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医学院的浆糊好难捣呀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两个例子: 一湖南大学不要湘雅而被中南捡个漏, 二是上海第一医学院北复旦吃的一肚子不爽。
说白了, 这种合并就是捣浆糊好白相,浆糊捣得好有如交大加上二医,其实不合也是可以的, 不知那时哪个家伙非得说大学大学没有医学院就不是好大学。--转载者


上海医学帝国的挽歌:上医复旦合并恩怨                                   
                                                             2017-08-11                                         李卓吾                                         上海初高中讯息                     上海初高中讯息                    

2017年8月9日

上海初高中讯息第74期

图片来自网络仅作装饰 

上海医学帝国的挽歌

现代中国教育,打从民国就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学医的学生必须是最优秀的,必须是中学生里的佼佼者。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后一直到现在,这个传统仍然被很好地保留下来,上海最主要的2所医科院校,复旦医学院和交大医学院的大门只想高分考生敞开。当然,也不是每所医学院的分数都那么高比如上海中医大。

医科学校并不一定要依附于综合性大学,其实他们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比如说上海中医大就存在,但是邪门的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上海赫赫有名的上海医科大学却没有立足之地了!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说说上医。

我们中国人有传统医学,西方医学是外国人传进来的,医校自然也是如此,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建了协和医学院,这是中国最顶尖的医学院,德国人建立了同济医学院,耶鲁大学和中国人合办了湘雅医学院,而我们中国人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化医学院就是上海医学院了,当时叫做国立上海医学院。

解放后,上医仍然是华东地区的医学研究中心,由于医科学校有医教合一的特殊属性,所以以上医为中心,上海顶尖医院作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医学帝国。

好了,接下来就是那个比较尴尬的政策了。

1995年的时候,上医是上海第一所成为211的学校。

好景不长,不久中央出台了一批规定,一些部委不在拥有自己的直属高等院校,原本属于卫生部的上海医科大学一下子断了财路,那么上医有两种出路,要么和华东政法大学一样,把所属权转移到上海市这里来,华政在2000年从司法部直属变成了上海市市辖,连上海市重点大学都没评上。显然上医作为一个医学帝国不太可能走这条路,那么就只有另一条路了:

合并!

其实90年代非常流行高等院校合并,大专并大专并出个本科,本科并大专并出个211,上医如果能够和教育部直属学校合并,一方面能够保全自己的医学帝国,另一方面还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就当时来看,上海医科大学是上海顶尖学校,是和复旦,交大平级的,而北京的协和医学院是要比清华,北大还要牛得多的学校。上海有能力吃掉上医的只有交大和复旦,交大垂涎三尺,结果被复旦横插一脚。

2000年,也就是部署下方管理权的大限之前,复旦大学和上医合并了。复旦大学不仅得到了一所中国顶尖的医学院,同时也收编了上海大量的医院。

这绝对是强强联手,但是又有谁能想到:

上医的噩梦开始了!

上医本来的如意算盘就是挂一个复旦大学的牌子而已,也就是类似于挂靠办学的感觉,但是复旦大学是什么学校?那是中国最傲的学校,现在上医摆出一副看不起自己的感觉,那复旦大学可不是吃素的。

两校合并之后,领导班子变成了一套,等于是上医完全从属复旦,那么上医就失去了自己的人事权,行政权,复旦不可能允许自己旗下有一个独立王国,于是先把上医的名字摘掉,直接改成复旦医学院,然后把上医的科系大卸八块!

