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手以前就强调过,如果任由现在的政治正确一味蔓延的话,用不了多久,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反方就会不战而胜。一个原因是人家的扩展能力非凡,第二是繁殖速度惊人。至于我等还有一线生机的原因,不仅仅是右派群众开始默默抗争,就是敌人方面,竟然也频频暴露实力,经常向全世界表明他们和现代文明的决不兼容,他们的存在绝对是全人类的威胁。今天扔两颗炸弹,明头天来个劫机,真是不给暗中帮助他们的政治家任何面子。
不过就是这样,全世界已经被这帮家伙折腾得够呛了,光是全世界坐飞机这一项,比起以前来,就不知道麻烦了多少倍,耽误了多少时间,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所有这一切,人人心知肚明都是为了那些个邪教分子有病,但是政治正确的大旗下,只要人人陪着吃药。
不过说真的,这方面还是天朝领先一步。拿出维持稳定和谐的剩余力量,轻轻几个公安城管,多少个恐怖分子都会分分钟搞定。不用想不用看,永远都是形势大好,歌舞升平。
上次从上海坐飞机,安检的时间很长,场面也大。但其没想到,实限制的物品只有区区五种!下面的照片是枪手抢拍的,回来放大细看,从右到左,五种东西分别是六神护肤洗面奶,康师傅包装饮用水,仿毛瑟C96手枪,还有两款打火机。枪手戒烟很久了,也不想细看。
毫无疑问, 这支仿毛瑟C96自然引起了枪手极大的兴趣。出差回国,衣食住行都是无可挑剔,单只是口袋里没有枪好像不大习惯。按说天朝公安城管,哪有得盗匪逞能的机会,所以这种抱怨,几乎就是矫情。只是居然能在飞机场瞻仰慕名已久的二十响匣子枪,不由得赞叹几句。再一想到昔日的抗战神器,今天居然成了违禁品,也不由得叹气几许。
下面的内容都是抄来的,同时也让枪手复习加上过瘾。毛瑟C96(Broomhandle Mauser / Mauser C96),又称驳壳枪,是一种由毛瑟在1896年推出的半自动手枪,后经改进,推出了全自动/半自动可转换型,因全自动型其枪套是一个可作为枪托的木制的盒子,所以在中国称为“盒子炮”或“匣子枪”。另外在中国还有驳壳枪、快慢机、自来得、大镜面等别称。
毛瑟C96是由德国毛瑟兵工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1939年毛瑟厂停止生产,共生产了约一百万把毛瑟C96,其它国家仿制了约数百万把。最初的毛瑟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空闲时间设计出来,后来毛瑟兵工厂的老板却为此枪申请了专利。毛瑟兵工厂生产毛瑟C96一直希望让德国军队能装备此枪,德国陆军于一次大战期间订购了150,000支9毫米口径俗称“Red 9”的毛瑟C96,在战争结束前毛瑟兵工厂交付了137,000支给德国陆军,这是德国陆军正式装备此枪的唯一记录。另外毛瑟C96以及改型、改款通过多种渠道流入中国,在民国初年由于中国枪械相对落后,毛瑟C96进入中国后,因为它射程远、装弹量大、射击精度相对较好,特别是M712 Schnellfeuer进入中国后,由于其单发、连发射击可方便转换、弹夹容弹量大、连发时火力猛,更是在中国赢得了极好的声誉。此枪也有多种仿制品在中国生产,国民革命军于抗日战争时期亦曾经大量使用此枪。在二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根据地甚至有外形与毛瑟C96相似,但内部结构、性能均相差极大的仿猎枪结构的“橛子”、“单打一”生产。
在20世纪初期,中国当处在内战时期,对军火需求量大。世界各国对中国实行枪支禁运,但手枪不在禁运之列,且中国各地军阀割据,于是驳壳枪开始分两个主要渠道流入中国,一是经过欧洲代理商──联合公司卖给日本武器经销商和贸易公司,然后由日本销往中国,这一渠道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断;二是通过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商将驳壳枪卖给中国。驳壳枪则成为各部队军官的首选枪种。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军官也选配这种枪。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驳壳枪就是朱德的配枪。
由于简单可靠易携带受当时各国青睐,故毛瑟C96手枪先后透过德国原厂授权或私下,在各国进行仿制动作。民国军阀时期,山西省都督阎锡山在太原建立了兵工厂,阎锡山为其属下部队配备仿制的.45口径的汤普森冲锋枪,但其配备的仍为C96 7.63毫米口径令后勤供应困难。阎锡山决定生产.45 ACP版本的C96,令后勤供应简化[9],此型号在1929年起在太原兵工厂定名为“十七式”,枪身刻有“民国拾捌年晋造”及“壹柒式”标记[9]。十七式配10发可拆式弹匣,以两个5发弹夹装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出国共内战后,由于口径与他们的武器不同,解放军把大部分十七式作废金属熔掉,但仍有小数流出海外市场。汉阳兵工厂在1923年开始仿制毛瑟C96,发射7.63×25毫米毛瑟手枪子弹,约制造了13,000把。
由于简单可靠易携带受当时各国青睐,故毛瑟C96手枪先后透过德国原厂授权或私下,在各国进行仿制动作。民国军阀时期,山西省都督阎锡山在太原建立了兵工厂,阎锡山为其属下部队配备仿制的.45口径的汤普森冲锋枪,但其配备的仍为C96 7.63毫米口径令后勤供应困难。阎锡山决定生产.45 ACP版本的C96,令后勤供应简化[9],此型号在1929年起在太原兵工厂定名为“十七式”,枪身刻有“民国拾捌年晋造”及“壹柒式”标记[9]。十七式配10发可拆式弹匣,以两个5发弹夹装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出国共内战后,由于口径与他们的武器不同,解放军把大部分十七式作废金属熔掉,但仍有小数流出海外市场。汉阳兵工厂在1923年开始仿制毛瑟C96,发射7.63×25毫米毛瑟手枪子弹,约制造了13,000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