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洗10次有助预防流感
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周刊网站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每天洗手10次以上、戴口罩和手套等措施可有效防止流感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传播。来自意大利罗马的科克拉内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研究小组的教授汤姆·杰斐逊和同事发现,每天至少洗手10次、穿手术服、戴口罩和手套均能有效防止流感等疾病传播。如果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这些防护措施,收效会更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双手与各种物品接触的机会最多,被视为病原微生物最直接的传播媒介。人的一只手上大约沾附有40多万个细菌。如果这些细菌通过手接触污染食物,会把病原微生物带入口腔,这些病原微生物会“定居”在呼吸道,待人体抵抗力下降时便会侵入机体,引发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所以注意手部卫生有利于预防流感。
能催生乐观情绪
由德国科隆大学的凯·卡帕斯博士指导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做事遭遇挫折之后洗手能够表现出更加乐观的态度。洗手的行为降低了人们在新的测试情境下付出努力证明自己能力的积极性,不过洗手看起来也能够让人可以更好地面对失败。这项研究将促使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人们的日常洗漱习惯。
使人更自信
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做出某些艰难的抉择后,心头仍有疑虑,不停地找理由说服自己抉择无误。这种“极其害怕自己做错决策”的忐忑心理,心理学上被称为“认知不协调”,实际就是“决策后不适症”。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者斯派克和诺伯特进行的洗手实验发现,洗手有助消除迟疑,帮助人们接受并适应所做的抉择。因为洗手后,人们不再觉得需要证明自己的决定正确,这能让人对决定变得自信。所以,做完决定,最好先去洗洗手。
可大幅降低员工病假率
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只要工作人员勤洗手就能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降低员工病假率。研究人员对129名需要经常与公众打交道、触碰文案的市政管理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健康调查。这些人被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被要求在饭前、便后等情况下每天至少5次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而另外一组则遵循自己日常的卫生习惯。结果发现,勤洗手的一组因腹泻请病假的情况锐减90%;带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工作的情况也至少减少了50%。
有助测血糖更准确
美国糖尿病协会等组织表示,指尖采血之前,应该彻底清洗并擦干双手,然后扎指尖取第一滴血测血糖。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刊登荷兰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没有肥皂水或不方便洗手的话,那么应该采集手指“第二滴血”测血糖。研究发现,与清洁双手测血糖相比,在不洗手的情况下测血糖的患者中,有11%的人血糖测量结果误差至少达到10%。而取第二滴血测量血糖的误差仅为4%。
冷热水交替洗有助血管保健
冷热水交替洗手能够起到调理、改善神经兴奋性,推进新陈代谢,促进代谢物排出的作用。似乎是“血管也在做健身操”一样。冷热水交替洗手水温要适合,可依据习惯和身体状况而定。不可太热或太凉。温度最好坚持在40摄氏度左右,冷热差别不要超越20摄氏度。
宝宝勤洗手远离手足口
妈妈们必须经常帮宝宝清洗双手以保持双手清洁。而且要让宝宝养成爱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
让宝宝爱上洗手,妈妈们要动脑筋,从小就要让宝宝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多提醒,多监督。比如和宝宝一起玩洗手游戏,让宝宝抱着娃娃,然后你用水给娃娃洗手,告诉宝宝,洗完手之后,娃娃就会干干净净的,不会生病了。让宝宝渐渐地喜欢上洗手。洗手时与孩子一起哼唱一定长度的歌曲,如唱一遍简短的儿歌,大约10~15秒钟,边唱歌边洗手,一举两得。
预防胃病传染
人们通常以为胃病不像呼吸道感染那样容易人传人,其实,胃炎的致病菌——幽门螺旋杆菌,却是一种有极强传染性的细菌。因此,为预防胃病,慎防病从口入。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要做到餐前仔细洗手,生吃瓜果时洗净、去皮,这都是很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幽门螺旋杆菌被带入体内的关键环节。
擦完鼻涕洗手防交叉感染
鼻炎人群擦完鼻涕要洗手,这个常识听者多,但真正做到的人没有几个。大多数人都认为擦鼻涕用手纸,自然就不用再洗手了。事实上,鼻炎往往就是由于交叉传染所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出现。鼻炎的分泌物种隐藏了大量的细菌千万不可小视,当鼻炎发病期时,擤鼻涕、打喷嚏、咳嗽之后都要仔细地洗手。
预防红眼病
红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比如红眼病患者经常用手揉搓眼,然后又用手摸其他物体,正常人接触被其感染的物体后又揉搓自己的眼部,于是被感染红眼病。预防红眼病的主要方法是勤洗手、公共用品勤消毒。如果家里有人已感染红眼病,一旦与其接触,应立即洗手。日常生活中不要随便揉眼睛,养成不用脏手揉搓眼睛、勤洗手等习惯是避免传染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