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家庭博物馆-20.把 乾隆粉彩盆当作狗食盆, 乾隆也干过类似的事儿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某年晚会上有一个笑话
一文物贩子,去乡下划拉宝贝,看见一老大爷,有一古董级小碗,在那里喂猫食,贩子想借着买猫把碗也顺走,老大爷不给。贩子说:一碗你留它做啥?老大爷说:我留着,我留着,我都留着,就靠着这个小碗啊,我卖了六只猫呢。

以前听到有人讲,某某买了一个猫食盆狗食盆,最后变成了国宝的故事。这事儿还真让我碰到了。参加了一个遗产拍卖。这家没什么特别值钱的东西。只有这个狗食盆有点意思。

卖家说是传家宝。他祖上给人当佣人,不小心弄破了狗食盆。被扣了一年的工资。他找人锔好,掛到墙上,提醒自己做事要小心。

我 当然不相信这个故事。这个瓷盆看上去是水果盆或闺房洗手盆。从五彩加少量的粉彩看是乾隆时期出现的青花加釉上粉彩。虽然没有喂过乾隆的猫,却也喂过洋财主 家的狗。此件椭圆形菊瓣纹粉彩盆,釉水肥厚、莹润,但不够平整,就是专家说的“浪荡釉”, 而非“橘皮釉”。虽然有残,但是器型少见,仍然不失为一个好标本。我把照片贴到国内的古玩大网上,一致认为是到代的老东西。【老东西不错,现在老的比较 少,挖都挖不到了】。


看文献,乾隆也干过类似的事儿





乾隆帝将汝瓷水仙盆误为猫食盆的故事流传至今,源自一首七律诗:“官窑莫 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枰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其实,仅乾隆十年 (1745)的档案中,就出现过两次“猫食盆”的记载。估计在他即位前后,宫中就已经误称水仙盆为猫食盆。而七律诗所署的年款是乾隆廿六年,他用“便是讹 传”四字表示。其实他认为诗中的真正错误,只是把小狗错当成小猫而已,因为“猧”是小狗的意思。

宋瓷天下第一”,其中“汝窑为魁”,没有开片的汝瓷则为世间极品,这是在论的。中国首部文物鉴赏专著《格古要论》称汝瓷“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釉面开片是在瓷器烧制过程中由于胎体和釉面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变形而自然生成的,基本无法控制。
全球所有北宋汝瓷中,仅一件没有开片,就是收藏在台北故宫,编号为“故瓷017851”的“
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花盆”。
o
据说
水仙花产自欧洲,唐代之前从意大利传入,水仙的清雅十分符合宋人的审美品位。
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花盆,其外形有说是参照宋时木盆,也有说是借鉴漆器的造形,轮廓简约大方,由几条匀称的直线、几段完美的曲线和几个舒展的平面构成,益显端庄静雅。线条的转折、质感的温润和造型的比例使其在宁静中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这件无纹水仙盆与莲花式温碗齐名,同为汝瓷登峰造极之作。有开片的水仙盆,污垢容易沿开片缝隙渗透进瓷釉,而失去天青釉温润似玉的淡雅美感。这件敞口水仙盆无任何雕饰,不会喧宾夺主,抢了凌波仙子的风采。

水仙盆整器满布透明的天青釉 极为匀润,盆体的釉层略厚过其他的汝瓷。釉面纯洁而全无开片,据分析,是玛瑙釉中的石英在尚未完全熔融时流动所致。盆口沿处的釉层因重力所致而薄于盆体, 可以隐约见到胎体的色泽。平盆底稍稍凸出略含淡碧色积釉的窄边稜。口沿与盆底转角处釉薄,呈淡淡的粉色。四只底足为云头状,釉水“柔腻如脂”般层层均匀地 堆积在底玉质感极其强烈。从口沿、盆体到底足,天青色的幻化完全依赖釉层的薄厚变化,单色的釉面竟能显出递进的通透层次,与水墨画中“墨分五色”有异曲同 工之妙。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 做活计清档》既是御用作坊的工作记录册,又是造办处的来往账簿,其中关于汝瓷的记录就分十类有几十条。它记载:“乾隆十年五月初 一日…太监胡世杰交汝釉猫食盆一件随嵌红牙作,一面玻璃楠木匣子。”这分明就是那幅“胤禛妃行乐图”里,配着粉红色底座的汝瓷水仙盆。如果雍正时期的宫廷 画上已经出现水仙盆及其底座,想必称之为猫食盆的谬误早在雍正时就有。到了乾隆四十三年(1778),当他又发文思为水仙盆赋诗时,便写出“谓猧食盆诚镧 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