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刻符 双墩刻符 殷墟甲骨文 中华文字溯源】

 

 

小序:

中国古文字 最早的文字

基本完整系统的文字 是 甲骨文

据信 已经使用了至少3300余年

 蚌埠的 双墩刻符 距今约7300年

贾湖的刻符 距今8000余年

远古彝族文字 约有10000来年

甲骨文似乎是有前源的, 不是突兀而至,一下子出现的

文字不单是自己读的,更重要的是让别人看的

是载体 是传媒

是历史记载

 

-------------

 

賈湖遺址是9000年至77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中国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面積约55000平方米,于1979年秋贾湖村民修筑护村堤期间,村小学师生在取土坑内开荒种地时发现。

骨笛在河南博物院

賈湖骨笛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為完整、出土個數最多且現在還能用以演奏的樂器實物。

賈湖骨笛是用鶴類動物的尺骨鋸去兩端關節鑽孔而成。制笛之前賈湖人曾經認真計算,

笛子制成后還運用打小孔的方法調整個別孔的音差,制作方法和過程,與現在民族管樂器的制法很相似。

它反映出賈湖人已經有了音與音之間距離差別的基本概念

 

贾湖刻符与中华彝族万年文明史File:Jiahu writing.svg

贾湖文化,并分成三個階段: 最早從距今9000年至8600年前,中間從8600年至8200年前,最后從8200年至7800年前。也有人认为贾湖文化是裴李岗文化的一个类型。

Image result for 贾湖刻符 与甲骨文对比

Image result for 贾湖刻符 甲骨文 18字比较

 贾湖契刻共发现十七例,分别刻在甲、骨、石、陶器上,其中龟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点均是契刻而成。专家研究,刻符结构为“横”“点”“竖”“撇”“捺”“竖勾”“横折”等笔画,书写特点也是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与汉字基本结构相一致。有些契刻符号的形状与其4000年后的商代甲骨文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形似眼目的“目”,光芒四射的太阳纹等。

  汉字由语段文字阶段发展到语词文字阶段,从现有资料来看,自贾湖契刻符号到商代甲骨文,至少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程,成熟的商代甲骨文之所以被认为是突然出现,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载体的变化,寻找这类过渡阶段的文字载体,是解决汉字起源之谜的主要途径。

Image result for 贾湖刻符 彝族

保定市徐水县 釜山刻符

年代不详,也许是5000年前左右的

 

Image result for 安徽双墩 刻符

安徽蚌埠 双墩刻符

 

作者:朱琚元(彝族)



彝族学者 研究  贾湖刻符 与 古彝族文字
有不少相连和类似

贾湖村遗址发现的世界上目前最早的文字雏形实物资料,甲骨契刻符号。
比之前西方认为的世界最古老的文字即古两河流域楔形文字还要早近3000年。

------------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成说,是根据从有史可稽的夏王朝距今四千多年,再 上溯约一千多年作为“三皇五帝”时代而提出的五干多年。此即“文起豢、炎”(梁肖绩 《王嘉(拾遗).序》),意为中国的文化、文明始于伏蒙时代。以及诗人黄遵宪所言“蒙 轩造书契,令始岁五千”,都是以文字的发明为起始点。其实,蒙、炎、黄即使史有其人, 他们代表的各是一个时代,史家顾颌刚认为“三皇到现在约有十万年”(《秦汉的方士与 儒生》)。从“三皇”之首伏蒙到现代,虽然未必有十万年,但当在万年以上。 
    丁文江先生在本世二十年代就指出:“西北是棵棵(罗罗)的老家,他们的文字根本与汉文同源,但权早就与汉人隔绝,所以看不出他们的直接关系,将来傈棵文的研究进 步不但可以发现语言关系,而且或者可以知道文字的源流”(《烫文雕刻·自序》)。由 彝文与殷商甲骨文比较所得出的彝汉文同源与丁先生所言的彝汉文同源,这个源头是在 万年前的伏蒙时代。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由彝族所保留的传统文字和彝族十月太阳历,说民族确实“文起蒙、炎”,但中华民族的文明不是“今始岁五千’,而应该是“今始岁万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