就这样,曾经纵横中国,享誉国际的上海医学院,被复旦大学通过行政手段彻底击溃,所有的荣誉都付之东流,就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在上医做了一辈子的老教授落下了苦楚的眼泪,他们死也没想到复旦大学竟然这么无耻,说来也是无奈,身在高等教育和医学这两个中国最成问题的领域之间,他们怎么就没有早点看清复旦色厉内荏的真面目呢?他们玩玩没有想到复旦竟然用“政治斗争”的方式消灭了上医的一切。

千言万语一句话:上医没了


 

改名风波

下面是一片来自《中国改革》的2003年的文章,大家看一下:

2000年4月27日,创建于1905年的复旦大学与创建于1927年的上海医科大学正式合并,成立了新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成为新复旦大学医学院。 

然而在三年后的新复旦大学枫林路校区——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的原上海医科大学校门上还挂着的却是“复旦大学”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两块牌子。 

教育部一位官员在总结高校合并的经验时曾说,高校合并的核心问题是“三子一情”,即牌子、位子、票子和“历史情结”。首先就是牌子,也就是校名,这是名分,也是无形资产,是你吞并了我,还是我们共同组建新校名。 

原上海医科大学和原复旦大学合并后首先碰到的也是这个问题,两校合并后新成立的大学由邯郸路校区(原复旦大学)和枫林路校区(原上海医科大学)两部分组成,新校沿袭复旦大学的校名似乎没有多大争议,但原上海医科大学被拆分,2000年7月27日组建了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的牌子从此从枫林路校区大门上消失了,这让很多原上医的教授职工以及上医毕业的校友们感觉心里不是滋味。 

在原上医以及附属华山、中山医院的一些教授们的强烈要求和多方努力下,合并两年后,复旦校方终于同意在校门口挂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铜牌。 

其实后来发生的这个校名之争在合并之初便可寻端倪。 

当初两校合并时,在合并大会后召开的原上医校区院士教授座谈会上,复旦校方承诺同意在“复旦大学医学院”校名后用括号注明“原上海医科大学”字样。 

据记者查阅教育部办公厅编发的2000年第33期《高教管理体制工作动态》文件,当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上海医科大学的知识产权不致流失。而上医的教授们则表示“括号中原校名保留的期限定在复旦医学院的成就超过原来成就的时候,让我们为尽快拿掉括号而努力。” 

是什么使教授们终于又念念不忘“上海医学院”这几个字呢? 

“挂这块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牌子,里面还是经过了一些曲折和风波的。” 
虽然并没有直接参与改名事件,病理学专家、博士生导师朱世能教授回忆起来还是有些激动。朱担任过近十年原上海医科大学副校长,现在是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对两校合并前后的一些情况有相当了解。 

朱世能认为,“当时有一些特殊情况,可以说是大势所趋,所以不能说两校合并就一定是个错误,但还是要承认,在合并工作上还是走得过于仓促了,之前准备时间不够,之后磨合得也不尽如人意。” 

“上医和复旦是两个学科形态和历史传统有很大不同的学校,医学学科有他自己的历史积淀和发展规律。也并不是强行划拨在一块牌子底下就能解决问题的。” 

朱世能说,就为了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这块牌子,这些老教授们通过各种方式向上面反映情况,不屈不挠。有一位任政协委员的原上医教授曾直接向当时分管文教的上海市某位副书记反映这个意见,这位副书记认为不妥,理由是“复旦”小“上海”大,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这块牌子本末倒置不伦不类。 

教授们于是开始发起签名,著名胸外专家,中山医院88岁的石美鑫先生领衔起草签名信,在征集得原上医以及附属医院600多名教授签名后,这封要求恢复上医校名的公开信还被寄往海外,通过上海医科大学波士顿校友会和西雅图校友会又征集到了200余名校友签名。 

“这这封最后征集了917名教授签名的信通过相关途径送到了教育部、卫生部以及复旦校长王生洪、党委书记秦绍德等处。”石美鑫并不介意跟记者提起这件往事。 

记者拿到了这封签名信,在信中教授们从上医的历史渊源、医学学科生态、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上陈述了6点更名的理由。 

不仅如此,教授们认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这块牌子决非本末倒置,里面的“上海”二字并不简单的是地名,而是一块人称“北协和、南上医”的著名医学品牌。 

信中质问:“既然武汉的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合并后命名为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解放前原湘雅医学院)与中南大学合并后命名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与四川大学合并后命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这些医学院都恢复了以前洋人们开办时用的校名,惟独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上海医学院校名却不予保留,实在难以理解为何复旦大学就无此雅量?” 

