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是地里的荠菜
是田里的水芹
是翠绿的莴笋
是如玉的茭白
我在这头
它们在那头
荠菜
有一种香, 叫荠菜香。有一种高大上的馄饨, 叫鲜肉荠菜馄饨。有一场美丽的邂逅, 叫我在路边发现了荠菜。
荠菜是野生的, 提着篮子和小朋友去野地里挖。后来人工培育了, 味道虽差一些, 却依然藏不住那淡雅的清香。
北美到处是绿地, 小草一节节向上长, 长出很多三角形的籽包。啊! 原来是荠菜!
明年去挖荠菜 - 我告诉自己。
待到来年春暖花开, 我找呀找, 竟一棵荠菜也没找到。过了一阵, 我到过的那片野地里, 又是一片节节高, 又是许多小籽包。曾经最最熟悉的荠菜, 我竟然不认识了!
华人超市有速冻荠菜, 湖南朋友慕名买来包馄饨。吃完了, 说你们上海人真逗, 荠菜哪有香味道!
唉! 湘菜的口味太重, 把你的味蕊惯坏了。
打开电视机,园艺师正在教人们去除院子里的荠菜, 称它们是讨厌的杂草。
我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唱首歌安慰自己-
"没有花香
没有树高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寞
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
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水芹
有一种香, 叫水芹香。有一种享受, 叫水芹炒豆腐干。有一种恐怖, 叫水芹里躲着蚂蝗。
水芹长在水田里, 收获时偶尔会把蚂蝗一起拔出来。听姐姐绘声绘色讲蚂蝗钻皮肤里的故事, 我被吓住了。
计划经济的时候, 蔬菜从产地到餐桌需要好几个环节,水芹经不起折腾, 故菜场里很少见。所以 小时候蚂蝗听了不少, 水芹却吃的不多。
80年代,家门口不远处的农贸市场,常有人骑自行车驮两大筐水芹来卖。水芹的产地大概挺远, 这一路过来, 原本就不密的叶子全蔫了, 像个秃子。水芹的根又大又湿 ,一捆捆放在地上, 如一个个不倒翁。我每次看见,总要买一些回家。当然, 得先确认里面没有躲着恐怖的蚂蝗。
水芹切成段, 豆腐干切成丝, 两样一起下油锅,幸福的味道顿时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莴笋
还有一种香叫莴笋香。荠菜、水芹、莴笋在一起,没有最香, 只有更香。
削去表皮, 莴笋的茎色如翡翠, 透而不明。莴笋又脆又嫩, 切丝切片, 凉拌热炒总相宜。
莴笋叶略带苦味, 多数人家会扔掉。对门的邻居用来焖咸肉菜饭, 说很好吃。我只吃过一次叶子,印象并不佳。
那年去佘山学军, 刚好赶在莴笋上市。有一天开开心心吃到了莴笋炒肉片, 下一日, 老师居然给我们吃炒莴笋叶子。含在嘴里咽不下去,心里骂: 学校真抠门!
对于苦味的承受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 现在我喜欢自找苦吃-苦瓜、西柚,更想念香香的莴笋叶。
茭白
茭白虽没有荠菜、莴笋、水芹那独树一帜的香, 但它有属于自己清新的味道和爽爽的口感。
说到茭白, 想起一个大大的误会。有一天走在川沙的小河边, 老公指着一片"芦苇荡"说: "这就是茭白"。
原来茭白长在水里,而我却以为它和竹笋是邻居。也难怪 -
农民收获茭白时, 只粗略地砍头去尾。运到菜场后, 阿姨们再剥去一层壳, 斩去一截根。竹笋不也是这样子的嘛。
上海有两道很受欢迎的菜: 油焖竹笋与油焖茭白。在我小孩子的眼里,茭白和竹笋是一回事嘛。
还有,小时候复旦周围是农田, 种着各种蔬菜 - 青菜、 萝卜、 芋头、 豆角、 冬瓜、 茄子。既不种竹笋, 也不种茭白。
终于明白了: 茭白与竹笋, 是上苍赐予我们的两份礼物, 一个生在山中, 一个长在河里。
油焖茭白与油焖竹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