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价值与价格:成本决定价值,供求决定价格

趋势投资与价值投资的探索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傅海棠反对做技术分析,他认为只有研究透彻了基本面,才能在投资中赚钱。而商品交易的最大基本面是两个:价值和价格。

 

所谓商品的价值,他的观点非常简单:成本决定价值。对商品交易而言,什么叫有价值?低于生产成本就具备投资价值。

 

这个理论的基本逻辑是:生产和流通中的各种成本综合,就是商品的实际成本,它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如果价格高于成本,大家有积极性去生产,价格便会逐渐回归成本;如果价格低于成本,人们没有动力去组织生产销售,这会促使价格逐渐回到成本之上。

 

所以,商品投资,其实首先需要的是弄清楚成本。傅海棠去各地调研,会把一种商品的各个环节的成本精确计算出来。比如,玉米的成本。他会关注地租(承包他人土地的成本)、耕地和浇灌成本、种子价格与用量、农药和化肥的用量与价格、人力成本、收割晾晒成本、运输成本、入库成本、仓单注册和交割成本,商品水分质量与升贴水,等等。

 

这些成本的核算,是非常细致而微的事情,但却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需要到现场调研。但调研又是比较粗线条的事情,如何拿捏其中的关系,是需要有一点技巧的。傅海棠的做法就是尽量多跑,多跑几个地方,数据比较一下,才会更真实。

 

也正因为如此,2月底3月初的东北玉米调研,他先后跑了10多天,在上百个大小网点下车询问观察,前后行程2000多公里。最后得出的结论却只是:不能看空玉米了。于是,他把原来的玉米空单彻底平掉。

 

虽然空单平仓亏损数千万,但是,他却没有做多。为什么?他认为供求关系尚未逆转。而供求关系会左右价格走势。实际上只要价格低、发生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上涨是一定的;只要价格高,如果供大于求了,它下跌是一定的。这是不需要怀疑的,是100%会发生的事情。

 

供求关系是如何影响价格的?他认为,“农业看供给、工业看需求”。农产品主要看供给,因为消费端相对稳定,且缓慢增长,与人口增速和经济成长相关,但种植量和天气等因素会影响到产量,而产量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产品价格。工业品不然,绝大多数工业品是要维持开工状态的,生产会保持相对稳定且逐渐增加,重点要看消费端的能力变化和替代品情况。

 

所以,如果出去调研,侧重点不同。比如,玉米、棉花、大豆的调研,他主要去田间地头及相关部门。而铝制品行业则主要去铝加工企业。橡胶连接农产品和工业品,则既去天胶产区,又要到轮胎生产企业。

 

与很多投资者不同的是,傅海棠的投资重点是做多。在他看来,做多的胜率远大于做空,且利润也大。比如,铁矿石从1000跌到300,在不考虑杠杆的情况下,做空的利润只有70%。但是,从300回到900,利润却是300%。而且,如果做多错了,价格从1000跌到300,同样的钱,却可以买进原来3倍多的数量。做空则不然,价格从300涨到1000,同样的钱只能买原来30%的货物。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都是做多更有利。

 

所以,他研究供求关系,重点是看供求有没有严重失衡。什么是严重失衡呢?他经常举例自己早年做大蒜的经历:由于严重供过于求,大蒜出现了连续性两年的下跌。那时候,大蒜生产成本是1.2元,但出库价格低到只有0.10元了!如此低价,谁还会去种蒜?这就是严重失衡了。所以,他才敢于在0.2元以下重仓去做多,结果全球甲流爆发大蒜消费突然暴增,三个月的时间,蒜价上涨50倍。此时做多,才会有超额利润(他当时在大蒜上的利润超过百倍)!

 

看看他精炼语言的分析概括:我们要把行情做大,首先要盯住哪一个商品价格不合理,什么是不合理的?就是亏得受不了。快亏钱的时候就要盯住它,等到亏得受不了了,关门的关门,跑路的跑路,跳楼的跳楼,喝老鼠药的喝老鼠药,那就快了。不赚钱的时候,看哪个行业亏得最惨,就要盯住哪个行业。只要盯住它,不愁找不到机会。不怕贼偷,就把贼惦记,你天天惦记着它,不愁偷不到手。

 

这种对于买卖点精确的把握,不止需要研究透彻经济,更要透彻人性,属于行为经济学的范畴。

 

相比当前的玉米行情,他认为由于价格连续下跌,农民种植意向大减,玉米消费却风生水起,所以,玉米价格将因此坚挺。但是,国储那里还有2亿多吨库存,要慢慢抛,会压制价格涨幅。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没法找到那个最低迷的价格区间。如果今年种植面积大减,但价格还是没涨,明年继续调减种植面积,库存又严重不足了——在那样严峻的情况下,最好玉米的价格还是贴水的、低于生产成本的,才是做多的最好机会。

 

那样的机会,岂不是千载难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