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所以……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帝何在?

答案: 上帝以创造万物展现在我们面前! 山,水,鸟,虫, 树,花,空气...

上帝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沒有一件事情臨到我們是祂不允許的;那麼,為何上帝不乾脆把我們的苦難剔除,仍然 .... 眾人看為是苦難、是不幸,問上帝的旨意何在?
~~~~~~~~~~
 文化似空气,身处其中却又浑然不觉。说到西方文化,五句话中会有三句不得不提到宗教。就像儒学之于中国,甚至更甚。凡有心者大抵皆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西方世界,宗教仍有着如此独特的地位,以致于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不自觉的生活方式。国人向来以科学与宗教的矛盾来驳斥宗教,对于这种浅白的理由,那些虔诚的教徒们会不清楚嘛。别忘了,他们中可是有诸如牛顿、洛克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与哲学家。

        任何宗教的诞生都必须回应普罗大众的现实需求,所谓有需求才会有供给。犹太民族的一代又一代悲惨命运造就了他们的苦难意识,既然现实生活无法忍受,那就抬头向天空寻找慰藉,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耶和华身上吧!摩西在西奈山与上帝订约“十诫”,只要犹太人遵守约定,上帝就会把犹太人带到“流着奶和蜜”的地方去。犹太人就一直这样等着他们的救世主——“弥赛亚”。

        而后,在以色列的拿撒勒,耶稣诞生了。针对耶稣是否就是“弥赛亚”的问题,犹太教内部的不同派系有着不同的看法。斗争导致耶稣被以“煽动犹太人造反”的名义出卖给了罗马人。结果是,耶稣成为了十字架上的耶稣。但是,耶稣三天后复活了,当然,这是据说。复活后的耶稣告诉门徒们,离开以色列,到异域去,把福音带给异邦的人们。不要在以色列的犹太人中传播了,因为他们被犹太教的其他派系控制了。于是,基督教开始形成了,一个不限于犹太人的普世性的宗教诞生了。

        开始的基督教在罗马被视为“异教”,但是经过无数教徒的殉道和无数次的斗争,壮大的基督教已经不是任何人所能阻挡的的,终于,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承认了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合法宗教。而后随着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随之分为东罗马帝国的“东正教”和西罗马帝国的“天主教”。

        进入中世纪,壮大的基督教开始和四分五裂的世俗政权抢夺权利。由于政权的衰落,教权逐渐壮大,乃至于连皇帝加冕都要教皇来主持进行。唯我独尊的教会,慢慢开始堕落、腐化,成为了藏污纳垢的场所。起初的基督教徒加入教会多数是因为信仰上帝,乃至于成为“异教徒”以身殉道后,后继者仍然继之不绝。但是,一旦成为了“国教”之后,基督教教徒的身份慢慢成为了追名逐利的凭证。所谓的信仰已经流于表面的形式了,以至于为了牟利,竟然产生了“赎罪券”的这种以钱易罪的交易。

         虚伪的教会产生了改变的需要——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揭露了教会的堕落与虚伪,并开始真正从“人”的意义上去看待宗教。其目的不外乎是为了让基督教教义显得更合乎人性、合乎自然。这其中的逻辑是,既然连牧师、神职人员都遵守不了教会的苛刻的规矩,那么就要变革教义,而宗教改革则是遵循了另一条路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要求的是“因信称义”,主张教徒通过自己的内心即可与上帝交流,不必花时间购买所谓的“赎罪券”。于是,慢慢地,新教诞生了。

        走向近代,理性精神在文艺复兴的启发下终于到来。于是,就有了开篇提到的疑问,科学越是发展,宗教似乎就越是退后。“自然神论者”的关于上帝存在的“钟表论”正是力图证明上帝存在的理由。世界恰如精致的钟表,钟表越精致,就越会让人赞叹制表者的伟大。而科学越发展,就会发现世界的运行就越是合乎规律(万有引力等)的,人们就不得不去赞叹伟大的上帝。上帝是理性的创造者,人们之所以见不到他,是因为世界已经被建造的合乎理性,上帝根本不需要出现以纠正世界的运行轨迹。越是精致的钟表,人们就仅仅只需要面对钟表本身就行了,因为这个时候造表者已经不需要来调整钟表了,因为它每时每刻都运行无误。这等于是把上帝抽离出来了,在这个框架里的证明结果就只能是上帝的确存在,牛顿们只不过是发现了上帝的伟大而已。然而,卢梭的论断却把宗教和科学给分离出来了,他认为宗教与科学更可能的是并行的两条道路,宗教信仰并不能解决自然界的问题,它只是与我们的良心和情感有关系。康德则更是把上帝从自然科学的世界里赶了出去,而把他拉回到了道德的世界中来。这意味着人们再也不需要从外在的世界里去寻找上帝了,你要做的只是反躬自问,面对自己的良心。如此,你就会发现上帝的存在,就会按上帝的要求去做。德国的另外一位神学家施莱尔马赫则把基督教的落脚点放在了情感上。当人们在现实中发现人类的无奈与渺小的时候,人们就会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在那里,一个作为精神支柱和情感慰藉的上帝就成为了灵魂的最后栖息所。

        于是,上帝在你的心里。信则有,不信则无。
~~
——“耶和华说:‘我曾爱你们。’你们却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玛拉基书1:2上)

——“或说:‘公义的神在哪里呢?’”(玛拉基书2:17下)

上帝何在?


