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误读了王珞宾的成长经历.....

通常周六早上一边进餐, 一边看国内 CCTV4 的《中国文艺》, 这是一档不错的向经典致敬的节目, 每期都介绍一位对中国文化文艺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 今早介绍的是民族音乐家王洛宾(重播)。节目一开始俺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 还有他和三毛的恋情........,俺对他本人的认识多是来自网上八卦 -:)。 

这些年来在不同场合听过不少他的歌曲,老外也唱,看来是越是民族的越是有生命力, 而且各种演唱版本也不尽相同。连我们在海外小城春晚还排练过《半个月亮爬上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看着他一脸长须和记载着沧桑的脸颊, 尤其他的作品和他人生后期的起起伏伏,情爱情“恨”, 这多多少少给俺烙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 -- 西北人,后来刀郎再次传唱他未发表的作品,我们对大师又有了新的认识,这让俺就更加有了这样一个认定,他是来自西北成长于西北的流浪艺人。

谁知今天看了这期节目, 才知道王洛宾出生于北平,上过基督教会创办的中学,还在唱诗课里接触到了西洋合声,这才使他喜欢上了音乐。1930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修声乐和钢琴。1938年王洛宾与萧军等从哈尔滨赴兰州,参加西北抗战剧团, 那是一个宣传抗日救亡的文艺团体。王洛宾原来有这样一个良好的教育基础,怪不得有这么不同凡响的作品出现。此外还参加过抗日,看来也曾是有激情的热血青年,要不怎么会走向西北远方而不留在北平打点过平庸的生活 -:)

节目上他儿子说王洛宾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这些歌曲以新疆民歌的名义被许多中国人传唱,影响广泛, 可没人知道是出自他的手。直到1983年才由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洛宾歌曲集》,人们才认识到有这么一位音乐大师, 一位西域歌王。

为什么被埋没,为什么有歌无名, 为什么大器晚成? 全因下面这段历史问题 (zt):

1960年4月因历史问题被捕,1961年被新疆军区军事法院判刑十五年。1962年,王洛宾被假释出狱,在新疆军区文工团创作节目、做声乐教员。1965年4月,王洛宾离开文工团出走,不久即被捕回,送乌鲁木齐的新疆第一监狱砖窑大队服刑,1975年5月22日刑满释放。最初留在监狱做工生活。1975年底,国家赦免在押的国民党党政军团级以上人员并安排工作,落实政策;王洛宾在解放前是青海马家军的政训处长、上校军衔,也应属于落实政策范围;但其原单位没有及时为其安置,监狱方面也不再接续允许王洛宾落户工作;王洛宾无家可归,在乌鲁木齐打零工。1979年11月29日,乌鲁木齐军区军事法院下达“刑事裁定书”,这份裁定书认为,经过认真复查,对王洛宾同志判刑所依据的几个问题均不能成立,撤销原新疆军区军事法院对王洛宾的判决。新疆军区于1981年7月6日为王洛宾举行了平反大会。

 

polar_bear 发表评论于
中国的“大师们”太多了,都数不过来了,好像是个有点名气的就都成了大师了……设想一下,如果真正的大师出现在中国改作该怎么称呼了呐?但愿大师不要成了另一个“小姐”……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他可以用【人民的名义】 -:)
梅华书香 发表评论于
对呀,这才是真正的大师啊,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obama_北美101' 的评论 :

是的,看网上说王洛宾在马步芳军队中曾任军官训练团教官、政工处长,上校军衔。后成了青海军、政、学界共同的音乐教官。1947年底王洛宾回北平省亲,马步芳还委派王洛宾为特使,向60大寿的傅作义送寿礼。
obama_北美101 发表评论于
他跟青海马步芳的密切私人关系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马步芳爱好音乐,王洛宾的部分歌曲有马的贡献在里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