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自知,美国华人众生相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世界上最出名的国际化大都市纽约,有人掌控财富,纸醉金迷,也有人失业落魄,无家可归。正可谓高楼背后有阴影,霓虹灯下有血泪。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人跟美国大众文化隔膜的情景,也逐渐出现在华人社区,华社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和分裂的痕迹。


“美国华人,底层的还是很底层”


底层华人大多语言不通,尤其是老华人,他们几乎都是不闻窗外事,只过自己的日子,社区活动和投票选举等也不太上心。所以,无所事事的他们常徘徊在街头,哪儿有热闹往哪儿凑,无聊之余,许多老华人都在抽烟打牌中度过晚年。


 

年轻一点的底层华人会去餐馆找工作,一部分人走出了华人社区,这些年轻人回到华人社区后,开起了奶茶店、咖啡店等新商店,这些店铺逐渐改变原有的样子。“但是,也很难改变整体风貌,华人区基本上都是当地最脏最乱的地区之一,”
 


 

移民美国10到20年的人会有些变化,经历了艰难的生活之后,这些华人对孩子的教养也带有美式痕迹,比如喜欢散养放养孩子。部分华人孩子成年后,跟父母的关系也不像中国国内一样熟络,大家都是各过各的生活,日常生活中,部分老华人还是需自食其力。


 

另外一类比较激进的是第三第四代华人,基本已经成了外黄里白的“香蕉人”。这群“香蕉人”似乎真正融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他们说着流利的英语,有着美式的生活方式,参加社团,关注政治和社区,常常出现在主流媒体发声。“他们很主流,但是未必真正关心下层华人,有时候就算关注也是政治的需要”。


 

还有一些有社会头衔的侨界侨领,基本上是华社内部的政治精英,比起他们,需要帮助的华人更喜欢求助教会和一些公益组织。
 


 

更典型的是新世纪后的新一代移民,比起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来美的移民,他们经济状况较好。新移民群体最经典一幕是常拉着大大的行李箱去商场购物,他们出手阔绰,几乎营造了华人“海外金主”的形象,让美国商店又爱又恨。


 

一方面越来越多得能说中文的店员出现在店中以迎合他们,另一方面,主流社会对这种豪奢的生活方式大加嘲讽,包括新一代较为富裕的中国留学生,他们酒驾豪车、住豪宅的行为也常常遭到媒体抨击。


 

比如华人的传统节日期间,美国人也会参与其中,他们穿着大红的、锈有福禄寿字样的唐装,戴着中国古代戏文中的配饰,提着大红灯笼,有模有样地舞龙舞狮,脸上洋溢的笑容超越了种族界限……这些作品布满了文化融合的痕迹,记录了东西方文化交错下华人和美国人共处一隅的过程。


 

除了文化融合也有文化磨合。唐人街,已有不短历史,自成一个世界,傲然独立中也流露几丝跟主流社会的对立感。唐人街的小巷也是拥挤的,窗口不时地飘出裤衩和内衣,飘荡的裤衩和内衣有些滑稽,这种在美国本土人家后院的晾物,毫无遮掩的暴露在高低不一的唐人街阁楼窗口。除了生活本身,它也暗喻了生活的狭促和拮据,讲究的礼仪和精致的生活被现实击碎,像极了一种海外华人文化伤痕。


 

人在他乡,冷暖自知

这是移民生活的一种真实场景

是一大部分移民的真实生活状态


 

在美生活千姿百态,底层华人的生活远远不是国内大众认知的那样光鲜。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诠释了一个更广阔和真实的命题:人生不如意等生存困境,于故乡和他乡来说没有本质区别,美国下层华人也是需要关注和关心的群体。


 

在华人区的大街小巷,经常会看到中年华人妇女一手推婴儿车,一手牵孩子,背上还抱着婴儿走过街头,身后还跟着个孩子。这些婴儿肤色也有白、有黑、有黄,但几个孩子不同的肤色却给了我们很多思考,或许半生都辗转在不同肤色族裔的男人中间,甚至替他们生下不同肤色的孩子。