与此同时,秦伯益、陈灏珠、汤钊猷、顾玉东、闻玉梅、桑国卫、侯惠民、池志强顾建人等10名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向时任上海市长的徐匡迪院士上书,请求上海市委市政府“慎重研究,参照‘同济’、‘华西’、‘湘雅’等医学院合并后的命名原则,将原上医正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这些行动还是收到了效果。2002年4月9日,复旦大学召开校长办公会议,作出决定:为充分发挥原“上海医学院”无形资产的作用,“复旦大学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石美鑫并不满意这个结果,他认为名字虽然改了,但只挂了个牌,事实上复旦校方并不太情愿改名,所以更不愿意对外宣传改名这个事情。 

他的夫人,原上医病理学教授陈忠年说,当时复旦校方对更名这个事情内部传达了“几个不许”的纪律,包括不许宣扬,不许闹独立等,所以基本上很多单位都不知道这个更名的事情。“你看一直到现在,很多报纸提到我们的教授还是叫复旦医学院某某教授。”陈一边说,一边随手翻开一份今年6月23日的《文汇报》指点给记者看。 

“石先生是我的老师,原上海医学院老院长。你想连这样高龄的老先生都要站出来发话了,这一定是有理由的。” 

在朱世能看来,这些老教授们要求恢复上海医学院这块牌子,这个举动既饱含75年名校感情的历史情结,也意味着对两校合并三年来学科生态和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反思。 


 


 

二医大的勃发

虽然上医的名字保住了,但是上医被复旦大卸八块的事实却已经存在,上医没了,上医人还在,但是更让他们受不了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让他们灵魂受到折磨,精神崩溃的事情开始发生了。

他们最看不起的小阿弟,二医大要超过他们了!

这里要说二医大了。复旦大学把上医大卸八块,逼得上医走投无路不算什么问题,毕竟上医实力还在这里,理论上即使上医被复旦抄了老底,复旦医学院也应该继续是上海,华东,整个东南中国的老大才对。

倒霉的可不止你上医一家,协和医学院不也倒霉了么?不过协和最后竟然挺下来了!仅仅挂了个清华的牌子,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上医看了协和,真是如有心扎,他们也搞不清楚是自己没有协和那么强悍,还是复旦比清华更不要脸。

但是真正让上医人崩溃的还是二医大,甚至上医人已经到了自欺欺人不愿意承认交大医学院快要赶超他们的这个事实。

二医大也是211,不过是上海市学校,原本的上海市属高校90年代四大金刚之一(还有三所是上师大,上大,上理工),因为二医大的钞票是上海市政府给的,所以不受2000年大限的影响,继续自己开自己的。上医旗下有中山,华山,二医大也有瑞金,新华,那也是上海响当当的医院。但是从整体实力来看,二医大不算弱,但是和上医有很大的差距,这个事情是二医大老教授自己也承认的。

整个事情里最郁闷的是交大,因为上海交大本来一心想要吃掉上医的,反正闵行地皮那么大,上医过来绰绰有余,结果被复旦闹走了。那么交大还能下手的学校只有两所,一所是二医大,还有一所是二军大,前面有一军大下放广州的事情,所以真的要把二军大吃掉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二军大毕竟是军校,不是你一个教育部属学校想吃就能吃的,于是交大干脆把二医大吃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

2005年,交大,二医大合并。

交大显然是吸取了上医和复旦矛盾的教训,真的是给足了二医大面子,二医大大楼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铭牌都给一直留着。

而复旦和上医合并的根本矛盾在于复旦随意拆卸上医的组织结构,把上医的院系拆得粉碎,说白了就是玩权术,用行政手段彻底控制上医,让上医老老实实变成复旦医学院。但是医生作为社会精英,绝不会就此低头,矛盾冲突不断。
 

