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1949年,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从1949年开始,中国大陆出现了一些带有强烈政治色彩或火药味的名字。本文所说的中国人的名字,只限于大陆的中国人的名字。
从我进托儿所、幼儿园开始,至小学、中学,乃至工厂,我的同学和同事中有许多“解放”、“国庆”和“建国”之类的名字。
1949年共产党攻陷上海,所以我的同学中有“沪生”和“申生”。此外,同学中干部子弟的父母们转战大江南北,戎马倥偬而居无定所,所以生的孩子往往与地名和战争有关,我的同学中便有“杭临”和“战生”。这些都是我同学真实的名字。此外我还见过“张淮海”、“李辽沈”和“王平津”之类纪念三大战役的名字。
不久后朝鲜战争爆发,比我低几年级的同学中则有许多“抗美”、“援朝”和“中朝”。我在长春拖拉机厂工作时,就有两位“吴抗美”,一男一女,为了区别,必须说明是“男吴抗美”还是“女吴抗美”。
在中苏友好年代,又出现了许多与苏联有关的名字,如“苏强”、“苏宁”和“苏维”之类。有些干脆就直接借用俄罗斯名字,如“安娜”、“妮娜”、“娜拉”、“娜娜”、“妮娅”,乃至“卓娅”、“舒拉”和“保尔”(柯察金)。
大跃进时期,全国大炼钢铁,放粮食高产卫星,口号是“十五年超过英国,赶上美国,于是便出现了“跃进”、“超英”、“赶美”、 “万斤”、“丰收”、“高产”和“志钢”、“铁生”之类的名字。
反右和三年饥荒实在乏善可陈,好像没有出现过什么有关这两段历史的名字。然而不久之后文革爆发,中国便开始出现了大量匪夷所思的名字。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宋任穷的女儿宋彬彬给毛主席戴红卫兵袖章,毛不喜欢文质彬彬,说了“要武嘛”,于是宋彬彬便改名“宋要武”。为了对伟大统帅表忠心,许多成年人改名,还有许多新生儿取名带“东”字,如“卫东”、“向东”、“学东”、“庆东”、“继东”、“伟东”、“怀东”、 “爱东”、“朝东”、“念东”、“崇东”、“东方”和“东东”,至于单名的如“张东”、“王东”、“李东”和“赵东”更如过江之鲫,不计其数。
在红色恐怖笼罩之下,许多人的名字里带“红”,如“红卫”、“红军”、“向红”、“永红”、“继红”、“爱红”、“卫红”、“勇红”、“全红”、“学红”、“红旗”、“红星”、“红光”、“红日”、“红天”和“红兵”。此外,“向阳”、“朝阳”、“文革”、“永革”、“继革”、“卫革”、“革命”、“为民”、“爱民”、“为群”、“爱群”、“向群”、“爱军”、“学军”、“向军”、“拥军”、“卫兵”、“学兵”、“向党”、“党生”的革命的名字更比比皆是。
我在工厂的一位师傅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大东”,小儿子叫“二彪”。后来林彪出事了,他去掉“彪”的三撇,小儿子便成了“二虎”。这可不是编的,是真事儿。
最近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令计划,他家兄弟姐妹的名字居然是令方针、令政策、令路线、令完成。这些名字使我愕然,如果政治词汇可以命名,那么令家的第三代岂不是可以叫“令反腐”、“令倡廉”、“令打虎”和“令灭蝇”?
以此类推,如果将的百家姓跟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关键词搭配,中华民族将成何体统?
赵革命、钱造反、孙红卫、李文革,周斗私、吴批修、郑文攻、王武卫,冯上山、陈下乡、褚反帝、卫反修,蒋焚书、沈坑儒、韩毛著、杨语录,朱捍彪、秦卫东、尤批林、许批孔,何社教、吕四清、施抄家、张批斗,孔学工、曹学农、严大庆、华大寨,金立新、魏破旧、陶吐故、姜纳新,戚炮打、谢批斗、邹审查、喻隔离,柏划线、水清队、窦一打、章三反。
名字首先是用来识别人的,其次才是寄托父母对子女的希望,所以最好的名字是不重名或少重名。中国人的传统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不禁猜想,文革中改名的那些革命派,不知道有多少改回父母给起的原名?
(作者:胡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