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家:台湾民主困境积重难返


国民党团抗议主席宣布休息协商。

      中评社北京7月31日电(作者 郭振家)台湾的政党恶斗日前翻开新的一页。25日晚,“立法院”三读通过了《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民进党正式开始了对国民党党产的“反攻倒算”,且明确规定,“行政院”下设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对政党及附随组织自1945年8月15日开始清查。鉴于这个《条例》十分明显针对中国国民党,所以,国民党拒绝出席随后朝野协商,因此公营事业预算自26日下午不得不开始不断电表决,预计将持续到29日晚间12时。这其中,一名女性宣读员因体力不支昏倒被紧急送医院。这就是台湾政党政治的“新剧情”,颇类似于当下一句网络流行语“来呀,互相伤害呀”。

      当然,国民党目前已经很难对民进党造成实质伤害了。蔡英文难掩兴奋,在脸书发文表示,未来政党间的竞争能够回到公平健全的轨道,台湾民主的品质也能更上一层楼;这是台湾民主政治迈向成熟发展的里程碑,也是转型正义的初步落实,为台湾写下新页,历史会记住这一天。而国民党则是无限哀痛,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书记长林德福在法案二读完毕时见大势已去,率领众蓝委在议场前召开记者会表示,今天是台湾民主最黑暗的一天,国民党团感到非常愤怒、遗憾。

      以对对方造成巨大伤害的方式来成就所谓民主,这就不得不令人做出更深入的思考:台湾的民主,真的在走向成熟吗?就在前几日,蔡英文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时还十分自信地评价:“…事实上不同世代和不同族群的民众对中国大陆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件事情,他们的意见一致,那就是民主。”然而7月25日晚,台湾大学的张亚中教授在东南卫视的海峡新干线上却表示:“民进党竭力推动的《不当党产处理条例》是要毁国民党的身,《促进转型正义条例》是要灭国民党的魂。这场战役中,民进党不会有任何慈悲、包容、理解,他们心中只有仇恨、清算、斗争。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号称民主的政党会有这样的心态与手法,但它却在台湾发生。” 或许张这样的表述会使得有些人对于“民主”内涵产生质疑,民主不是应该相互包容、和平竞争、然后“诚挚地祝福对手获胜”吗?是的,民主或许是这样的,但台湾的民主,并不是。

      这就是目前台湾的民主困境:民主话语权几乎全部被民进党所把持,然后以民主的话语绑架了民主的实践,不断地给中国国民党以迎头痛击,“致其死地”。台湾政党恶斗和民主困境,为何无休无止?

      没有“宪法”共识,族群分裂严重

      台湾与大陆不同之一是其更加多样化的族群存在。众所周知,中国国民党和民进党在台湾以蓝绿自居,实际上两党代表了严重的族群认同对立。国民党追根溯源是来自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救中国”,其中国烙印十分深厚;而民进党从1986年成立以来,几经淘沙,越来越走向台湾主体意识,并在陈水扁执政后大力推动全台“去中国化教育”。两个政党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认同,各自为了各自的理念摇旗呐喊。随着民进党逐步扎稳脚跟,其宣扬台湾主体性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国民党的声音却逐渐低了下去。这样的此消彼长,最终催生了所谓“天然独”理论。然而,这样的斗争其实无关民主。

      台湾号称是学习了西方传统民主理论,但西方民主,其实质是一种治理方式。这样的治理方式,不仅需要人民的认同,更需要一部共同认同的“宪法”来保障。譬如美国,是先有制宪会议才有1787宪法,才有1789年华盛顿的就职和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美国的民主是不同的利益团体在国会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同党派的政党积极参与竞选,但没有谁会去挑战宪法的根本。

      台湾自称民主社会,实质上是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再到蔡英文一步步在推动整个社会的“去中国化”,同时伴随着多次“修宪”。这类似于“切香肠”的过程,被切的对象是中国国民党和台湾社会,新党、亲民党、台联(部分人员)相继从国民党中分离出来,民进党就一步步壮大了。这样的政治过程并不像美国一样表现为“妥协的艺术”,反而更类似于中国传统中“一山不能容二虎”。所以,二十年的台湾民主实践,结果就是中国国民党的一次次分裂和台湾社会族群的一次次对立。而“台独”势力迫于各方压力,又并不敢一步到位修改“一中宪法”,民进党等偏绿政党对中国国民党的无比仇视和只做不说的方式,成为台湾社会斗争的“内核”。哪里有妥协?哪里有和解?