直到现在,复旦医学院的人只称自己是上医人,不是复旦人。

交大显然不想自己好不容易请回来的祖宗也和自己闹革命,你们不是想挂靠吗?好啊,就让你挂靠!不仅让你挂靠,交大连钞票都不出,交大医学院的经费仍然问上海市教委要钱。

如果说交大对二医大的待遇让上医那些老教授眼红,更惨的是二医大这根大腿真的抱对了,成绩也是蹭蹭蹭往上跑。

这绝不是左手打结还是右手打结的问题了。

我就这么说吧,华师大被复旦合并了,叫做复旦大学华东教育学院,上师大被交大合并了,叫做交大教育学院,现在交大教育学院和复旦大学华东教育学院要并驾齐驱了,老华师大的教授能不崩溃吗?

在2017上海高考里,二医大的录取分数超了上医1分,这在过去简直是天方夜谭,二医大的分数能超上医?火星什么时候撞烂地球?

没办法,这就是事实,一场失败的合并毁了上医,一场成功的合并成就了二医大。

当年湖南大学为何不要湘雅医学院?                                   

2017-09-24                                         掌上娄底通                     掌上娄底通                    

 


 

2000年即将到来之时,外面看来的世界一切是那么平常和平静,然而随着教育部的教育系统的内部传达通知,却掀起了湖南的高校间真正的风云。。。

在1999年4月上旬的一天,湖南省教育厅收到了《关于进行各地高等学校创新改革发展的意见》(内部资料,本人只是听这位高干说的),《意见》说,随着中央关于发展创新和人才战略的实施的精神的贯彻,教育部门将从1999年开始下半年开始进行高等学校的发展改革工作以及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首先将通过《意见》向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教育系统传达有关精神,要求各地进行根据《意见》的精神,拿出本地的高等教育以及民办教育促进的具体方案,然后报教育部备案并进行专家组意见评估!

湖南省教育厅随后开始进行省内专家组工作会议,并在4月下旬通过了专家组意见,同时并听取了省内拟进行改革工作的高校的汇报方案:当时的焦点几方:湖南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以及中南林学院都提出了初步的方案——当时的意见是以湖南大学为主体,把卫生部的湖南医科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并入湖南大学,组建新的湖南大学,使之成为真正文理综合的大学,作为省内第一扶持对象和省部共建的学校。另外,把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和长沙铁道职业专修学校合并作为湖南的工科老大,(中南林学院的方案未通过评审)将使湖南的高等教育实现类似北大,清华;复旦和上交类似的格局。

可是这个方案首先在湖大的党委会上就发生了很大的争执,当时还是校长的俞汝勤和当时的党委书记刘光栋首先反对,原因是觉得合并医学院校会改变湖南大学的学科结构,同时由于医学学科和农林学学科范围已经超出了所预定的综合大学的框架,所以不赞成合并湖南医科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而湖医方面的态度是最希望和湖大合并,但保留意见。尽管湖大的这次党委会上,许多的院系主任极力赞成同湖医和湖农的合并,但是却仍然无法改变湖大书记和校长的想法,故方案搁浅。同时刘光栋和俞汝勤的关于在现有学科基础上适当延伸和加强热门学科的方案被强行通过了,就是后来合并的湖南财经学院,以及两年后被迫再次并的湖南计算机专科学校。

而与此同时的是另外一主要方——中南工业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的合并在铁道部和教育部的协商下已经初步达成了协议,铁道部将以下放化归地方管理的方式同时拨给湖南省政府2亿,作为对长沙铁道学院的地方化归的安置费用。当然这些都是过场,既然有教育部和铁道部达成的协议,湖南省政府后来又把这笔钱原封不动的给了后来长铁的新主——中南。

