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人说,当你家里陈设艺术品、买艺术品,证明你真正富裕了;当你卖艺术品,可能是家道衰落的开始。
买些艺术品,再卖点出去
家里就兴旺了
真正有钱不是买房子、买车,是买艺术品,表明你真正踏入有钱有闲的阶层,一旦中道没落,家里遇到灾难,第一件事先把艺术品卖了,很少说家里出事把车子、房子卖了。
我碰到很多人都是这样。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个人是第一批房地产开发商,他对我说,“最近有点钱,你帮我买点艺术品。”我问为什么,他说,“我告诉你件事,我爷爷发财在香港买了点艺术品,中间有事,卖了点艺术品就使家里兴旺起来了。”
我就帮他挑了一部分艺术品,那时候买的,真贵。后来真的出问题,事态跟他想的一模一样,他就把这些艺术品卖了,卖的时间正好是艺术市场暴涨的时候,赚了很多钱。他说,买少了。我说,这是你心态不好,贪得无厌,买和卖之间差一个零的价钱,还觉得赚少了,你让人活不活。
不卖古董
成为最好的收藏方式
还有人说,你这么贼,当年买那么多好东西。当年,年轻的我到上海调剂商店,北京叫委托商店。我来上海这种调剂商店的时候,记得在陕西南路,路口挺大的,我进去一看有个大青花盘子,就跟那女售货员说要买。那女售货员我印象特深,那时我年轻,她当时30多岁。那盘子标价60块,特贵,于是呼啦一下很多人围了上来。那是一个雍正的青花盘子,60块,也是我差不多大半个月工资。
我说,能便宜吗?上海这点好,居然可以讨价还价,于是我就买了很多东西。确实,我在上海没少买东西。上海还有很多地方,我现在不敢说了,我说了,人家卖得便宜,人家到时候可能会来找我,包括公家店,东西特好特便宜。
那时候,我有点稿费等小外快,能买很多东西,所以收藏带给我的乐趣就是买,不知道卖。我们过去受的教育,卖东西很丢人,尤其做文人,怎么会卖东西呢?就这点事把我“救”了,因为我没卖,这东西就变得特别有价值。如果我边买边卖就跟股票一样,赚不了多少钱。就像苹果公司、微软公司,包括腾讯刚上市的原始股票捏到今天,你今天就会是大富翁。
不卖,这是最好的方式,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是无意识,因为文化的尊严和做文人的酸腐,才没去参与这件事,并不是我比别人高。
我那时候去故宫看宝贝,带着电筒,戴着草帽,我就在陶瓷部待着。陶瓷部工作人员盯着我看,你想想戴着草帽看,肯定有点怪,人家就防着我。在这种情况下,我学习各种知识。
大家都知道,建国以后文物是统购统销的,全北京市就三个点,我去这些地方学习,跟那些老师聊,学习知识,看人家卖东西。那时候,老师都是挑选的,第一,面善,祥和,像那种“贼”的肯定不行。第二,要政治觉悟高,党员优先。第三,要心狠,赚人家钱,要面不改色心不跳。
大家都真心喜欢文化
离不开文化了,民族就大有希望
赶上新中国建立,我们就与国家的腾飞曲线吻合,年轻力壮受点苦,没关系,死不了。而国家发展的时候,我们就有机会参与其中。接受了很多本不应该我接受的,我老说,比我大十岁的人都没这个勇气做这个活儿,而比我小十岁的人,可能没这个机会平白无故空手起家。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所以我们不能愧对这个社会,社会没有愧对我们,我们就不能愧对社会。
古人说厚积而薄发,看得多,我才能挑出最好的东西来。我不是学者,我是布道,希望我们国家能好上再好,希望能够提高全社会的审美和全社会对文化的依赖,并且是从内心生发出来的感觉,而不是做样子。
很多人知道,我们有过没有文化的年代,我是从那个时候走过来的,知道没有文化的那种苦难和恐惧,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在年轻的时候都读过很多书。有一次,我到农村上一个老乡家,他正用书糊墙。我让他把书拿过来给我看,书皮撕了,不知道书是什么。我回到家看,钻到家里,屋外面锁着,假装里面没人。后来在八十年代度过了没文化的黑暗以后,才知道这本书叫《简·爱》。所以,我觉得,如果文化作为全民族真正从内心的喜欢、不可或缺的因素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大有希望。
(根据马未都2016年11月在上海艺博讲堂的演讲整理)
编辑/制作 郑成航/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