 

移民过来的华人妇女,家庭生活许多出现过变故,离婚率很高。离婚后的她们常常会找一些年纪大的白人凑合过日子,或者丧偶的华人妇女只能依靠“傍老外”来改善生活。


 

这些华人女人,她们并不想宣泄什么,只想安安静静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她们以为落难了,又得到改善,也不关注外面的世界。“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幸福,但你不能去评判他们,因为海外生活自有它的残酷性。


繁华的街道上,年迈的华人妇女推着装满废弃塑料瓶的三轮车弯腰前行,这些年迈的拾荒老者,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等各种原因去各社区收集废旧塑料瓶。这些最为接近底层华人的生活。

 


 

在纽约街头的拾荒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科学学士、越战老兵、厨师、在世贸做打字员的,甚至有曾经在微软、IBM工作的,各色人种、血统、国籍、年龄的人,由于各种原因,因救济金不足够等.....靠捡破烂帮补家计,来维持正常生活。



 

对于失业的纽约人来说

‘捡罐子’是一个不断壮大的产业


 

有一次,遇上一位同胞,她已是母亲的母亲,你问她,为什么要出来,她说,女儿帮她们申请来美国,可生活下来真不容易,儿女担子重,父母也分担一点,这样好打发时间,换点补贴,在这里有病看不起啊,把这份活儿当体育锻炼。


 

她讲的轻松,可你知道,她心里一点也不轻松......移民路上不轻松、不浪漫、不奢华,老人们体贴儿女,自强不息,适应生活,他们坦荡豪迈地走在大街上,阳光里,他们是另类移民者。”


 

这些拾荒老华人被同族人看到的时候,常都会有一瞬间的惊慌尬尴,以至于他们也经常选择远离华社的地方拾荒。我们理解这种微妙的心理,不跟他们说话,不问他们来历,是尊重这些人。


 

这位中国女人,在捡罐子的时候完全遵循弱肉强吃原则,有黑人和亚裔男人的时候会自动走开,其余人等就直接抢个你死我活。

 

垃圾箱中的瓶子已被大叔全部清理完毕,他继续保持着平静的脸,穿过繁华的街道,被大叔的推车挡住的镜头后是美国首屈一指的macy‘s(梅西百货),而另一侧是Broadway(百老汇)路标,以及路过的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


 

Walter是一位60岁的越南移民,曾经是一位厨师,在这里捡了18年的罐子,尽管大叔并不是经济学家,他也知道,就算是拾荒,来捡垃圾的人与日剧增,也是竞争异常激烈,对他来说,这是一份全职工作,这份‘全职工作’意味着,如果今天不做事,就得饿死!


 

Nuve努力捡瓶子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个美好的未来,不想让他们最后和我一样,她温柔的告诉孩子:‘告诉上帝我们要去工作了。’她并没有觉得自己因为捡瓶子就低人一截,可以大大方方的告诉上帝,这是一份工作,让她的孩子潜移默化地不要觉得自卑。

 

Susan,曾经拿到过科学学士学位,然后投身于计算机产业工作,在微软和康柏公司工作过,赢得过计算机产业最富盛名的奖项,当时是上世纪90年代,曾经是IBM公司windows生态圈的得主之一,因为从社会保险拿到的钱不够生活,而现在‘帮助’城市保洁!
 

 

餐馆倒闭之后,没有地方谋生,不得不开始捡罐子为生,在一间不大的房间里居住,住了7个人......如果我没有来美国,我就在中国养猪养鸡!
 


 

满载瓶子的拉车,缓慢从华尔街而过......


 


 

城里的人抱怨着离开

城外的人呼喊着进来


纽约是座没有顶,也没有底的城市,

能力和运气可以把你带到世界之巅,

也可以把你抛入万丈深渊。


在这座薄情的城市里,深情的活下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