同时,由于湖大的最后决议方案中没有湖南医大,所以湖南医科大学的归属就成了当时的一个焦点,卫生部当时明确表态原来所属的几大重点医科院校(包括后来的华西,同济等)将同样采取直接化归地方管理的方法将这些院校推出了部署管理的行列。而此时如果湖南医科再没有院校可以选择同其合并的话,那么它就将面临着降级为地方省级院校的危险了,对于一个由美国耶鲁一手创建于1914年,在民国时期被称为“北协和,南湘雅”的著名医学院校来说,这个结局恐怕是最糟糕和最不愿被看到的了,出于这种情况,当时的卫生部又同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进行了协商,同时当时中南工业大学也极力希望能够与湖医联姻,所以后来的专家会再次对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没有包含长沙铁道专修学院)的合并事宜进行了论证,结论是三校学科互补,竞争结构不大,同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小重复建设,因此通过了这一论证方案,随后送交三校党委会讨论,在三校当时的三部委达成初步协议情况下,这个方案最终获得通过。随后在5月中旬,两校的两个方案同时上报教育部和各相关部委,同时报湖南教育厅备案。

至此,湖南高校变革的格局已经定型,分别是:湖南大学同湖南财经学院的合并方案,以及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的合并方案。湖南高等教育的风云变革开始来临,两个方案都在等待最终的审批,而此时湖南高校的风云之争才刚刚开始。。。



第一交椅之争:中南?湖大?

经过漫长的将近一年的审核和论证以及最后审批,中南和湖大的最后改革方案终于在2000年得到了答复,双双获得了教育部的批准。并分别在2000年的四月进行了合并组建仪式,新的湖南大学和新生的中南大学的成立,标志着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然而,谁曾料想到在这欢庆喜悦的背后却是“暗潮汹涌”:以湖南省的当初的规划是两个院校的优先级别是有的,本来的打算是以湖南大学为综合龙头,中南大学(当时还未定名)为工科主导,两校互相扶持和互补发展。但是,湖大党委会的决议却改变了这些原来的战略计划,两校在合并之初就显现出了日后难以协调发展的难度。湖南省作为中部地区教为发达的省份,扶持崛起一所能够挺进10强的高校是符合当时的愿望的,另外湖南作为全国高考大省的特殊地位,也使得湖南省极为希望能够有一所一流的院校可以减轻起省内的升学的压力。但是凭湖南目前的科教水平和经济实力,想要把新生的中南和湖大都同时扶持成为国家一流的重点大学,这个情况是很勉强的,应该说是很难的,那么到底是要扶持中南成为一流还是湖大呢?

到此,很显然湖南教育厅已经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浮现,第一交椅之争也正式地被抬上了桌面——中南?湖大?

如果此时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的话,那么可能今天为止,湖南省政府仍然无法确定到底是将第一交椅的位置给谁。可是应了那句老话:造物弄人!在2000年的这次合并风前,湖南大学在湖南省内一直是坐着第一把交椅,因为其是比较综合的院校,因此湖南大学在合并前一直是报考湖南学生的首选;但是合并后,随着专家递交给湖南省教育厅的评估结果来看,中南大学的学科整体实力已经不再在湖大之下了,甚至有超过的方面(当时的专家组由于对中南合并的前景的保留)。这个报告让湖南教育厅很是为难,不知道如何向省政府写报告,故而一再的推延了对两所新生院校的评估报告。

可是,即使是这样也还是出现了令当时两个学校和湖南教育厅非常吃惊的事情:2001年,在两个学校新组建的第二年,教育部就组织进行了“2001年度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在这次评选的结果中,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这两个当时还被湖南省教育厅以及普通专家眼中是难分伯仲的学校,竟然在这次教育部的权威评选中出现了很大的距离:在这次评选中以前湖南的老大,在这次评选中获得了2个国家重点学科,如果是这样单纯的看,那么湖大或许还可以保住脸面,更可能还得到人们的赞许和默认,因为到底几个重点学科才算强这没有标准,如果不是中南的比较的话。

然而在这次评比中,新组建并没有被十分看好的中南却在这次评比中拿到了17个国家重点学科,整整是湖大的8.5倍。这着实撼动了这个湖南高等教育界和还在犹豫中的湖南政府,但是就凭这些也只是给这些专家,政府部门和教育界一个暗示,表明中南和湖大在湖南的地位和发展问题已经不想原先设想的那样简单了,但是这些仍然还没有撼动人们心中湖大是第一交椅的念头。