◆ 严行


    无神论者挑战上帝存在的一个重要质疑就是:上帝若爱人,为什么世上有苦难?为什么人生中有疾病死亡?为什么人心中有邪恶仇恨?上帝不是大能的吗?上帝不是说有就有、命立就立吗?那么,苦难、疾病、罪恶的存在,就意味着这都是上帝所允许的。上帝既然对这一切如此视而不见,不闻不问,又如何说上帝是慈爱?上帝是公义?

    这是个十分尖锐的问题,直指上帝的本质属性——爱与公义;这又是一个十分犀利的问题,利用逻辑的矛盾律原则向上帝挑战。

    这个问题,曾问了数千年,曾问过无数遍。犹太人这样问过,外邦人这样问过;古人这样问过,今人依然这样问着。

    我们先不回答这个久久回荡在无尽时空中的发问,我们先思想一番:当人们如此发问的时候,问题的背后是不是已经包括了一个隐含的前提——我似乎比上帝更善良、公义,因此我才去责备上帝不够公义、神不够善良?发问者的心里是不是已有一种潜在的自我感觉——我比上帝有更高的境界、更宽广博大的胸怀?是不是有一种僭越的意识存在――我可以有权柄向上帝指手划脚?向上帝发指令、让他做他该做的事?



    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目中无神”的问题。它是高举自我的发问。上帝之所以是上帝,首先就在于祂是至高无上的。当人向上帝发出上面质问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先从心里否定掉这一概念,把自己提到可以与上帝对质的高度。于是,人的自负、人的骄傲显露无疑。接下来,人就把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分析、自己的结论作成了最终的答案。

    上帝明白地启示说:撒但原本是神所创造的天使长之一,但它因神所赐的智慧而骄傲,高举自己,要与至高的神同等,于是它被神定罪,从天上坠落下来(参以西结书28:11-17)。圣经提到撒但背叛时五次说“我要”,撒但最后说“我要与至上者同等”(以赛亚书14:14下)。可见,高举人的意志,以人之心评判上帝之心,正是魔鬼撒但的作为,也是人尚未认识上帝时被罪所捆绑的表现。同时也表露出,人不属神之前,本是与神为敌的。当真理来到的时候,人不认识真理,人不能接受真理,人要否定真理。由于这样同一个原因,人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人啊,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罪恶警醒!

    在我们向上帝发出这样问题之前,先看清我们自己的内心。“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利米书17:9)心里本没有良善的人,却以良善的面貌责问上帝的不够良善,却以公义的姿态指斥上帝不够公义,那么,实质就在此显明了:人不是为了追求良善和公义,乃是为要否定上帝。

    上帝就是上帝。这是一切讨论、思辨、分析、判断的前提,也是一切议题得以成立的基础。抬高自我,与神同等,是人类罪性的核心。



    这是理性的发问,让发问者感到“理直而气壮”。

   “理”从何来?理从逻辑推理而来:“因为上帝全能又全善,他就应该创造一个没有恶的世界;而世上有普遍的恶,所以上帝不是全能全善的,所以上帝也并不存在”。这样一种非常“合理”的推论,让我们觉得我们“有理”。既然我们有理,那么上帝就没办法自圆其说了。

    合乎逻辑的推理,是人所赖于找到真理的途径,在人看来,这是“科学”的,是可信可靠的,是唯一可以接受可以认可的。

    但,神的意念高于人的意念,神的道路高于人的道路。神从不与人“讲理”。神在约伯痛苦发问时,不向他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事发生,而是问约伯“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参约伯记38:4上)在约翰福音中,我们看到,耶稣在世上时,耶稣面对的各种提问,也都不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回答。他回答尼哥底母,回答撒玛利亚妇人,回答法利赛人,都是如此。逻辑推理是人的思维方式,神不用通过逻辑推理才能找到答案,神直接就给出答案,因为神本身就是世上一切奥秘的答案。神不必像人一样通过“因为-所以”来得出结论。所以,神的话是直接的,是明确的。耶稣说:我是世上的光。耶稣说:我就是真理、道路、生命。当耶稣说这些话的时候,从来不用“因为……所以……”。

