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部队情结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早晨的落花一样新鲜美丽,但很快就会枯萎消失。只有拾起来并风干保存它们才能留芳久远。
现在已经是国内的八一建军节了。本来以为出国这么多年了,国内的一切都已经离我远去。就算每年频繁回国,也是以回乡异客的身份挑剔但又包容着已经不习惯的一切。但两天前和老妈的通话以及这两天城里阅兵视频和讨论的高潮再次勾起我从小就滋长出来的部队情结。
老妈在电话里问我到底哪天到家,说是家里发了肉票,菜票和副食票,她吃不完。以往的八一节不发东西的,这次可能是90周年大庆吧。记忆里一到八一节,老爸就在单位里会餐。胡吃海塞加海饮,晚上回家可以不吃晚饭了。近些年好像开始发点小钱,以示庆祝。
我的部队情结开始于记事的年龄,三岁左右?小时候一到周末父亲就常带我和弟弟出去,有时也和邻居的父亲小孩一起。那时部队的穿军装不能抱小孩,所以父亲总是换上便衣和我们出门。有时穿着军装上街还会碰上各种问路的,或者打听事情的。对方开口第一句永远是:解放军同志… 让旁边的我异常自豪。后来进了总政幼儿园全托,世界里每天满眼都是穿军装的,我们反而是少数的小老百姓了。
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和父亲去他的一个朋友家,家里夫妇二人加上四个孩子都是穿军装的,站在那里快一个班了!我当时好生羡慕,参军的愿望一直延续到初中。初二的时候父亲又带我来到这个朋友家,希望对方能把我收了当小通讯兵。要不是老妈反对我14岁就离开家了。上高中以后院子里的同龄人有点门路的都参军了,在当时看来去部队总比插队强。我家邻居顾城的父亲游说我去总后文工团当报幕员,既可以穿军装又可以不插队,很诱惑吧?我妈一口拒绝。
中学期间开始流行穿军装。父亲用他自己的男式军装为我换了一套女式的,我美滋滋地穿着去学校,一直穿到大学毕业。刚开始非常招人羡慕,毕竟能穿上地道军装的是少数。我的同学就借了我的衣服去买料子找裁缝做,但那料子怎么看都不一样。其实那时的军装几乎没什么样式,上衣偏肥,裤子就是一又短又肥的大免裆裤。当我大学毕业后还傻乎乎地穿着军装的时候,已经被人看不起好几次了。那时已经流行筒裤,我的装束连农村人都不如。
我生长于部队大院一直到去外地上大学,又在象牙塔里呆了四年。给人的印象说好听了是单纯,还有点傲。说难听了就是傻,不懂人情世故。报考大学的时候也报了军工学校,怎奈被更靠前的学校录取了。毕业分配时按照父母的意愿全力争取回北京,也就没有去争取部队的名额。从此以后一切参军的机会与我彻底失之交臂,这个部队情结也就伴随着我的生活体现在其它小的方面。
我曾经非常喜欢军旅作家的文学作品,像王海翎,毕淑敏等女作家的文字。唱卡拉OK的时候我一定会选几首军歌,如军港之夜,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等。出国这么多年,在外面碰到北京老乡不会让我激动,但碰到一个部队子弟却会给我带来欣喜,我一定会接着问哪个部队的,北京哪个大院儿的?你爸以前是几野的?就因为我们部队子弟有一种特殊的,独特的,圈外人没有的,因成长环境造就的气质,还有就是只有我们之间可以互译的交流密码。
祝中国有个强大的军队,祝父亲八一节快乐!
雪中梅 发表评论于
我的老父亲也是当兵的,17岁时离开了家。在打长春时负了重伤。一直很崇敬老父亲,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在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里冲锋陷阵,在地方建设上也不负人民的希望。平安是福。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白熊from北京' 的评论 : 军训的经历咱也有,70年代北京郊区的高炮连,刚打完越战不久。
白熊from北京 发表评论于
说到从军经历,咱有两个月的军旅生涯。
66年文革开始那年,北京市委把中学生送到驻石家庄的 27 军军训,军训了一个月。文革后上大学又去驻保定的38 军 军训,时间也是一个月。27军和38军,在六十年代的解放军里可谓王牌里的王牌。觉得过足了当兵的瘾。这两个月不比在那些杂牌军里混上两年强吗?那会儿,就觉得若解放军都像27-38军,还有对手吗?