      舆论戾气横行,社会缺乏公正

      但凡所谓“民主社会”,是允许多样化声音存在,也允许互相质疑和谴责,但是这些多样化声音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法治理念的贯彻普及。台湾没有法治理念吗?但舆论已经走得太远了。众所周知,台湾人最喜欢的一个评价是:“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大陆去台湾观光旅游客也对此深以为然,但是前提是这些大陆客还没有看台湾的政论节目。为何?因为台湾的政论节目中,长期流行着为了谩骂而谩骂的错误舆论导向,有些几乎让人看不下去了。由于不同政论节目背后有着固定的“金主”,因此其谩骂的背后立场十分容易判断。近几年,绿营媒体壮大,嘲讽中国大陆、嘲讽中国国民党,蔚然成风,却并非以所谓的客观公正为基本准绳。“罗智强大战周玉蔻”(华视新闻广场,2015年1月)、“当犀利女名嘴遇上霸道总裁”(郭台铭起诉周玉蔻,2015年)、“2016年选举蓝营内幕第N季”等等,歪曲事实似乎成为一种时尚。

      当媒体失去了基本的理性,失去了立场的客观公正,就是为了谩骂而谩骂,甚至于捕风捉影,恶意栽赃,就已经距离“回归丛林法则”不远了。更可笑的是,在选举之时,民进党集体发声攻击国民党的核能政策、美牛政策、劳工政策、甚至国际舞台上台湾被矮化为“中华台北”,在民进党执政之后,这一切统统成为民进党认同的政策,这被讥讽为“发夹弯”,而先前的绿营媒体也出来为民进党说话,论证其政策合理性,这样只有立场没有公正的舆论环境,岂是健康的民主土壤?这样的社会环境又能孕育出怎样的民主,可想而知。

      外来势力干涉,无法自主治理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在于政党轮替之后的“主权宣示”。马英九时期,马政府坚持“九二共识”,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强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共同祖产,赢得两岸中国人的阵阵喝彩。而蔡英文上台后,先是在冲之鸟礁问题上态度模糊,撤回了护渔的海巡舰;接着在南海问题上,没有对南海U形线发声维护。在7月份所谓南海仲裁结果出炉后,该仲裁明确将“太平岛”裁决为“礁”,招致多数台湾人(不分蓝绿)愤慨不满,蔡也只是十分软弱地发声,既没有对南海U形线的主权宣示,也不积极登上太平岛以示抗争。最诡异的是,在台湾有渔民积极准备登岛宣示主权的时候,蔡政府多次多种方式进行阻挠,临登岛之前才告知渔民“你需要45天前就申请”(其实是空军的规定),总之,就是不想让你登岛。为什么?是蔡英文打算弃守了么?

      背后原因其实相当简单,那就是蔡英文政府并不打算将针对东海、南海和太平洋的“护渔”和“护主权”行为单单看成是台湾的事情。这些地区地缘态势复杂,蔡英文可能要好好地顾及一下美国和日本的感受。美国在亚太“再平衡”战略紧锣密鼓之际,希望台湾在南海问题上的步调跟随美国,一起来围堵中国,怎么会允许小伙伴一起站到中国一边反对美国的战略步调呢?日本十分忌惮中国的崛起,尤其是中国近些年对于钓鱼岛的主权宣示越来越频繁,因此也不愿意台湾站到中国大陆一边来加强呐喊的声音。蔡英文政府既然想要强化“台湾与大陆不一样”,不惜经济上“开倒车”提出“新南向政策”,那政治上的“打压中国国民党”和社会上的“去中国化”,还有安全上的“倒向美日,弱化主权宣示”,一切就不难想象了。

      所以,台湾蓝绿长期对立,只要经历政党轮替,各个方面的政策就会“开一遍倒车”,这是哪门子的民主呢?民进党借着“民主”的旗号,愈来愈走向专制,同时台湾的政治内斗激化升级,这是台湾人民之福吗?

      (本文作者简介:郭振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兼职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中外大国战略比较、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政治学的理论与实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