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公共汽车公司。5月至9月,职工修复“死车”56辆,连同还可以行驶的5辆车,共61辆公共汽车,与有轨电车公司共同担负起恢复首都公共交通的任务。由于当时燃油极度缺乏,公共汽车只能使用木柴和薪碳做燃料。1951年6月,控温式煤气炉试制成功,逐步安装在公共汽车上,燃料改用山西口泉煨煤。
丰田公共汽车是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以后进的,到1949年尚有36辆,图为烧煤的丰田客车。
1956年燃煤的公共汽车
美国制T234大道奇客车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从美国运到南京的货车,1947年打造成100辆客车。1949年5月,南京解放,将88辆大道奇客车调入北京,随车北上的还有管理,驾驶,维修各专业职工248人。大道奇铁木混合结构,车身长8米,可乘70人,95马力6缸汽油发动机,驾驶席在右侧,手动推拉双车门,车身颜色上浅黄下红色。刚到北京时燃用山西口泉煨煤,1956年陆续恢复使用汽油。
大道奇T234客车
1951年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布拉格卡车50辆,由天津客车厂改装成公共汽车。车身长7.8米,载客60人。装75马力4缸柴油发动机,驾驶席在左侧,一个车门为手动推拉式,车身颜色上浅黄下红色。
布拉格客车
1951年,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斯柯达706RO型客车25辆。车身10.66米,可乘95人,145马力6缸柴油发动机,驾驶席在左侧。1954年起大量进口,至1958年达到165辆。
斯柯达706R客车
1958年, 进口客罗莎RTO旅行客车52辆。车身长10.84米。乘载75人,135马力6缸柴油发动机,驾驶席在左侧,双气动车门。
客罗莎RTO旅行客车
客罗莎RT改装客车
1952年,从匈牙利进口伊卡鲁斯30型客车76辆。车身长7.8米,乘载70人,85马力4缸柴油发动机。到1957年底达到111辆。
1956年,从匈牙利进口D420却贝尔28辆,其发动机,地盘和轮胎均与伊卡鲁斯30相同。
伊卡鲁斯30型客车
1958年北京市公共汽车公司从各机关单位调入伊卡鲁斯60型客车13辆。该车105马力6缸柴油发动机,车身11米,乘载90人。
伊卡鲁斯60型客车
1955年三里河的公共汽车
1956年北京西郊的公共汽车
1960年至1963年,由于汽油供应紧张,部分解放牌公共汽车改用焦化厂生产的焦炉煤气为燃料,车顶上装储气袋。1964年5月,石油供应好转后,恢复使用汽油。
装有煤气袋的解放客车
BK640是北京生产的第一种公共汽车,是用老解放的底盘造的。1957年制造成功并在15路第一次投入运营。BK640又叫五七型、解放单机,俗称叫北京轿子。BK640一直用到了八十年代末,用过BK640的线路很多,我说几个我知道的:
3路 广渠门-地安门(1959~1984)
7路 前门·动物园(1959~1974)
10路 南菜园-北京站(1964~1975)
12路 广渠门-铁匠营
13路 三里河-和平街北口(1963~1972)
15路 天桥商场-动物园(1957~1965)
19路 右安门-动物园(1972年之前)
31路 红庙-大郊亭
305路 地安门-毛纺厂(1988年之前)
328路 安定门-双泉堡(1983年开线)
360路 西直门-香山
1961年的7路动物园总站。过去动物园,15路、7路还有27路是停在一个场子里的,也许因为都是四场的线路。在场子中间有几间车队的平房,围着平房,最东边是15路,南边是7路,最西边是27路,这样的格局一直保持了几十年。
1981年的崇文门。照片上是3路的BK640
10路的BK640。最早的10路是南菜园到东直门,用的是匈牙利的伊卡璐斯30(北京人管这车叫小骡子)。后来呢,10路分成了10路和24路,伊卡璐斯给了24路。而10路和24路都成为了著名线路,24钻小街儿的神话就不提了,10路走牛街、下斜街、佟麟阁路这一趟儿都是曲了拐弯的小马路,绝对要技术。只可惜物是人非,现在北京很少能再看到能如此耍车的师傅了。
13路的BK640,照片上是1964年的13路三里河总站。照片上就是著名的“四部一会”大楼,张开济设计的。这样的建筑才是真正的北京的建筑。
19路的BK640,圆乎乎的脑袋真可爱~
有人说BK640就是山寨的斯柯达,其实不对。照片上就很好反应了俩人儿的区别。哈哈,大家能认出哪个是10路,哪个是20路吗?
来张BK640的标准照
1983年的地安门内。照片上是305路总站,停着好多305的BK640。大家还记得吗,渴望第一集一开头就是一辆BK640,就是在这儿拍的。
BK640还有铰接版,型号是BK660。这个车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把俩小车儿连在一块儿,在开得快的时候会断开,所以并不安全。
不过BK660是北京最早的铰接车,1965年制造成功,只有44辆,全在四场。当时只有15路和22路有这车,后来334路也有。
这个就是15路的BK660,15路是北京第一个用BK640的线路,也是第一个用铰接车的线路。
西单路口,这是22路的BK660。
1973年的平安里331路总站,331路的BK660。平安里这个岗亭和语录牌一直保留到了平安大街拓宽改造,八几年变成了宣传画,九几年就变成了广告。
再来一张22路的BK660。
第一代无轨电车“京一型(BD540)”。
BD540的加长型。
完全自主设计生产的“争气车”BK640。
被称为“黄河单机”的BK652。
被公交人称为“红棺材”的BG670。
1979年11月,北京的西单路口,人流大于车流。
1979年10月,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上,几辆机动车点缀在宽阔的马路上。当年的全北京机动车仅为8.9万辆。
1979年,位于前门老火车站前的公共汽车站。那时,公交车是人们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
5路公交车
1979年,途径北京饭店的公交车,样式很古老,一头一尾的两辆车是斯柯达。
1980年,北京西四路口,看到这些老车,是不是勾起了你童年的回忆?
1983年,北京德外大街。这一年,京城出现了第一批招手即停就近下车的小公共汽车。2007年12月21日,小公共在运营了23年后,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118路
930路
看着那么亲切
106路
105路
老式大公共,夏利出租车,面的,还有曾经叱咤一时的小公共,刚好都在这张照片上了。不过最怀念的还是那时候的路况。
北京街头的老式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