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孩子获得将来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2)在心理层面上感到快乐(生活工作上有满足感、做感兴趣的事情 ... 等等)
没有基本的经济基础,单纯地追求后者就比较难。那个康奈尔毕业的华人男孩,在教会里有付工资的工作,老婆是在教会认识的漂亮白女(做早教教师),现在他们自己生了一个男孩,又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女孩。两个都是很有爱心的人。假如在教会里做事没工资的话,很难想象他们能否像现在这样活的快乐。
反过来,如果违背孩子的意愿去过分地逼着爬藤、学医、进 IT公司、弹琴、打球、... 等等,即使达到目的了,将来也有可能适得其反。徐静蕾在最近一期的金星秀上说她父亲小时候很过分地逼着她学东西(书法?),还体罚什么的,现在她年纪这么大了还有逆反心理,说绝不想过他父母那样的生活。她拍的第一部片《我的父亲》里面的父亲是和她自己的爸截然相反的性格。在外人眼里,徐静蕾很成功,但从心理层面,感觉还是有点问题,而不是说不结婚、不生孩子就咋样了。再比如她说最佩服黄立行的是他性格上的单纯简单,心里不复杂,这一点在北美正常家庭长大的华人孩子大都如此吧。
在很多事情上俺是比较相信平衡原则的,往哪个方面走过了都有问题,在中间找到适合个人的平衡点比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