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孩子成为下一个巴菲特?

上世纪70年代,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里一场简单而迷人的棉花糖实验,风靡全球。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募集了643名四岁儿童进行一场实验。他告诉孩子们他需要离开房间15分钟,如果回来时棉花糖还在桌上,他会再给孩子1块棉花糖作为奖励。然而若孩子们吃了棉花糖,实验就此结束!

这是个只需15分钟、报酬率100%的投资,对1个四岁孩子来说是个很不错的交易,但15分钟的等待过程却异常煎熬。

所以结果如何?

每三名儿童就有两位吃了棉花糖。只有三分之一的儿童没有吃掉棉花糖。

随后的20年,研究人员持续跟进,针对当年参与实验的孩童展开后续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四岁时没吃棉花糖的孩子,长大后顺利就读大学,且入学测验平均成绩比那些吃了棉花糖的孩子高了213分。相较之下,许多吃下棉花糖的孩子没能上大学,且从事薪资微薄的低阶工作,入不敷出,真正成功的只占少数。

投资理财的本质,也就是“延迟享受”。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投资理财的困难与矛盾正是来自于这样一个窘境:很难很早开始,等开始的时候已经太晚。

美国曾经发生多起因为信用卡债而酿成的悲剧,为了不想因为错误的理财方式而遗憾终生,理财教育或许应该从娃娃抓起。

在美国,父母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往往把“理财”与“道德”和“人性”教育的重要性等同。每年4月,是美国人报税的季节,也是美国孩子们最忙的时候。他们忙着学习如何运用银行帐号,学习储蓄和计算利率。 4月,是美国政府制定的“青少年理财教育月”

美国证券业及金融市场协会SIFMA,每年都会举办股票市场游戏,自1977年投入使用以来,先后有1000万学生参与其中。 2016年面向纽约小学生的比赛中,获奖者是两名年仅10岁的五年级学生 。

你认为这代表着美国金融教育的超前性,不不不,还言之过早。

根据针对全球144个国家金融知识普及度的调查,被誉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国仅列第14位。虽然全美有45个州将个人理财纳入其K-12教育标准,但只有5个州在金融教育方面达到了A的水平。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排在全球第98位。

反之,普及程度最高的五个国家依次是:挪威,丹麦,瑞典、以色列和加拿大。

其中要特别说一下以色列。以色列知名作家索尔辛格曾说过:“犹太人之所以能'帮上帝理财',因为我们重视教育,生存要从娃娃开始”。犹太人的财商教育尤为称道。很多犹太父母会将股票,作为孩子的周岁礼物,并已成为犹太家庭的惯例。而从三四岁开始,设立家庭理财课,让孩子从有“数”的概念,就开始学习理财并贯穿整个少年时代。

在美国流传着一个笑话:“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 而美国人的钱却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根据美国媒体的数据,占美国人口仅为3%的犹太人操纵着美国70%以上的财富。提到犹太商人, 人们会想到一连串巨额财富的代表, 商界有巴菲特、索罗斯,IT界有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Intel创建人格鲁夫,媒体界有默多克、路透、普力兹、华纳兄弟等。而犹太岳父特朗普,当选之路也处处可见犹太财团的支持。这位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想必在入主白宫后会给自己的金主以回报。

与犹太父母的理财教育不同,亚洲父母多抱持着昔日传统的保守观念,认为“应攒钱”、“要储蓄”。而在美国有70%以上的父母更注重教子女如何投资。根据德国的一项调查,父母没有很好的理财理念,子女成为百万富翁的概率只有1/500。相反,父母善于理财,子女成为百万富翁的概率高达1/5,整整高出100倍,非常惊人。

根据英国金融监督厅(FSA)的调查,孩子们的金融知识,很多时候并非来自于书本,而多发生日常生活中,通过父母的谈话,耳濡目染地了解到证券、股票,以及利用各种金融机构的方法。未来会成为“富人”还是“穷人”,并不取决于父母留下多少的财产,而在于孩子自身能够掌握多少理财知识。

不想让孩子输在“理财”的起跑线上,我们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位“金钱”启蒙导师。不要让资金闲置,合理投资、科学理财,实现财富的积累和增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