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 哈佛? (续篇)

(此乃一年多前《子女教育》论坛旧文。算是归档)

 

前文贴出后几乎可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形容。一时间点赞,支持,同情,理解,揶揄,批评,讽刺,不屑。各种反应都有。当然,点赞,支持和理解的占绝大多数。在此我向所有认真读完拙文的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 不管您是“顶”还是“砸”!如今一部文学/影视作品只要稍有影响,作者就会立即端出续集。我这虽不是文学创作,但看来也不能免俗了。既然有这么多不同反应,我也有必要做出解释和回应。此外,还有部分家长朋友私下问我一些关于我如何培养子女的问题。这里也顺便给予解答 – 尽管不一定有用。

  1. 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爬到山顶了却对山下的人喊别费劲了,不值得!

这是对我最大的误解。大多出于那些没有读完全文或者只是选择性地记住了其中某些观点的人。关于这一点我想只要是耐心读完全文并且脑子里不带任何偏见的人都有公论。我始终在说明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重视教育。那么孩子进入名校自然是理想的结果。而且我强调入名校带来的精神回报是“永远的和无价的”。这两个形容词的分量难道这还足以说明我对名校的看重吗?难道还要违心和违背事实地宣称一旦进入名校就会飞黄腾达,出人头地,让大家不惜一切往里钻?

  1. 对于我女儿那段话的疑问和误解。

我女儿曾在选择未来专业时非常纠结。我们(尤其我太太)当时希望她将来读法学院。她却对此毫无兴趣(尤其在律师事务所实习了两个暑假之后)。以她当时的成绩,可以进入任何法学院。可她只对文学感兴趣。那段话其实是反应了她的矛盾心理。因为她知道一旦选择文学就意味着她只能走学术道路,永远无法进入所谓“上流社会”。我感到愧疚是因为她的纠结来自我们多年的影响和压力。虽然当时我也很勉强,但是现在很高兴她最终选择了她自己喜欢的道路。我无法断定这条路是否最佳。但是仅仅因为她有条件作此选择,而我本人当年却为了生计不得不被迫改行这一点我就可以终身无憾了。如今女儿过的很开心。也有固定男朋友。多谢某些朋友的担心。难得的是女儿非常理解我们,她不断向弟弟灌输作为男人将来一定要有能力撑起一个家的观念。所以儿子将来应该不会再奔象牙之塔了。不过下最终如何选择还是由他自己决定。

  1. 关于我的观点的矛盾和纠结。

说实话从女儿和周围一些朋友的孩子上名校的经历让我对产生了正反两面的看法。这一点无疑贯穿在我的文章中。一方面看到上名校带来的好处:对家长主要是荣耀和满足;对孩子则是自我价值实现。以及良好的社交圈(这对女孩尤其重要),相对的就业优势等等。另一方面则是弊病:家长的额外付出(时间,精神和财力),孩子的巨大压力,缺少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是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家长和社会的高期望值造成未来一旦未能实现而产生的巨大幻灭和自责。某些华人孩子最终选择自杀就是其中最极端的例子。正因为如此。我的文章看起来也非常矛盾纠结。但是无论在文章中还是现实中,我采取的都是一切顺其自然的态度: 山顶的风光固然壮丽,山腰乃至山下也不乏独特的景色。重申一遍:“天涯何处无芳草”?

  1. 关于我们培养子女的所谓“经验”

现实中和网上都不断有朋友问到这一点。他们认为我前后两个孩子都去了哈佛一定不是偶然的。可是我思前想后,真的是想不出什么“秘笈”来。我们所做的一切很多家长也做了。我们的孩子智力的确不差,但也算不上“天才”。我们的家庭条件则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能够负担儿子的击剑费用自然因为我们一贯的节俭)。他们也都一直上的是就近的公立学校。学校的质量和排名也都只是中等偏上。当然他们后来都因为初中成绩优异而进了高中的所谓的Magnet Program。但这也说不上特别,亚洲孩子大都能进去。唯一我能够想出来的大概有一点:我的两个孩子都在小学二年级时跳过一级。这都是当时老师做的决定,并非我们的愿望。当时也没感觉有什么大的不同。现在回想起来应该还是对他们后来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影响的。用我女儿的话来说,她觉得自己从小到大都是在取悦周围的人,生怕别人看不起。因为她觉得比起同学,她始终是最弱小无知的。这一点在我儿子身上也有体现。他始终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是永远处于劣势的那一个,唯有学习能让他找到一些自信。后来参加击剑运动相当程度上也是让他觉得自己也有值得自豪的体育活动。因为其他体育活动他都是没资格参加的。也就是说,跳级客观上逼迫孩子早熟,好强和上进。但是我同时要说明,跳级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首先是他们相对少了一点童年的快乐,因为感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个也跟孩子性格相关)。男孩子则常常受欺负。女孩儿的早熟的最大弊病就是早恋:我女儿十五岁就谈恋爱。所以我劝您一定顺其自然,不要因为我的话去勉强孩子跳级。那样恐怕弊大于利。切切!

此外,说到对他们后来进大学有帮助的课外活动。无论是女儿当初学钢琴还是儿子后来练击剑。除了开始阶段是我们做决定,后来基本上采取顺其自然。愿意继续我们支持,不愿意也可随时放弃。可他们都不愿放弃,所以一直坚持下去了。这一点大概是我们运气好。这些课外活动还都比较适合他们。所以能够较早出成绩。一旦有了成绩,他们自然也就不愿放弃了。需要强调的是:在大学招生官员的眼里,一项出于孩子个人兴趣的,因而长期坚持的课外活动,无论成绩如何,都是值得高度肯定的;相反那些五花八门的俱乐部和各种文体活动,尤其是明显家长安排的项目则不受大学重视。所以我们两个孩子早期从事的一些课外活动都很快放弃了。只集中在他们喜欢的一项活动上。例如女儿学过芭蕾,小提琴,绘画;儿子学过钢琴,国际象棋,绘画。还有我早早就让他们放弃了学汉语。因为我知道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完全浪费时间。只要他们将来能用汉语日常交流我就满意了。这一点只消回中国呆一段就行了。呵呵。

有缘相识 发表评论于
好文,读了几遍,受益匪浅。写的真实,明了。肺腑之言。以后有时间可否写一篇如何平衡学习和运动的文章,谢谢啦。
哇哇妈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
乔州山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偷来的菜谱' 的评论 : 我这还不够“大大方方”吗?一定要声明:“注意,我是在吹牛!”才能让您这样心理的人满意?
无论如何。见仁见智。我感谢您的点评。
一天48小时 发表评论于
以前读过这篇文章,现在再度,仍觉受益非浅。
偷来的菜谱 发表评论于
想吹牛就大大方方的吹,没必要扭扭捏捏的,你累不累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