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记忆- 男女界线

走南闯北, 经历丰富, 观察细节, 丰富多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10年,北航附中50年校庆,邀请校友写纪念文章,我就投了这篇稿。那时还没有微信,大多数同学都失联了。现在同学们都在微信朋友圈里。
 
              男女界线
 
1970 年,没有升学考试,全班一齐从北航附小升入北航附中。然而,一件奇怪的事情,在同学们中间悄悄地发生着。分男女界线!本来很熟悉的男女同学,忽然间谁也不理谁了。如果与某个女同学讲话,我就会被旁边的男同学嘲笑。没办法,我只好随大流,不理女同学了。开始很难过,后来习惯了。再后来,我也开始嘲笑别人了。当年,女同学们在一起玩,男同学们在一起闹,中间有一条无形的界线把我们隔开。不仅在北航附中,全北京的中学都分男女界线。社会中弥漫着这样一个氛围:革命者应该像梁山好汉,不怕死,敢造反,重哥们儿义气,轻红粉女色;而资产阶级分子则是,贪生怕死,见利忘义,重色轻友,玩物丧志。
 
有一次,同桌的女同学和其他两个女同学争论一个数学题,我在旁边听得一清二楚。明明我的同桌是对的,可是,那两个女同学却坚持错误概念。眼见同桌势单力薄,我真想出手相助。可是周围还有许多男同学,担心受到起哄,我只好看着同桌遭受“错误的攻击”。
 
还有一次,北航合作社没菜了,我就骑车到北太平庄买菜,正好那里有菜,我就赶紧排队。真巧,排在我前边的那个人是我同班的女同学。她背对着我,好像不知道我站在她身后。环顾四周,旁边没有认识的人,我鼓起勇气要跟她讲话,可是憋了半天,就是不能开口。结果,排了半小时的队,我就在内心搏斗了半小时,始终不能开口。最后,眼看她买完菜走了,我很沮丧。
 
有一天,结束了学农劳动,全班一起返回学校。为抄近路,大家没有走北航大门,而去跨铁丝网。本来,那一段铁丝网已被破坏,只剩半米高,谁都可以跨过去。可是现在,在那段缺损处的里边,被人堵上了一根直径1米的水泥管。这样,跨过铁丝网后,脚不能落地,而要高高地踏在水泥管上,然后用力蹬上管子,再跳下去。前几个人都这样顺利过去了。因为鞋上有泥,我前边的一个女同学在用力蹬上管子的一刻,鞋底打滑,她的双脚滑落在水泥管和铁丝网之间,身体失去平衡,开始向后倾倒。她将被绊挂在铁丝网上!就像扑救一个将要落地的排球,我敏捷地冲上一步,双手托住了她的后背!大家一起围上来施救,有人拉开铁丝,造成一个缝隙,使她被绊住的脚可以重新迈上水泥管。跳过铁丝网之后,女同学们围住她,关切地查看她被划破的小腿和裤管,并安慰她。我从她们身旁走过时,她抬起头来看我没有说话,但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两个字:“谢谢!”。她很漂亮。在五道口国营照相馆的橱窗里,曾经摆放过她的彩色大照片。
 
在文革的年代,祖国大地上发生了许多荒唐的事情,中学生分男女界线就是其中之一。从1970年到1975年,在北航附中,在每个教室,男女同学,天天见面,彼此熟悉,都是“发小”,却谁也不理谁。
 
1975年我们高中毕业了,从此分手,各奔东西。1977年,我去哈尔滨上大学。1989年,我去了美国。又过了20年,去年,在美国,我申请了一个发明专利。今年,我想用这个发明,再申请一个中国专利。这时,我想到了宋爱民,北航附中的女同学。1977年,她考上北京政法学院。我想,她现在一定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律师,说不定可以请她帮忙。我赶紧给魏成钢打电话,问他有没有宋爱民的联系地址。魏成钢住在圣地亚哥,他是我们中学同学的联络中心,又刚从国内回来。魏成钢很快从常虹(女同学)那里得到了宋爱民的手机号并转发到我的手机上。早在北航附小,宋爱民就是我的同学。那时,我曾经去她家写作业。但是,在北航附中的5年里,我们竟然没有说过一句话毕业后的35年里,也从来没有见面的机会。打电话之前,我最担心她忘记我了。我准备了许多话,用来提醒,我确实是她的同学。我可以告诉她,她家在北航大院里的位置,也可以给她一串女同学的名字。第二天,纽约早晨7也是北京晚上7点,我拨通了宋爱民的手机。
“喂!是宋爱民吗?我是“钢卷尺”,你还记得我吗?”。 
“哈哈”,手机里传来笑声。“我当然记得你了!你真逗!我怎么会不记得你呢?”。
我也听出了她的声音,略带沙哑,居然没变,还像小时候的声音。说完了专利的事情,合上手机。我思绪万千封存了很久的记忆被打开了。她记得我!她记得我唱过“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说惊讶也不惊讶,既然我能记得她,显然她也能记得我。
 
在这所学校,我们的母校,北航附中,40年前,我和我的男女同学们,在这里学习,成长,也经历了风雨。虽然曾经分男女界线,我们仍然拥有一段相同的记忆,纯朴,青涩的记忆。男同学记得女同学,女同学也记得男同学。除了宋爱民和常虹外,我的女同学还有:张安玲,田莉,张蓉,张瑞君,刘慧新,齐亚先,赵晓萍,卓秀英,张丽,曹玉佩,徐玉兰,袁桂芬,赵克静,李海丽,黄红月,靳陆婷,张玲,张敏,张淑敏,萧金燕,李敏,宋丽英,宁聪,刘凤,陈秀英,彭薇佳,韩文蕴,乔玉兰。
              
201098日,纽约
 
 
 
coach1960 发表评论于
按照1970年的标准,这张照片上的女生都是成长发育良好的美女。当年连话也没说过一句,50年后重聚会不知道要找回的是什么,呵呵
jyx-003 发表评论于
男女不说话 和文革有什么关系? 解放前还有女中呢!
匡吉 发表评论于
哈哈,不仅是北京,恐怕全国都是这样,都是在同一时间:小学升初中后,叫法一样:划分男女界限。好像谁下的统一命令。真奇妙。
Californian 发表评论于
怎么照片中只有美女,难道班级照相也要划线?如果真这样,那要大笑三声:哈,哈,哈!
萨兰乌2 发表评论于
您的记忆真好,还能记得女同学的名字。俺上学时也赶上男女界线,记忆中似乎从小学、中学到高中,几乎没有与女生说过话。至于曾经与哪位女生是同桌,更是不记得了。在那个抑制情感和羞谈男女之事的禁欲年代,男生们似乎都情窦未开,发育得很晚。
木愉 发表评论于
有趣,那个时代的特色。
玉渊潭八一湖 发表评论于
女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