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聆听蒋勋老师的生命美学的讲座。用“生命美学”来概括蒋勋的身体美学、生活美学、唐诗宋词等等,是因为我听蒋勋老师的这些讲座,好像看到了一个将国学精粹融到自己生命中的人,或者说是看到一个把“应无所住”“学而时习”“道法自然”等儒释道理论真正实践,真正活出来的榜样。
好了,写一些我的读后感吧。
“回来做自己”这个告诫贯穿在蒋勋老师的“身体美学”的讲座中。轻轻的这五个字太震耳欲聋了。
“回来”:既是“回来”,那就是先已“出去”了。出去?上哪儿了?回来?回哪儿?蒋勋老师并没有讲“一而二,二而一”的出去回来的“大道”理,而是给了我们一个最最普通,最易实践的回归的转折点。我好像看到这个转折点就是由“一而二”转向“二而一”的点。
出去,向外,一而二,朝着自我的欲望走,达到自我设定的一个又一个目标,这些个说法都是一个意思啦。回来,回归,二而一,走向内心,损去自我标准,解脱自我,顺从自然,从小我走向大我,都是回来的意思。
“做”:实践,体验,领悟。
“自己”:自己是什么,呵呵,太大的问题了,“我是谁”是一个生命的大课题,等把人的生命大课题大功课全部彻底完成了,大概就能回答自己是什么,我是谁了。现在还回答不了啥是自己,怎么回来做自己啊?那就只能做着领悟着、再做着再领悟着···,认识清楚自己了,领悟到生命真谛了,明白四达了,回归了。
我这大半辈子(或者几辈子,几十辈子)都是在向外走的啦,现在不知是什么的召唤,呼的一下,转了方向,想家了,想回归了。“从哪里下脚啊?”也曾是我多年来的困惑,咱有一句特口号的大实话:“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下脚点,然后让“我”转身。
蒋勋老师在这里说,回到自己的身体,照看好自己的身体。
按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要“舍己为人”,要“无私奉献”,怎么可以做一个“只顾自己的人”呢?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些只为自己的私欲不顾一切地伤害他人,不可能与这样的人为伍啊?!
“回归”“回到自己的身体”与自私自利地占有不是一回事。私欲膨胀地自私自利是一种向外的典型的表现,不必再在这里展开了吧?
回到自己的身体是回归的起点之一。有一些词语“天人合一”“心身灵合一”“奉献”“慈悲”“爱”很漂亮,也许我们都能把她们编织出句子,编织出文章,真正做到就很难了。当然不是做到,是体会到,从道的角度说心身灵本来就合一的。但,我们体会不到。很简单的一个情形,我们不想生气,可是某一外境就会把我们的心中怒火点燃,是吧?还有,其实我们已经很累了,就想好好睡一觉,可是,疲惫的身体躺在床上,大脑却兴奋地不停运转,有时真恨不得打自己一顿,有过这样的情形吧?
我们可以细细感受一下一天之内,或说一个小时之内,我们有多少精力多少时间是给自己的身体的?有一点谁都清楚晓得,就是不管是高兴沮丧,不管是工作旅游,我们的身体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可是,有一点我们也很清楚,那就是我们不知道此时此刻身体有没有和我们在一起,怎么样?身体不可能离开我们,而是我们离开了身体,好玩吧?
举两个感受回到身体的例子,听听是不是这样的。
有一次,有个同道和我一起分别坐在我们老师的两侧,老师用脚顶住我们的脚,他一边说着话,嗑着瓜子,我们也相应聊着,可是与往常不一样的是,我们要和老师保持平衡的话,必须警觉脚上的劲,稍有松弛,就会被老师顶过来,稍一过力,我们就会顶过去。而此时我们虽然警觉的是脚,其实是关注全身的。
再说一个做广播体操的例子:如果我们把动作放慢,慢到能知道全身的感觉时,我们会发现哪怕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其实都很累的,更不要说是跳跃弯腰踢腿了(这几个动作我试过,我做不了),可见平时在很简单的举手投足之时,我们常常是忘了自己的身体的。
蒋勋老师在告诉我们“回来做自己”,跟自私自利绝不是一回事,是完全的两个方向,如果能听更多的讲座,我们会发现蒋勋老师是在讲慈悲,讲大爱,讲奉献,而这些的出发点在“回来”,回到自己,好好感受上苍一直在赐予我们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