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走随拍我的北京(二、北大)

  回国一趟不易,尽量陪我家老爷子到处走走。这天天好,我们决定去北大逛一圈。

名校的门是越来越难进了。考生难进,把藤校当作景区或圣堂来参观或膜拜的游客也难进。

  我家老爷子从十七岁进京入北大,一辈子就没离开过。如今八十好几,每次进校门,还都规规矩矩照章办事——出示证件,然后等着小保安点头放行。

  老爷子一直非常尊敬地称呼保安为“警卫”,我纠正他说,“您这不是中共中央办公厅,这儿级别不够配备警卫团,只有小保安。”当了一辈子老九,还是“臭”的,习惯了总是把自己排在最后;看见穿制服的,就觉得是代表政府的,走路碰上了要让着点。

  老爷子有几次去学校,正要掏出证件,碰上某个长了眼的保安,“啪”的一声来了个立正敬礼,倒把他惊吓了,回来自嘲说,“一辈子当惯了‘老九'、‘奴才’,只会向人毕恭毕敬啊!从未想过退休多年,竟还会接受这礼仪啦! 瞧这世道!”

    托他老人家的福,作为陪同家属,我不需要去东门排队刷身份证,随便挑一个门都可以进。看着只能在门口拍照留念的闲杂人等,想到我当初考上北大的中学同学如今都望门兴叹,心里这优越感真是杠杠的。真可惜北大没有类似哈佛的“金左脚”可以摸摸,要不然带点“好运”出校园也算没白来一趟。

  从西门走到大饭厅,发现三角地竟然没有了。“地”当然还在,但只是一个普通的丁字路口了。昔日辉煌的唯一痕迹是已经被“整理清空”,等待拆除的海报栏。银行、邮局、咖啡馆、理发馆全都不见了。

  校园的生活服务设施很多都转到了附近的地下,或者分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民主墙”不在了,不知蔡元培校长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会掉进未名湖还是顶在博雅塔尖?或者湖和塔因为失去了精神的载体,也备感自己是孤独而空虚的存在?

   北大最令我感到惊艳的是食堂。北大食堂之多,菜品之丰富,一定堪称世界大学之最。不夸张地说,每个食堂都是小型美食广场;全部十个食堂集中起来,就是一条美食街。如果可能,我愿意天天吃食堂,不需要自己烟熏火燎,也不需要按图索骥,满大街去找某家推荐餐厅。可惜这个强项没有作为校方对外宣传的重点,明显低估了美食对国际生的吸引力。可怜的孩子们, 从北大毕业后再去留学,还忍受得了其他国家饮食的单调吗?

  听说,为了更好地实现“饭来张口”的理想,有些学生竟然在宿舍点自己校内食堂的外卖!

校园新型代步工具。

   教学楼前大片的共享单车。这个新兴事物才出现一年多,就已经开始有公司接二连三地倒闭了。第一家宣布倒闭“悟空单车”的创始人曾经在北大做过保安。说起北大保安,外界曾经惊叹他们“成群逆袭”,因为过去二十年,曾经有五百名保安考学深造。不知这位“单车”算不算北大保安“成群逆袭”的人物之一。

 

相关博客文章

随走随拍我的北京(一、内环)

一个保安的故事

xincaige 发表评论于
老乡。俺也是住北大的,北大是俺从小长大的村庄,三角地附近就是老房子。北大比清华秀气。
方川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生活服务设施很多都转到了附近的地下“,是个好消息。之前校园看上去有点杂乱。希望他们也控制一下机动车。学生食堂真的很不错。
Bounty 发表评论于
还是觉得清华校园美。从小住北大附近,去的次数很少。
日晨 发表评论于
八月份刚回过母校。还好保安很照顾,说是校友便没看证件就挡住如海如潮的人群,让我进去了。校园除了西门附近,都已经变得不太认识了。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还好,大多数地方还认识,三角地不认识了。
redwest 发表评论于
上课最怕老师下课晚, 晚了, 食堂挤得像夏天的游泳池。校庆的时候校园最美。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