但是,时间并没有停止,关于中南和湖大到底谁是第一把交椅,到底应该优先扶持谁的问题依然困绕着湖南。可是就在从2000年中南和湖大新组建到2003年这么几年来,各种官方数据评比的结果是一个接着一个,一个个更让湖南省困惑,难道以前的格局现在不在了?中南和湖大到了要重新洗牌的时候了吗?然而,事实开始一点一点地证明了这些,随后出来的官方权威数据(国家三大奖,科研经费,985工程,31所副部级,两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等)各种各样的数据都表明湖南大学以前的这把第一交椅到了不得不让出来的时候了,虽然无奈,虽然不情愿,可是事实已经出现在眼前了。这里可以举个挺黑色的例子,在2002年以前,湖南的各大报纸和电视台在出现需要同时报这两个学校的名字的时候总是先湖南大学,后中南大学;可是到了2002年年中后,首先湖南的报纸就出现了端倪,把湖大和中南的位置掉了个个,紧接着2003年初一过湖南的电视台也开始把这两个学校掉了位置。。。这不能直接说明什么,但至少从侧面表明原来那种把湖大作为第一交椅的观念在人们的心里已经开始有所变化了。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4年之久,两校就在这样的非主观竞争中逐渐开始出现了档次距离的拉大,尽管现在两校一直未对社会上流行的三大排名表态,但是湖南的新闻传媒却并不为所动,当然想其他地方一样全文转载这些排名,很显然这个东西的冲击是直接的和深远的,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各种新的说法,对两校的看法和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学校间出现了变化,以前那种要留在湖南念书就去湖大的说法开始变了。而在这些变化中一直慢慢地观察和不停修订计划的湖南省政府也开始理出了一些头绪。。。(注意以上几段和这段纯粹是对比说明比较,无诋毁任何学校的想法,数据来源全为官方权威数据,并非来自所谓的三大排名等有争议的地方)在这样的背景逐渐明朗的情况下,湖南省政府终于作出了最后的决定:改变原来的策略,“现在以中南大学作为湖南高校的龙头,全力支持其发展,挺进全国一流重点大学,为湖南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湖南省长周伯华在中南大学的关于推进湖南省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讲话》—潇湘晨报)。至此,湖南高校第一把交椅的易位已经成为现实,尽管在这4年中各种说法和现实数据已经表明,易位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但是只要没有官方的正式说法,大家就只能猜测。然而,湖南省长在04年初代表湖南省政府在中南的那番讲话却一下子给了湖南的高校一个重磅炸弹,它意味着湖南的官方已经正式定下了基调就是:湖南将以中南为核心,将把中南作为湖南头号种子的地位来把全力扶持它进入全国一流的行列,而此时所有湖南的高校都清楚这番讲话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选择到中南去做这么一个报告讲话的含义。

以湖南目前的实力,要支撑两所学校成为一流水平的重点大学是不现实的,所以省长的这番讲话等于就是告诉了湖南所有的其他学校,中南成为了湖南确立的唯一一个可以得到全面扶持的学校,也是唯一有希望代表湖南成为全国一流重点大学的学校。其他学校必须另外寻找机会了。到湖南省长的讲话发表开始,湖南第一交椅的新主就算正式即位了,在实力和事实面前,湖大被迫交出了第一把交椅,因为湖南省长的讲话逼得它下台,同时也扶持中南上了台。至此,湖南高校合并风云的第二出之争就落幕了,第一交椅易位成了这段历史的结局。

有关湘雅并入中南而没并入湖大的种种

真正的事实是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湘雅医学院合并成为新的湖南大学作为湖南一流推向全国,去和武汉大学争取国家985工程的首批9校预留中部的唯一名额。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长沙铁道职业专修学校合并组成一个新学校,作为湖南的工科龙头做大做强。而湘雅本来最愿意和湖大合并,但是要求品牌独立即要求名称是湖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而不是湖南大学医学院,保持独立财权和人事权以及附属医院的独立控制权,把新湖大的正校长或书记一职中让出一个给湘雅领导。

