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刘晓波。记得这是在85,86年间,导致胡耀邦下台的那一次学生运动。我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高校工作。我们的学校刚刚复校不久,还未开始招收应届生。所以学生运动也没有波及。有一晚,我实在按耐不住好奇心,就独自去了人民广场。昏暗灯光下,聚集了很多人。有人不时地带领着呼喊口号,可是却没人出来演讲。突然,身边有人发现了我衣服上别着的红色校徽。他大声说,你是大学来的吧!你给我们说!当时在场的人群都期待着有人站出来。唰一下的他们全部坐下,我就自然的突兀在了中间…… 记得我当时慷慨激昂的表示,想抛砖引玉,和有识之士辩论时局……之后,又有不少人三言两语,引来阵阵掌声。这时,有一个人走到我身边,悄声对我说: 今晚这里都是市民,并没有学生,叫我注意便衣。他把我引向他那群人。就是那晚认识刘晓波的。他们几个都是来自北京高校的,来往于几个主要城市,了解学生运动的情况。刘晓波说话方式有着北京人的那种大气。但长相比我们这些同龄人老成,有些老谋深算的样子。多少年后我一直坚持这个评价: 当年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北京的侃爷加一个绍兴的师爷。因为学生运动而被人称道颂的“北刘南朱”。“刘”是刘晓波,"朱"则是我的同窗老友,所以能经常从侧面多了解一点刘晓波。他是温文儒雅的人,在诸多血气方刚的刀笔唇舌之间,他是柔韧的。他总是设法在尖锐冲突的观点中找寻平衡之术。他的处境,就如我那晚在人民广场,所有的人都坐下(或倒下,或退却,或牺牲,或逃离……)只有刘晓波,突兀在中间!他没有惊人的学术成就,是因为他却想用学术的手段去改变政治的进程;他也没有举世的政治成果,因为他千寻百觅,却错失在不理想的时间点。逝者为大,逝者为尊,逝者如斯夫!借用孔子的话,作现代解释: 让我们追思如刘晓波这样的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