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账单

    众所周知,美国医疗费用昂贵,保险制度复杂,各有各的优劣之说。对于我们小老百姓来讲,我们有能力关心和有权利做出选择的只是每个月要付的医疗保险和每次的看病账单。

    前一阵我脸上靠近眼睛内侧的部位长了一块小白斑。后来虽然面积没有扩大,但是慢慢突起变成了一个米粒大小的白色小疙瘩,不疼不痒不红肿,没有任何感觉。虽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可总有人见面就问。我也禁不住先生唠叨,决定干脆看一下,图个踏实。

    我约的是镇上口碑不错的皮肤专科犹太人史医生。这位医生虽然不苟言笑,来去匆匆,但精通业务,态度认真。我家孩子小时候经常有皮肤问题,一直去找他看。

    到了约定时间,我准时到达诊所。那天运气很好,候诊室里就我一个人,十分钟后就见到了史医生和他的助理。

    他还是一如既往的闲话少说,进来就拿起放大镜对着小米粒看一下,两秒钟吧,说,没事,脂肪堆积而已,一般原因是体内胆固醇偏高;虽然多数是长在上眼皮上,但我的也是类似的。至于治疗方法嘛,他建议,先去找家庭医生验血看胆固醇;如果觉得有碍观瞻,他当时就可以切掉;如果担心是什麽病变,就顺便把切下来的送去化验。当然也可以放任自流,无需任何药品治疗。全由我自己做决定。史医生干脆利落,两分钟说完,中间包括兼顾指导那个助理如何输入电脑。我觉得小米粒虽然有点影响外观,但戴上眼镜也没那麽明显;开刀化验又不知道费用几何,还是看发展再说吧。

    就这样,我进出诊所总共花了十五分钟不到,比去家庭医生那边做年度体检快多了。

    三个星期后,我收到了从医生诊所寄来的账单。我家今年的保险计划是每年看病费用的前几千块属于自费,超出这个自费额的部分才归保险公司管,所以医生账单从保险公司转了一圈被少许调低费用后,最后落脚到病人这里负责。医生的账单一般都非常清楚地列着日期、治疗项目代号、诊费、保险等信息。诊费是由治疗项目决定的,我就根据代号,试着自己上网去核查一下治疗项目的内容。

    保险公司的这部分信息是公开透明的,我对号入座,很容易就找到了对应的表格。原来,治疗项目按照病情的严重性和医生所花费的时间分成五个级别,分别用五个代码来代替,比如说是12345。1最轻微,5最严重,我的情况被划做3,正中间的那个。也就是说, 我属于新病人,专科门诊,症状单纯,不需特别治疗,病人会自然痊愈,接诊三十分钟,属于中等病情。这个表格是纯技术型的,与收费标准无关。

    看了这个,我心里有点疑惑:如果一个小小的脂肪粒都要被划为中级,那还有什麽更“轻微”的病情呢? 我决定给诊所打个电话咨询一下。

    我先十分客气地提出有个问题要请教,谁知刚一提到这个代号不够准确的问题,账单小姐立刻不高兴地责问我,是不是自己去上网搜了;我坦然承认,要不然怎麽能学习、进步呀。她接着说,网上有太多东西是误导的,不能自己瞎搜;我辩解说,我不是质疑收费标准,只是想知道如果见了医生不到三分钟,就按照中等病情处理,那什麽样的情况才属于1或2级?账单小姐解释说,代号不是她杜撰的,也不是医生拍拍脑袋就写的,专科最低就是2级,况且医生不是按照就诊时间长短收费的。

    她进一步解释说,现在诊所全部电子化,医生在与病人见面的同时,就把看病的过程与细节输进了某个医疗软件,软件根据输入内容给出代号,诊所再把此代号送给保险公司和病人收取费用;所以不太可能出现错误。但是她说可以帮我去问一下医生,因为只有医生才有权做改动。

     两个小时之后,果然回电来了。医生重新看了我的病历,觉得我的情况确实简单明了,代号2或3都可以,他同意降级收费;旧账单作废,我会收到一张新调整过的。

    花钱看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如果患者能稍微了解一下账单内容,也许能防止过度收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