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某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危险化学品大爆炸,伤亡惨重。据报道,引起最初爆炸的是金属钠,继而引爆了其他易燃易爆物质。读了相关报道,不由得勾起我对40年往事的回忆,因为我的这段往事与这次大爆炸,有几个相同的关键词。
第一个相同关键词是“滨海”。1968年我大学毕业,适逢毛泽东发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被发配到江苏省盐城地区滨海县。此滨海与天津的滨海同名,但成立要早得多。资格老不管用,江苏的滨海东靠黄海,土地严重盐碱化,农民连饭都吃不饱,是出名的穷乡僻壤,人称“江苏的西伯利亚”。
第二个相同关键词是“金属钠”。我到滨海两年后,被分配到一家新成立的化工厂任技术员。这家厂要试制丁钠橡胶。就是以乙醇(俗称酒精)为原料,催化生成丁二烯;后者在金属钠的作用下,聚合成丁钠橡胶。因此在这家厂里,常年储存着金属钠。
第三个相同关键词是“易燃易爆易中毒”。这家化工厂从原料乙醇,到中间体丁二烯、以及副产物烯类醇类,全都是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化学物质。一旦泄漏,遇到星星火花,就会引发大火甚至爆炸。金属钠更是危险,不但不能遇明火或高温,甚至遇水都会爆炸。天津滨海爆炸之所以惨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消防队错误地用水去浇金属钠,结果引发更大的爆炸。
按理说,这个化工厂从建设开始,就应该执行严格的防火防爆标准。然而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盛行的是“土法上马”。生产装置。按照规定该用防爆电机与防爆照明灯,全部“因陋就简”用普通电机和普通照明灯。现在想来,如果在启动电机或照明灯时,恰好有大量易燃易爆物泄漏出来,一个微小的电火花,就可能引发一场大爆炸。我现在想起来还不寒而栗。
生产工人缺乏培训。除了几个高中毕业的知青,大部分工人只有初中甚至小学文化,完全没有化工生产经验。最让我担心的是上大夜班的工人,他们白天时在家里种自留地、喂猪,忙得不亦乐乎,根本得不到充分休息。他们半夜12点接班,到午夜3点左右睏得撑不住,纷纷打起瞌睡来,机器设备就在无人控制状态“自动运转”。作为带班的技术员,我只好不停地在各个岗位间巡查。有时我才把某个工人唤醒,过半小时不到,发现他又睡着了。
好在1977年恢复招收研究生,我毫不犹豫地报考,并被幸运录取。两年后,这个橡胶厂因为产品质次价高,难以与苏联产品竞争,只能倒闭。
如今想来,我在滨海从事丁钠橡胶生产前后8年,竟能安然无恙全身而退,实在是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