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发的帖多多少少都和精致扯上了边,今天小编我想换个方向,来谈谈精致的对头——黑暗料理,上海新肇周路上的耳光馄饨。
相信大家第一次听到后的反应是:为什么叫耳光馄饨?
我想应该是从这句上海话来的,“东西好切得来,打耳光都不放”。据传新肇周路的“耳光馄饨”里的荠菜肉大馄饨是打着耳光都不放!还有辣肉面,炸猪排,都是他们家的当红菜。
下面转帖:
台风过境,秋意渐浓,转眼就是贴秋膘的日子了,对于魔都吃货而言,最近和吃有关的大事儿可不少。
米其林上海榜单新鲜出炉,有人笑有人闹。纵览榜单,以三星餐厅唐阁为首,大部分星星都颁给了粤菜馆,上海本帮菜馆寥寥无几。从小吃着草头圈子、油爆虾、红烧肉长大的上海小囡内心是不服的。
还有个不咋地的消息,自铜川路的海鲜、永康路的酒后,被全国吃货奉为魔都黑暗料理圣地的肇周路也即将搬迁了。要知道,在不少吃货的心目中,阿婆豆浆和耳光馄饨带来的味蕾满足可丝毫不逊于星星餐厅阿!
真是SO SAD……
在此之前,多少个夜幕到次日拂晓的日子里,肇周路是上海小囡深夜觅食的第一食堂。
夜归的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最佳“助眠”良方;海派的阿姨爷叔,来这回味昔日舌尖上的大上海。真是,白天不懂夜的黑,肇周路的黑夜却懂吃的心。
昏黄色的路灯下,一道道属于“老里八早”的美味,热腾腾上桌。尽管桌椅简陋,有时还不得不选择沿街而坐,但,这从来不会坏了吃货们的兴致。
氤氲的热气,让普通食器中的平民食物,顿时娇俏起来。犹如熨斗一般,把波澜壮阔了一天的身心和漫漫长夜无心睡眠的胃,打点得平整而柔软。
然而,记忆中的肇周路已不复存在。这两天再去看,原先烟火气十足的一条街,只剩下搬家公司大卡车忙碌地将旧家具、旧家电一车一车往外拉。
犹记得,从建国东路起到拐角处这百米长的距离中,散落着近二十家餐饮铺。
其中,一首一尾的阿婆绍兴豆浆店和耳光馄饨,奠定了肇周路在黑料界的花魁地位。
一年四季,每天生意雷打不动的好,好到老板都忍不住要跟一片“吃”心的食客抱怨,“忙色特勒,从来么休息辰光额。”
介个门牌号眼熟伐? 侬还记得坐在门口,喝着用那把祖传大铜勺从大木桶里打出来的甜浆和咸浆吗?
放白糖是甜的,放油条、榨菜、虾皮和葱花是咸的,淋上辣油是必须的。
用大碗装,用瓷勺吃,还有四边香脆的粢饭糕,包着油条的粢饭团,香喷喷的麻球。明明是黑夜,却总感觉吃完就要被大人抱上自行车的后座,抹抹嘴就要去上学了。
这里每天晚上的情景都差不多是这样的——从短袖薄衫,到羽绒服UGG,从奔驰宝马,到老坦克电瓶车。人们褪下白日里的面具、心深处的标签,聚在小小的食谱里,只想着吃一口温暖人心的美食。
介个破败的“妖泥角落”……额,实在让人无法和美味联系起来。
可的确是在这面墙前,每晚必会出现的馄饨、焖肉、咸菜、辣肉、大肠……安慰了多少带着“饿”意,在难以降息的夜里“无处安放”的灵魂。
这里的经典画面是,老板娘用饭勺,麻利地把一只只特制的馄饨挑进碗里。
淋上特制的花生酱和醋,再加上一勺辣肉后。
成为走遍全球无同款,刷遍大半娱乐圈,打耳光也不肯放下的“耳光馄饨”。
虽然“耳光”做的都是上海人口味的荠菜馄饨、花生酱冷馄饨和裹面包糠的炸猪排等,但钱老板夫妇却并非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22年前,钱老板夫妇从无锡和家人一起来到上海。男人们做装修队,老板娘除了烧饭,不愿意闲着,带着剩下的家眷们开始包馄饨卖馄饨。
因为纯属“试营业”,也没正经申请执照,在上世纪90年代,魔都夜生活刚刚兴起的时候,“耳光”就这样误打误撞进了黑暗料理界。
这一闯,就是十几年。一开始都没招牌没店名,后来馄饨实在好吃,应广大回头客要求,有个名字好传播。于是,取意“好吃到打耳光都不放手”,就有了“耳光馄饨”这个很彪悍的店名。
据老板说,平常一个晚上,能卖掉100斤皮子,约2000个馄饨。高峰时可卖3000个,120块左右炸猪排。
随着拆迁推进,肇周路(单号边)很快就会成为一片废墟,那么这两面黑料大旗何去何从?
