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一帮在学校搞教学和研究的朋友聊天。除了吃吃喝喝,写论文 拿项目是主要的话题。
拿项目在国外真不容易。拿不到项目就没有经费招学生干活,出不了 活就写不了文章发表,没有发表文章就拿不到项目,拿不到项目就不 能升职。。。想想做研究还真是苦逼活儿,但要是就喜欢做研究,那就 得硬着头皮写文章。等到做了教授,日子应该会好过一点,至少不用 教课,可以专心搞研究了。那么就得想办法升职做教授。
在英国的大学教书做研究,升职主要有两条路:一条是个硬指标,就 是项目经费的多少。升职所要求的经费数额各个学校有所不同。要在 一个牛校,牛人扎堆的地方,水涨船高,竞争激烈,要求自然就高, 到了一般院校,如果能鹤立鸡群,也能升上去。
还有一条路,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项目,行政上有亮点,如做过系主 任,研究小组组长,筹备过学术会议等等,也照样可以升职做教授。 既然是个软指标,尺度就由人来掌握了,没有什么硬标准,就看同期 和你竞争的人选条件优劣。如果你在学校人脉够广,关系够硬,有关 键人物力挺,大面上再比别人好那么一点点,照样妥妥地升职做教授 。
第三条路是最近这几年学校放出的话:只要个人在社会上产生过特定 影响,这影响足够震撼!这里所指的特定影响当然不是你嫁娶社交电 影明星,走奥斯卡地毯,上八卦杂志,而是你的研究或教学得到社会 平台的广泛认可,有大批粉丝,上电视,受采访,网络掀起高潮如此 等等。
通过第三条路在科研道路上登上事业巅峰的例子恐怕就是英国大名鼎 鼎,颜值智商口才一流的性感科技宅男 - Brian Cox.
Cox 是曼彻斯特的天体物理学教授。今年48岁。住在英国新西兰澳洲以 外的朋友不一定熟悉他。他是第一个借助BBC电视节目让天体物理 以无比通俗而性感的姿态普及全国的第一个科研工作者。搞科研本来 就是和流行文化,时尚无缘,天体物理学或者说物理学那就更是冷门 中的冷门了。但自从Cox这个大学普通教师开始在BBC的一系列 科普节目中出现后,物理学变得不那么曲高和寡,枯燥乏味了,大学 里报考物理学的学生也逐年增加。Cox也成了女人喜欢的性感的理 科男。
Cox在采访里承认,在BBC主持的一系列的电视节目,对他的科 研生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且只是积极的作用啊!!),言下之意, 他根本不用像他的其他同事那样,整天殚精竭虑地去写论文,拉合作 ,找项目了。项目都是为他量身定做。
所以他真诚建议科研同仁,不要只顾埋头搞研究,两耳不闻窗外事, 没事多到社交平台和网友交流,宣传自己,并尽最大能力向世界传播 自己的思想和研究。
做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能够到电视上去露脸,那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机 会,争取到一次两次的电视采访,比较可能,但要像Brian Cox那样做系列的节目,不太可能。但是就像他说的那样,现在有 各种社交平台,Twitter,Facebook,Linked In, 科技网站,科技杂志等等,只要积极更新发布研究动态,关注新闻, 科研趋势,积极寻求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社会的交集点,利用社交平台 ,寻找有相同灵魂和思想的同道之人。
我一直认为:做事就要别出心裁,独辟蹊径, 不走常人之路才能独领风骚,独占鳌头。尽量避免和众人去挤一座独 木桥。一般人认为创意和独创精神仅只限于艺术绘画设计的范畴, 升个职怎么有创意嘛?搞研究就好好搞研究写论文, 研究搞好了自然会有人认可,酒香不怕巷子深嘛。但事实可不是这样 。很多科研人员在社交媒体弄出声响, 研究也由此风生水起的例子并不鲜见。
所以当我听到这帮朋友聊研究心得,投论文苦恼的时候, 我赶紧激动地把上述秘笈给他们分享。几个人听完后,都笑笑, 不置可否,
所以,BrianCox说得还是挺对的:他走的是一条少有科研人员人走的路,因为少有人走, 所以他成功了。
另一篇博客文章
差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