当时的领导校长俞汝勤,书记刘光栋反对,后来接任的校长王珂敏也不愿意放权,而湖大绝大所数中层领导是希望合并的,但是没办法无法改变湖大书记和校长的想法,故方案搁浅,而领导的有关在现有学科基础上适当延伸和加强热门学科的方案被强行通过,通过的方案是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财经学院合并而成新的湖南大学。

但是遭到湖南师大坚决反对,当时的师大重量级校友在省里的领导们也反对。师大借机拉拢湖南教育学院、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和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湖大领导合并方案彻底失败。

此时湘雅的地位很尴尬了,而中南工大黄伯云校长反对湖大一家独大,亲自带一批老教授以离开湖南为要挟,去省委省Government静坐示威,黄本人凭借和教育部长周济的关系向省里施压,并且亲自上门拉拢湘雅给出一切条件满足湘雅,并让出后来中南大学校长一职给湘雅校长当,自己去做常务副校长。至此湘雅顺利和工大合并,实力雄厚的湖南医科大学变更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雅的校长坐了新生的中南大学一年校长后被以经济犯罪的理由法办..至此,黄伯云重新执政,湘雅的实权也一步步收回到,事实上以中南工大为主体而非三校平等的的中南大学的手上。。。

中南大学的发展数据上是有目共睹的,当然也在事实上也创造了很多成果。这个和合并后湖大还有中南大学的后来的形式变化时有极后湖大还有中南大学的后来的形式变化时有极大的关系。也决定了省里的政策倾斜一再给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是同样是部属,但是首先是湖南省的大学。所以关键问题是这么多年省里真正有效的各方面的支持政策根本轮不到湖大。比如征地,湖大200亩,中南2000亩;就这么点地,湖大拆迁拆了多少年,至今几个钉子户还没搞定,传说中的天马西的新校区只有综合楼和软件楼。。一条路谈判了5年没有结果,反而换来的是年年依旧频发的交通事故..可是中南呢?发展要政策有政策,要资金有资金,要人脉有人,脉新校区早就投入使用了,合并的三校真正融合加强了.湘雅医院的新医疗大楼正式开始运行国内最大,那对老百姓是什么影响?实实在在的利益!湖大没有抓住机遇重新崛起,反而地位不保。后来的继任者也不会迎合主管部门胃口...祸害了湖大前途,至此一步步开始落后,也偏离了后来湖大中南效仿天津南开天大的模式,导致不平衡发展加剧...

一度让人欣喜的是,湖大这头熟睡的雄狮,正在慢慢醒来..但事实上情况没有这么煽情和动人。。很多时候,这头熟睡的雄狮确实是醒了,但只是看了看(身后的千年光辉历史),又睡了。。。

所以,当再一次醒来时,会发现人们其实在前面呢,而且已经被甩的越来越远,想追却越来越难。。

PS: 

……
在民间,周济被戏称为" 洲际导弹"。

……


最后湖大13年申请临床医学专业,人家白送一个超级医学院你不要。。。

医学院、特色学院的建设工作
(1)组织湖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设置申请工作。撰写并向教育部提交了《湖南大学增设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申请表》、《湖南大学增设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报告》共计4.9万字。起草了《关于恳请长沙市政府批准长沙市中心医院等市直医院为湖南大学附属医院的请示》(湖大行字【2013】9号),2013年7月31日,市政府下发了《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沙市中心医院第四医院分别列为湖南大学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函》(长政函【2013】98号),起草了《湖南大学关于请求增设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函》(湖大行字【2013】17号),7月27日,省卫生厅下发了《湖南省卫生厅对湖南大学申请增设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意见》;起草了《湖南大学、长沙市中心医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向教育部递交增设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报告前签订合作协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