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回顾 ZT 《共和国外交秘密档案系列》之一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现实, 是将来的历史, 我们不纠缠历史,我们创造历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这家伙懂中文,你就直接用中文回答吧!”

“中文怎么说?”

“只要回答三个字就行了!  ”

“是哪三个字?”

“就这三个字,你放屁!得连说三次!”

这对话的二人是时任国务院外办主任廖承志和外交部新闻司的日语翻译周斌。

一九八一年, 时年八十八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 庆龄女士与世长辞,中央成立一个包括当时所有领导人在内的高规格的 治丧委员会。

其后某日, 一个常驻北京的日本某新闻机构的记者致电外交部新闻司, 这记者问道, 说是社会上传闻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宋庆龄又结过一次婚,请予证实是否有此事。

接电话正是新闻司的日语翻译周斌,他接电话时,正好廖承志在场, 于是, 周立刻问廖承志怎么回答这位日本记者。没想到廖承志一听此事, 立刻火冒三丈,问是哪个记者提的这件事, 当听到是这家新闻机构的记者后,廖承志指着电话机,要周斌当着他的面立刻回答。

于是, 就出现本文开头那段对话,当周斌还在犹豫,并且询问是否能以一种比较委婉的外交辞令回答, 比如 “无中生有,造谣中伤”等,甚至说这是纯属虚构,一派胡言 等词句。

但是廖承志不同意,说你如果你周斌不愿说, 廖承志说他可以自己对这位记者说。

周斌哪敢, 于是便当场回拨电话给那位日本记者,那边一出声,连忙问道是不是真有这回事, 周斌便立刻奉送了“你放屁”这三字, 还重复三次!接着对方放下电话,廖承志则满意走出房间。

二天后,那个日本记者见到周斌后,问起那句“你放屁”的话,说是不是你们新闻司钱其琛司长批示你这样说的。周斌回答他说,批示作出这样回答的领导,比钱司长位置要高出很多,那位日本记者听了好像明白了这领导是谁, 便知趣的不再问下去了。

还是这个周斌,年轻时正逢文革,七十年代初陪同廖承志出访日本,东京警视厅除安排一辆警车开道, 还安排一名警员坐在副驾座位上,一上车, 周斌以为他懂中文,便和他用中文寒暄, 谁知这家伙用日文回答,说是不懂中文。周斌就这样认为这个警员不懂中文, 于是他就在车里问廖承志国内的一些敏感话题,廖承志没有回答他, 而是把话题扯开了。 正当周斌还想继续问 时,这时对面驶来的小货车突然径直朝廖承志的座车冲来,司机立刻应对,化解了一场惊吓。正是因为极度紧张,车里的人都 吓的不轻,而那个坐在副驾座位上自称不懂中文的警员, 竟然脱口而出的是句标准的京片子 “好险啊! ”

说时迟,那时快,廖承志拍拍那个警员的肩膀, 说你的北京话说的太漂亮了, 比我这个广东人说的还准, 那个警员苦笑一下,沓拉着脑袋,直到了目的地下车,都不发一言。事后, 廖承志对周斌输,这警员一方面工作是保护我们, 另一方面工作就是等着我们嘴里说的,比如刚才你问的那些事, 他一开始声明说不懂中文,就是想让我们放心的说, 他准备接受这送上门情报。

这一切,把周斌看的和听的目瞪口呆,日本人在收集情报方面的细致, 用心和千方百计, 真的是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另一件事, 田中访华前二周,以小坂善太郎等二十多自民党资深国会议员访问北京为期打前站,按照计划安排,第二天晚七点, 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欢迎款待客人。 到了这天下午,礼宾司司长韩叙突然把新闻司的人员召集起来,说是根据可靠情报,今晚出席的宴会的日本客人中,有人暗藏和身上带着“家伙”, 妄图利用宴会, 制造恶性事故。 (那时,这么短时间不可能找到金属探测仪, 即使找到, 也不能对客人使用)

为保险起见,规定参加宴会的中方人员, 采取人盯人战术,分析了人员名单,对可疑的人员至少有二双眼睛盯着,对几个人员实施重点看护。 结果是一场虚惊, 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事后情报整理分析, 还是认为不能排除这个可能,因为情报的来源,绝对可靠, 只是最后没有发生。

说件坊间关心和流传的关于中国放弃对日赔偿要求的事,两国复交谈判前 , 日本方面仍然担心万一哪天两国关系恶化时,中国有无可能以当时中国立法机关对此未予审议和批准为由,重提索赔要求。 为此, 中国政府在最后的建交声明里表明了立场,同时,中国也没有按照日本方面要求建交声明以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形式来认可。 但是, 这只是政府之间的声明,民间赔偿不在此列和受此约束。

(我曾见过原居住在德国的犹太人向战后的原西德政府以民间赔偿的形式,要求偿还犹太人在 纳粹统治期间遭受的财产损失。某位犹太人开出的赔偿清单16开本的账册。账册共有有六大本, 从几付鞋带,几个木夹子开始,单项品种超过有几千种。我问,是否得到全额赔偿,回答是分文不差。)

最后,还原一九七二年九月田中首相访问北京,下飞机 后,他和周恩来握手时的对话,

“ 我是五十四岁当上日本首相的 田中角荣,已经当了快三个月的首相,请多关照。”

“ 我是五十一岁当上中国总理的周恩来,已经当了二十三年,请多关照。”

这就是两国政府首脑最初的相互问候和致意。

本文引述的档案材料权威性的回答了二个问题,读者自行理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