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定级工资标准的讨论
贴了好多篇有关50年代定级工资标准的博文,主要是那时的工资标准种类太多太复杂所致。除了地区差,除了行政,每个系统如:高教、卫生技术、文艺、 编辑、图书博物、工程技术,都定了不同的标准,为方便比较叙述,先把它们的标准列出(只列6类地区的部分):
级别 行政 党员干部 高教 卫技 文艺 编辑 图博 工程
1 579.5 60年后 345.0 333.5 333.5 333.5 333.5 322.0
2 522.5 287.5 287.5 287.5 276.0 276.0 278.5
3 465.5 404.80 241.5 253.0 253.0 253.0 230.0 240.5
4 414 372.60 207.0 224.5 224.5 218.5 201.5 207.5
5 372.5 342.70 177.0 200.0 195.5 184.0 172.5 178.5
6 346 325.24 149.5 177.0 170.0 152.0 149.5 154.0
7 302.5 290.40 126.5 155.5 149.5 125.5 131.0 133.5
8 270 264.60 106.0 137.0 129.0 103.5 116.0 115.0
9 245.5 243.05
10 212 209.88
11 195.5 193.55
12 172.5 170.78
13 155.5 153.95
我在想,当时制定这些标准的依据是什么(是向苏联学的?)?高教1级比其他几类的1级工资都高,2级和文艺卫技同,3级又低于文艺卫技编辑类,这样定的逻辑是什么? 评高教1级难,评高教3级也比评文艺3级难啊。要评3级教授,不经大学后的“十年寒窗”想都别想,30不到评上文艺3级的却不少。
工程技术的1级为什么比其他几类1级的低?2级又比编辑、图博高,还是想知道理由和逻辑。其实卫生技术、文艺、编辑、图书博物、工程技术标准很接近,为什么不统一定一个标准?人为复杂化。另外,级别多一点,级差小一点,也能减少评级的矛盾,不知道当时定标准的是怎么想的。
由于标准的不同,引起了有些说法的混乱:如有的认为文艺3级为高级(同3级教授)参考图1,有的把文艺4级作为正高级划线,如退休年龄规定和中组部2000年“关于给部分老艺术家发放生活补助的问题,给予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之前文艺级别为1至4级的老艺术家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助”。
图1: 这张通知是发给全国文联的。
另外,到底文艺6级以上还是文艺7级以上为高级职称也有不同的说法,如果当时标准定的简单统一,就不会产生这些混乱了。
高校还有个高校行政工资标准,它和国家行政标准对应:高职(行)1级=国家行政6级,高职2级=国家行政7级,...。
研究员系统和翻译标准和高教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