    当行淫的妇人被捉到耶稣面前时,以摩西的律法必要把她用石头打死。法利赛人问耶稣“你怎么说?”他们试图听主按“因为-所以”的原则,回答是与不是。主不依他们的心意而回答,主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翰福音8:7下)
主的回答,不按律法,不按知识,不按人的思路,主直接把人带到真理和生命面前,主让人看到人自己的罪,看到更高的原则,看到更善更公义的原则。

    因为人只有看到自己的罪,才能真的看到神的善与神的公义。

    那么,同样的道理,人们对上帝的质疑中,是人看不到自己罪性的提问。处在罪中的人,眼目是盲的,心灵是闭塞的,人们借着推理的方式,如同盲人摸象一般,把自以为是真理的东西,当作真理,并以此否定真理,这正是不认识神的人的可悲之处。

    对逻辑推理的尊崇,本质上是“理性神话”,即让理性成为新的偶像,成为新的上帝。“理性在此,众神退位”。思维与理性被奉为具有抽象普遍性与可重复性的“工具理性”,成为一切的度量标准,同时也就成为价值标准。理性归根究底是人的理性,所以,这种思维最终意味着人超越于神。

    听听神是怎样说的吧:“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以赛亚书55:9下)在上帝面前保持一颗谦卑心,是认识真理的起点。



    对上帝的善与公义的质疑,也是人性中欲求无穷的显示。这种无穷欲求最终所指的就是“像神那样”!“像神那样”的意识,使人常常忘记自己不过是人。每当这一意识在心里泛起时,人就会把有限的自我夸张成无限。亚当和夏娃被蛇所诱偷吃禁果的心理原因就是“可以像神一样分别善恶”,就是希望亲自拥有这样一种神所具有的能力。

    在人所创造的文化世界里,有永生不灭不受限制的神仙,横行天下功力非凡的武侠,有心想事成所向披靡的超人……,这些,都是人自我意识的反映,都是人精神的展现。它代表了人心底的渴望:像神一样!

    问题的关键是:在“像神一样”的愿望里,人只是对上帝的权能的向往,而不是对神的慈爱公义的向往。自由与权力的背后是责任,是能力,是担当,也是牺牲。神是自由与全能的,神更是慈爱、公义、公正、仁慈、怜悯、饶恕的神。人向往智慧、向往能力,但人的心里却没有良善。被造的人怎能和他的创造者同等呢?但因着神的慈爱,神把他一切的美好的特性都给了人:于是神的公义赋予了人法律和良心;神的永远赋予了人敬拜性;神的创造赋予了人发明创造性;神的自由赋予了人自由意志;神的权能赋予人管理的权柄……。然而,处在罪中的人,也将这些特性异化了,公义常常被当作借口,法律常常变成了寻找替自己辨护的依据;敬拜的愿望变成了制造偶像敬拜别神的行为;创造的能力变成为人类掘墓的手段:核武器、克隆技术……不一而足。我们应该看到,人在多大程度上背离神,人就在多大程度上自我毁灭。当人向上帝发问爱在何方时,全然遗忘了这一切的苦难灾患都是源于人的自由意志所做出的选择,是人犯罪的后果。人必须为自己的抉择担当后果,责无旁贷。



  《圣经》旧约最后一篇《玛拉基书》中,先知指出了悖逆的人类长存于心中的不敬的发问:神啊,“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参玛拉基书1:2下)

    这个人类心中悲戚不满的发问,在茫茫空中波荡,没有回声。

    四百年过去了。神沉寂了四百年。人类在越来越深的黑暗中度过了四百年。

    四百年后,神无言地将祂的独子耶稣赐下,让祂为世人赎罪,让祂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人类的罪恶;并让他第三天复活升天,将永生的福音带给世人。

    神的独子耶稣,把四百年前人所没听到的神的回答带来了,祂告诉人,神是爱。神亲自道成肉身来到人间,为要拯救罪人。人所需要做的是,对神的爱作出回应,向神认罪悔改,归向神。耶稣呼唤世人:“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4:17下)祂还告诉世人,你们也应像神这样爱。神留给世人最大的诫命就是爱——爱神,爱人。

    那些质问“上帝若爱世人,为何世上有苦难”的人们,如果能注目十字架上的耶稣,如果能放下心中的自负,以真诚和生命面对并思考自己的问话时,结论就不言自明了:上帝就是爱,上帝亲自拯救因罪恶陷入苦难中的人类。

    当我们懂得这一点时,当我们愿意认罪悔改、接受耶稣为救主时,上帝的爱就与我们同在。
http://zm.ourden.net/tech-n9ne-show-me-a-god/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