阿婆豆浆肯定不做了,实在可惜。
但好消息是,耳光馄饨不仅搬到了不远的新店继续生意,还和多年的老食客,一拍即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从原先纯家庭作坊店,向公司化运作转型,开更多分店,吃货们就不必跨区讨“吃耳光”,或许家门口就有了。
新店现在开在离老店1公里左右的黄家厥路上。巧得很,两个门牌号都以“9”结尾。新店每天开到凌晨3点半,停车条件比肇周路大有改善!
新店面积比老店小,但整洁许多,也终于挂上了老板夫妇“梦寐以求”多年的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馄饨、猪排……统统还是老价格。新店厨房有条件,老板新开了菜单,现炒浇头和浇头面。无论是猪肝、腰花还是鳝丝,依旧走的是浓油赤酱的老上海米道。
依旧有熟悉的2块头玻璃瓶装饮料和4块头的豆奶,喜欢喝这种包装的,是不是都要暴露年龄了?
说到开分店,有人说耳光老板“太矫情”,也太“后知后觉”。走红不是一两年了,娱乐圈没有半个,也有3/4个的明星来吃过,可店里至今连张“宾主双方热烈交谈并合影”的照片都没有,墙上挂的,除了菜单就是空气。
有开几百万的豪车来吃十块钱的馄饨,然后把几百万现金堆在老板面前要求合作的。
还有更加腻害的世界级土豪迪士尼,先后两次上门游说“耳光”想请他们加入餐饮餐单,且给出了“非常优惠”的条件。可老板一算,同样一碗馄饨,隔开20多公里,价格要翻了差不多5倍,立马就拒绝了。
“这是我做了22年,一勺一瓢的心血,哪能为点钱,就随便给人了?”这口气,就像阿爸姆妈要嫁女儿一样。
“阿拉不会开加盟店的,要么不开,要开就像像样样开。阿拉一定是大股东,要有最终话语权。绝对不会做加盟,收了加盟费,做好做坏都没法管理。把牌子做坍,这不是请自己吃耳光嘛。”
“靠兄弟姐妹几个做到现在,基本到头了,也需要换换经营思路,不进则退。现在这个合作伙伴谈得蛮好,大家有分工,发挥各自特长,诚诚心心把馄饨做下去。只有真心实意,讲诚信,生意才做得长久。”
个么,各记“耳光”米道到底好在哪里?重点来了,以下涉及到老板娘的心水秘方。
【荠菜肉馄饨】
主打产品,皮子由老板娘亲自试出来,
加了鸡蛋加了油,馄饨久煮不烂,
皮厚不沾牙,特别有嚼头。
【冷馄饨】
点睛之笔的特制花生酱,是供应商每天现磨加油和水调配好的。
不稀不稠,刚好能“挂”住馄饨的“耳朵”。
裹着辣油的油花,恰如其分的咸香幼滑,
衬托出荠菜肉馅“咸淡正好”!
【炸猪排】
香脆鲜嫩,从外面裹的面包粉
到蘸料泰康辣酱油,
绝对正宗上海口味。
光是出自DownTown马路牙子的地段,
这块猪排绝对是屌丝中的土豪。????????
【大肠和葱油】
大肠没异味,不是很脆,是因为没有发制过。
凌晨收摊后,老板娘都是亲自洗干净。
做法不追求重口,简单的酱油八角桂皮
就能把但括约肌和横纹肌被,
收拾得软糯适中,不肥不腻。
葱油熬得很妙,
晚了有焦糊味,早了没葱香味。
就算没浇头,照样把一份光面
打扮得秀色可餐 有内涵。
当然,比食物更吸引人的,还有“彪悍”店名下的人情味。
老板每天阅人无数,但帐不会算错,人不会记错,有时还会主动拉掉零头。不经意就让你觉得,哎哟,我来吃过一次,老板就记牢我了闹!
耳光,以及像耳光这样再平凡不过的“草根美食”,之所以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是因为他们价廉物美,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自律,非常珍惜自己这身打拼而来的羽毛。
就这一点,钱老板和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一般无二。不过,后者要比前者“霸道”多了,吃饭不但要收手机,还要规定你在一定时间内,吃完走人。
鼓励的话不多说,来点托底话,宽宽钱老板的心。哪怕初次商业计划没达到预计效果,讨“耳光”吃的一片吃心终不改,至少,还有黄家厥路109号嘛。
话说回来,肇周路黯然退出黑暗料理界,无疑是魔都吃货们的一大遗憾。因为寻遍市中心,你可能再也找不到如此上海市井气十足的夜宵民间胜地了。
从临汾路到肇周路,在夜市这件事儿上,魔都始终显得拘谨有余,自信不足。因此,台湾美味与热闹并存的N多夜市,东京新宿午夜后鳞次栉比的饭馆铺子,总是那么让人念念不忘,却难有回响。
一座城市,若是无法让深夜饥饿的灵魂得到温暖又平价的安抚,又怎能让人有力气去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