传统的造型,成功将中西艺术兼容并蓄,构成鲜明独特的风格。

 


吴冠中 水田2002年 墨彩 76 × 70 cm 

 

如镜子的水面色调变化极为微妙,冷暖倾向难于言传。如色彩单调,则线组织虽完整,也只追随了版画效果而失油彩之特色。胸中已伏龙蛇,但绘画还须从色调开始,先铺色。铺满了油彩的画面难于用色彩勾勒,我多半是用大笔扁侧着将色切入画面,如一经涂抹,翻动了底色,则将无法收拾。在水田中作油画写生,难于找到安插画架的立足点,何况在窄窄的田埂中尚需搬动货郎担式的画架,确乎极为不便。或者索性扬弃水光天色之色彩变化,既避免了滞凝,且更着力于发挥线之盘旋与疏密,当又可创造另一番境界与腔调,这便是我经常将油画水田移植进水墨的初衷。

 
吴冠中 《江村》 纸本设色,69×138cm,1991年作 

 

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的吴家作坊风格。吴冠中用绘画形式中抽象的结构美去营造自己作品的意境,他捉住了江边村庄安静空幽的意蕴赋予了其独特的抽象艺术语言,产生强烈的视觉美感。

 


吴冠中 作品《云南印象》

 

作于70年代,明显有偏繁、偏浓、偏具象的笔法特点,描绘的是云南乡村景象,以浓墨赭石描绘连绵不断的房屋,以绿色描绘成片的田野,整幅画面以暗淡的色彩为主调,然画家又在中间绘一条白色的溪流,提亮了画面的色彩,与画面边角的留白遥相呼应,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感。

 


吴冠中 作品《家》

 

吴冠中语录:“所谓作品,真伪参半,有虚张声势的,有扭捏作态的,有唬人的,有令人作呕的,当然也有颇具新意的,敏感的,但往往推敲提炼不够,粗旷掺杂粗糙,奔放坠入狂乱,扣人心弦者少见,标新立异的生存竞争中似乎不易听到艺术家宁静的心声。”

 


吴冠中《江南人家》 

 

岸上白墙黑瓦的民居,用彩色和黑色错落地点出,强调了一派和谐而静谧的江南景象,整幅画将西方的材料技法和东方审美的内涵和韵致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吴冠中 作品 《柳塘金鱼》

 


吴冠中 《鲁迅诗意图》 纸本设色,68×56cm,1987年作

 

该画为展现江南白墙黛瓦的题材,因左上角的题诗而别有一番韵味。“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吴冠中借喻了鲁迅笔下的“小楼”,表述自己躲进艺术殿堂,走南闯北,上下求索的情怀。

 


吴冠中 《江南水乡》 立轴,纸本设色,43×68cm 

 

吴冠中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练,后期作品常喜以点、线、面造形,创自己独解,诠释自然之美。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相似在渔歌。”-----(图:吴冠中)

 


吴冠中《四川水田》

 

七十年代后期,吴冠中将此题材移入水墨创作,他自谓“扬弃水光天色之色彩变化,既避免了油色之滞凝,更着力于发挥线之盘旋与疏密,当可创造另一番境界与腔调,这便是我经常将油画水田移枝进水墨的初衷。”本幅构图尤其大胆,整体空间协调均衡,墨色重沉,极见画家用心之巧妙。

 


吴冠中 作品《水乡》

 

吴老的很多作品都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画面的点滴中流露出他浓浓的乡情与对形式美的追求。

 


吴冠中 作品《湘西水田》

 

吴冠中最钟情的是江南水乡,他特别强调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线条润滑而富有变化,线与线之间律动,情韵自然。其画多用墨点或色点,使无数个点构成块,与线形成对比关系,大小、疏密协调而讲究意境,游走于具象与抽象之间。

 


吴冠中 作品《太湖之畔人家》 

 

款识:太湖之畔旧家乡,白发游子苦思量。吴冠中 九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白居易之诗总能把人们思绪带到风景如画的江南。吴冠中先生水墨江南作品似乎特别钟意空白的效果,带点飘逸空灵之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三四月,正是江南踏春时。

 

吴冠中的作品《自家春色》

 

他以极其抒情和浪漫的构想勾绘出人们心中那朵娇艳动人之花。她是那样真实,又如此奇妙,没有人能够说出她的名字,就像诗意的生活,也许除了自己别人无法领会。

 

吴冠中 1981年作《阿尔太的白桦树》

 

吴冠中于1980年第十期《美术》杂志上的论文《关于抽象美》,提出“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在这幅画里,在把握物象的形体的同时,画面被拆解成各种形态意味深长的点、线和面关系。

 


吴冠中 作品《山村晴雪》

 

《山村晴雪》画中简洁而不乏单调的构图,以一个简易的小山作为画的背景,前景以小屋、树木、小溪和农田,抓住了山村的主要特征,以精湛的油画绘画技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完美的山村景像,有一种和谐、优美、明丽的东方韵味。

 

来源: 文心画坊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