海湾战争时,看电视转播美军的空地一体战,精确制导的炸弹,才体会到军队光有精神,物质力量跟不上,只剩下挨打的份了。所以,强军之路永无止境。爱这支军队,就是希望它更强,是为了在为来战场上的胜利,而不仅仅是在过去和平年代里的温馨记忆。对吧?
PLA老兵 发表评论于
拥军爱民先道个好!
有过军旅生涯的人多把那段经历看得比其它任何经历都重,这可不仅仅是额个人的感觉。
90阅兵那天接到黄寺一战友的微信,直喊“提气”。
虽然…,但也不得不承认,大院出来经过基层连队成长起来的人多了去,许其亮马晓天丁一平张友侠(参加过对越作战)刘卓明(辽宁号入列交接仪式上坐在胡锦涛后面),陆军野战军的恐怕更多...... 还有电视军事节目中的嘉宾尹卓宋心之金一南 ...... 更别说那受阅队伍中的后继人张昊陈浏 ......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wzgp99' 的评论 : 空军大院可有我的熟人,世界又变小了。祝老兵八一节快乐!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wzgp99' 的评论 : 说起空军,我倒想起来我弟弟也曾被我爸逼着去体检。但他怕吃苦,就说看不清,听不清等等,就被刷下来了。还是你有抱负!
wwzgp99 发表评论于
《回忆参军路上的一波三折》,发在我的博客里。我是北京空军大院69年的兵。
wwzgp99 发表评论于
看了你的文章,受到鼓舞,我也在建军节写了我的回忆,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山地' 的评论 : 看到很多人PS军装,是很漂亮。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oach1960' 的评论 : 教练倒是一针见血。问好!
山地 发表评论于
我老婆也老遗憾没当过兵的,昨天她还说网上有一种软件可以PS军装。她觉得军装漂亮。你运气好,还穿过真军装。
coach1960 发表评论于
楼下白熊老兄说的“接地气”具体是指哪些?呵呵,军队大院出来的孩子牛哄哄是免不了的,本事不如人还嘴硬。。。过了这一关大概就是接了地气吧。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Vince0803' 的评论 : 是的,黄寺儿幼儿园。
Vince0803 发表评论于
黄寺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白熊from北京' 的评论 : 部队子弟也不乏插队之人,红二代更特权吧!从小就是北海幼儿园,然后是皇城根小学,北京四中,北大。插队的没多少吧。军二代接班的也不少。
白熊from北京 发表评论于
部队大院是个土围子,与保留者浓厚的与世隔绝的气氛。部队干部子弟自我感觉特别好,可是脱离现实生活。在文革年代,参军是一种特权,军营锻炼虽然培养人,很重要,但是缺憾的是,培养不出接班人。你看,习近平是干部子弟,去插队了,接了地气,成了接班人,这不是偶然的。反观从部队大院里出来的,去部队锻炼的,知名者也就是些军旅作曲家,作家...。和平年代的接班人只能来自脱离了这个小圈子的,接了地气的红二代。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明思念' 的评论 : 多谢支持与分享!这也许就是我们共同的沟通语言吧,共同的经历和感觉。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没有对错-只有过客' 的评论 : 多谢指正!我只仔细读了正文,却忽略了标题。
明思念 发表评论于
我先生年青时就参加兵团,他对部队情有独钟.平时在网上时常阅览军事新闻.关注军事发展,武器装备.他经常会回忆年轻时在兵团的点滴事情,那时穿着即便不是正规编制的军队衣服,也会引来周围人羡慕的眼光.他昨天也看了阅兵视频.你博文里提的一些事情我感到很亲切,因为他常常告诉我.让我们共祝中国有个强大的军队! 谢谢分享.
没有对错-只有过客 发表评论于
应该是【我的部队情结】吧!
城里部队大院的孩子或许能凑成一个加强团。
台湾眷村孩子的故事也是一道风景。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ng' 的评论 : 对了,他的作品我都读过了。因为是男作家,里面的主角总是那个方言,不如女作家的有共鸣。不过部队男孩的痞倒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多谢来访!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又见晓青,问好!你这一说我更后悔没当兵了,少了一个崇拜者!
cng 发表评论于
你如果读王朔作品肯定会感到亲切。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太羡慕你了,从小就羡慕部队大院的。你要当兵了,我会更崇拜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