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书提到,毛泽东派出南下的是两支部队,一支是粟裕,我们已经讲过了。另一支是王震,王震在中共部队里可以说是吃苦将军。三次苦旅都有他,第一次就是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第二次就是这次南下和北返,第三次就是远征新疆。王震也是有特别地位的将军。虽然他的职位不高,领兵不多,但颇受毛泽东器重和信任,政治身份不低。
书接上回,王震带领5000余人,打着“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的旗号,于1944年11月20号,由陕西绥德启程向东过黄河,冒雪翻过吕梁山,过同蒲铁路,然后沿同蒲路南下,于12月27号,踏着厚厚的冰层再过黄河,进入河南腹地,继续南下,于1945年1月29号,在湖北礼山县三里城与迎接的新四军五师部队一起打了个小胜仗,两军会师鄂北。
王震部稍作休整补充,由于2月14号,开始继续南下,中原军区派出张体学带两个团一同南渡长江,张体学部目标是鄂南。途中与一部日军作战,毙伤日军四百余人。
三月下旬,王震部进入湖南平江,这是当年彭德怀起义旧址。王震部在此召开大会成立县政府,打算在这一带恢复中共地方政权。国民党政府即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副司令长官王陵基派兵剿灭这股中共武装。国府方面派出正规军,游击纵队,保安团共约六万人,参加围剿。王震率部一边战斗一边北返到达鄂南,企图摆脱第九战区的纠缠。3月至7月下旬,王震率部一直活动在湘鄂赣边。与国府围剿部队兜圈子。
7月27号,获得毛泽东22号发来的电报指示:
“你们唯一任务是争取目前千金一刻的时间,在粤北,湘南创立五岭根据地,并与广东我军连成一片,准备于内战时牵制南方一翼。……..此外,和东江纵队会合,使他们获得援助,保存并发展这个多年创立的南方力量,避免可能的失败,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也要你们去完成。看问题眼光放远一点,不要被一时现象所迷惑。”
根据毛泽东电报的精神,王震于8月初率部继续南下。当王震部走到桂东八面山时,遭到国军八个团的围剿,所有的隘口要道被国军占领,王震部搞不到粮食,开始以野菜山果充饥,士兵们饿的走不动路。衣服被树枝,石头划破,鞋子更是损坏严重,很多士兵都打了赤脚,连王震也没鞋穿。山路崎曲荆棘遍地,每走一步其痛苦可想而知。部队开始大量减员。
莽莽林海,绵绵大山,军情越来越严重,国军已在南雄至始兴一线部署了数万人马严阵以待,两千多人的东江纵队,虽然已向北面靠拢,但是面对国军的重兵阻隔,跟本不起很大的作用,联系不上南下支队。王震部到达南雄县境后,了解到这一情况。王震、王首道、王恩茂研究后认为,当初南下支队的任务是利用日伪与国军的对峙形势,在两股势力的边缘,开创抗日根据地。相机配合美军在沿海登陆行动,跟随美军进入大城市,现日本已投降,国际国内形势已发生变化。几千人的南下支队无力对抗势力强大的国军。在湘粤赣边开创根据地决不可能,因此决定放弃与东江纵队会合计划北返,向新四军五师靠拢。王震遂将三人意见电告中共军委。
8月29号,中共军委复电同意王部北返。王部突然北返,出乎国军意料,因此堵之不及。临时布置拦阻,手忙脚乱,不能形成重兵防线。王震则是左冲右突于9月23日乘船渡过长江,9月26日到达中共鄂豫皖边区,与李先念的五师会合。
简评: 应该说,三王的决定是明智的,否则很难生存。他们在途中突然决定北返,使得国军措手不及,虽有阻拦但不是很有力,使得王震部得以渡过长江。如果王震等人,行动迟疑,后果将不堪设想。
向新四军五师李先念部靠拢的不只王震部,抗战时期一直在豫西嵩山,伏牛山一带活动的中共河南省军区部队,在领导人王树声、戴季英、皮定钧、陈先瑞带领下一直活动的很好,日本一投降,突然活动不好了。日本一投降,胡宗南即派部队收复豫西,压迫王树声的生存空间,王树声部完全没有抗衡的力量,被撵的东躲西藏,灰头鼠脸的,生存越来越困难。这时候,华北共军势大,搞的有声有色。而河南省军区的干部中,有不少是华北籍的,这时就纷纷向王树声提出要回华北去。王树声何尝不想去华北?能有个安定安全的环境,谁愿意在这儿天天东躲西藏,没吃没喝,担心被胡宗南消灭。因此王树声电求中共毛泽东允许他带领部队去河(黄河)北。而且提出要太岳军区出兵帮助控制黄河渡口,毛泽东则要求他:
“河南局势将益见艰苦,你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善为应对,独立支持,切不可依靠外援,太岳出数团兵力亦不可能控制渡口,且无兵可出。”
看来向北去,毛泽东是不欢迎的,向西不可能,敌人正从西面来,向东更是往敌人窝里钻,这样一来就只能往南,向李先念靠拢了。
行动前他给中共中央和李先念发了封电报,其中说道:“我部疲劳异常,物质困难达到极点,请你们要准备。”。这时候王树声决没想到,后来的情况比这时更糟。
1945年10月中旬,王树声带领河南军区部队共约一万五千人到达鄂豫边,与李先念和王震部会合。这样中共集结在鄂豫边的兵力达到六万人。11月,奉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中原军区和鄂豫皖中央局。中央局由郑位三、李先念、王首道、陈少敏、王震、任质斌、戴季英、刘子久、王树声等九人组成,郑位三、李先念、王首道、陈少敏、王震、为常委,郑位三为书记。任质斌、戴季英、刘子久、王树声为委员。
中原军区以李先念任司令,郑位三任政委,王震任第一副司令兼参谋长,王树声任副司令。王树声在红军时期一直是李先念的上级,现在颠倒过来了。
主力部队编为两个主力纵队,原河南军区王树声带来的部队编为第一野战纵队,纵队以下编旅,兵力一万三千人左右,王树声兼司令,戴季英任政委;王震的359旅和李先念的五师合编为第二野战纵队,纵队以下编旅,兵力一万四千人左右,文建斌任司令,任质彬任政委。
中共部队的集结,必然引起国民党政府的不满,双方在桐柏山地区展开战斗,到12月上旬,中共虽然占领了桐柏,枣阳,新野,唐河,四县,及其他一些乡村。但是国军以重兵从南北两翼压迫中共的大势没有改变。中原军区没有打出一个好仗,反倒是所占地盘不断被国军蚕食,活动地域狭小,粮食供应困难。
郑位三、李先念等人向毛泽东提出,希望向苏北新四军军部靠拢,以便能改变目前的窘境。毛泽东始终有想要中原军区留在鄂豫边活动,形成对进攻华北国军的外线牵制,但看到中原军区诉苦,一再要求要换环境,也只能免强同意他们东移。
中原军区主力分两路东移,跨过平汉铁路,于1946年1月上旬到达宣化店一带地区,前锋一度占领光山县城。一纵住泼陂河,二纵住定远店,军区机关住宣化店。这时获得中央通报,停战协定有可能签署,和平有可能实现。中共中原军区领导开会讨论局势,一致认为,既然可以停战,就不走了,还是自己的地盘住着舒服。这样中原共军就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的一带停下来了。
话讲到这,我们就不能不说说美国调停,国共停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