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拍电影只有故事片才需要演员,拍新闻电影片必须真实,不允许出现演员。然而在荒诞的文革年代,我还真的当过虚假的新闻片的演员。
1973年底,我到沈阳探亲。假期将过,我想带点东北特产送给南方亲友,但商店只有白菜、萝卜和土豆这“老三样”。父亲说:“你要到大连乘船去上海,大连出苹果,你就买点苹果吧。”谁知到了号称苹果之乡的大连,连跑几家商店,哪里有苹果,连苹果皮都未见到。我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南货商店,推门进去,眼前猛然一亮:货台上摆满了苹果!我急步上前对售货员说:“请给我称苹果。”“样品,不卖!”“请问今天能卖吗?”“不知道!”我心有不甘,就在店里磨蹭,慢慢看出了门道:一是货台上的苹果都是黄元帅、红元帅、青印度等好品种;二是苹果不是随意放的,而是码得整整齐齐;三是女售货员们,个个年轻貌美,穿著新的白工作服。最重要的是货台一角,堆着些电影器材。
此情此景,使我想起在沈阳听到的一件实事:老百姓不知对虾的滋味已经有年头了,某日某商店突然摆出一箱对虾供拍新闻片用,有幸碰上的顾客在纠察指挥下排成一队。电影记者一声“开拍!”,排得整整齐齐的顾客,朝着码得整整齐齐的对虾走去,每人限买一对。
我估摸自己也交上类似的好运了,于是当机立断:反正开船还早,就守定在这里了。等了一个半小时,才见三、四个记者模样的人,在一个胖子(大概是商店头头)陪同下从办公室出来,朝水果柜走去。我见状赶忙奔到黄元帅苹果的货台前站好,瞬间四个货台前都站了人,晚到一步的就在纠察指挥下排在我们后面。
那几位记者,有的立梯子,有的拉电线,有的调试灯光,还有个记者扛着摄影机爬上梯子。摆弄就绪,胖子喊道:“为了表现文化大革命的大好形势,今天拍新闻电影片。本店供应一批苹果,每人限买一篮。大家排好队,谁不排队谁就是破坏革命次序!”顾客越来越多,每个货台前都排了二十多人。为首的记者高喊“准备!”,离我只有两步的聚光灯“嚓!”地亮了,晃得我难以睁眼。记者喊“开拍!”,摄影机就转了起来。我接过竹篮,忙不及地装苹果。只听得记者高叫:“不要急!动作自然点!要面带笑容!”我把装得堆尖的篮子捧给售货员,趁她称份量的当儿,我瞄了一下,除了女售货员们面带挤出来的笑容,顾客们都没笑。为什么要笑?有什么可笑的?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一副急吼吼的嘴脸。五斤黄元帅苹果被我拎在手上,人们无不投来羡慕的眼神。没等我走出商店,就听胖子喊道:“苹果卖完了,后面别排了!”随即聚光灯就熄了。我估摸每队只有四、五个人买到苹果。
文革把经济折腾到崩溃边缘,宣传机器却硬说“形势大好,越来越好”。我参与扮演的这部虚假新闻片,少不了也要用来蒙骗老百姓。它的解说词,我猜都猜得出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形势大好。春节前夕,各地市场一片繁荣景象,货源充足,购销两旺。”明明是老百姓根本就买不到苹果,却靠着区区上百斤苹果,就能伪造出一派大好形势。事情过去四十年,我亲历的这荒诞的一幕还不时在脑海中浮现。
(图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