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曾经的罪渊之地 Cabramatta 今日的悉尼“越南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探访曾经的罪渊之地 Cabramatta 今日的悉尼“越南府”
 
听朋友说悉尼西南的 Cabramatta 是个越南人聚居区,很有特色,非常热闹。
 
悉尼华人喜欢把Cabramatta称之为“越南府”,俺听起来觉得很有味道。不叫它“越南街”也不叫它“越南城”偏偏爱称其为“越南府”很有中国味。
 
这个周末俺兴冲冲地乘坐火车来到离悉尼30多公里的 Cabramatta“越南府”。
一下火车走出车站,那个“人丁兴旺”呀……就甭提啦!满大街的亚裔面孔,鲜见有当地“洋人”。
 
不远处一写有“天下为公”的大牌楼高高矗立,初看俺以为是进了“中国城”啦!
 
“越南府”大街小巷商铺林立,中、越、英文店牌煞是醒目。
 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却整齐干净,秩序井然。

 
越南热带水果香蕉、芒果、菠萝蜜、榴莲、木瓜、西瓜等色泽靓丽,新鲜噴香,店主不时用越南话招揽过往顾客。
 
杂货店日用小商品五花八门,堆放罗列在店堂及过道货架上。一顶做功挺好,造型标准的牛仔遮阳帽仅售3刀。俺毫不犹豫地买上一顶,当即戴上。

 
越南牛肉、炸鸡米粉店,顾客盈门排成长龙。
小巷子里的咖啡馆座无虚席,法国风味的面包糕点,袅袅飘香。
 
路人摩肩接踵,广场上一组身着越南民族服装的越南女郎,手持话筒在音乐的伴奏下唱着越南歌曲,伴舞女孩舞姿翩跹,一派歌舞升平和谐景象。
 
眼前这一切让俺感觉这个“越南府”,绝不像悉尼人传说中的“危险”需小心前往的地方。
 
说到 Cabramatta“越南府”,它有本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血泪史:
42年前 Cabramatta也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的见证者。
近100多万“南越”华人,以每人十两黄金一个船位,向越南政府“买”了逃亡之路。
这些越南华人举家漂浮在公海上,随洋流漂移,如同浮萍,自生自灭,据说有近10万人丧生于大海。幸存者分别被东南亚各国搭救。
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四国按比例分批收留了这些幸存者。
澳大利亚当时收留了10万越南难民集居于 Cabramatta 及其他各州。
 
死里逃生的越南华人,到达澳大利亚时多数人已经身无分文,山穷水尽,穷困潦倒。
10万之众难免鱼龙混杂,这个地区毒品黑市随之猖獗,犯罪率居高不下。因此 Cabramatta 在悉尼变得臭名昭著,被认定是不安全的危险之地。
 
几十年来随着第二代越南华人的出生成长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 Cabramatta 治安情况明显好转。
澳大利亚政府同时招聘了越裔警察,对地区治安管治更人性化,深获当地居民欢迎,大大减少了因语言,生活习惯的差异而引发的矛盾。

 
这次实地探访悉尼“越南府”,给俺留下深刻印象。曾经的罪渊之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思考。
























 
 
东裕德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茅斌骚客' 的评论 : 您这样解释是对的,我的那位朋友没有住过那里且是东北人。谢谢!
茅斌骚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东裕德' 的评论 :
主要是我们在那里生活了很长时间,华人主要是以广东话为主,府,埠(粤音浮)音不一样。我们叫越南埠(粤音浮),而不会叫越南府,有区别的。早期4大埠,现在Campsie已经不属于了,只剩下Bankstown,Marrickville和Cabrmatta,所以不可能叫越南府的。
东裕德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茅斌骚客' 的评论 :谢谢朋友留言,从地名看“埠”与“府”前者更妥。俺因为是根据老悉尼朋友写下的地名为准故用了“府”。另外越南有个著名的战役叫奠边府战役,故俺更觉得应该用“府”了。谢谢朋友质疑指正!问好!

茅斌骚客 发表评论于
是越南埠,不是越南府。
东裕德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茵茵梦湖' 的评论 : 谢谢茵茵,您说的对,新到一个地方是应该了解一下各个层面的情况。我最近正在安排这个计划。
东裕德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海外越南人多数是华人,所以越南城充满中国味。
茵茵梦湖 发表评论于
您终于深入民间了,之前看您几乎只去绮丽美景之地。
我来到新地方,听说哪个地区敏感,就先去转一圈,也没什么嘛,心里踏实了不少。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好多片片啊,芝加哥的中国老城也是越南城。
东裕德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UDIEMI' 的评论 : 是吗?我是大白天去逛了逛,感觉一切太平安详,没有想到晚上依然如故啊!难道至今没有“摘帽”?牛肉米粉的价格我觉得比我们附近便宜许多啊!谢谢你提醒。问好!
HUDIEMI 发表评论于
你是没晚上没在火车站附近,贩毒的一般晚上出来活动,卡市已经不如以前了,牛肉粉味道一般不说,价钱都比别的地方贵了五块以上,让他们多给个碗竟然要收钱,骗骗游客的地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