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跟风派妹,说说回国感受,包括医疗这一块
跟风派妹,说说回国感受,包括医疗这一块
今年秋天回国待了一个月出头。以前每年回去时间较短,不是窝家里做"乖宝"就是匆匆出门做游客和食客。这次多一些接地气的观察,也有点可以说说的话题。
先说大前提。我基本不插言中美两边的政治、制度、机遇等话题,不仅是说不清楚,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的大多数人都是各执一词,仅从自己的经历就推演涵盖一切。美国大选之际我在同学群里破天荒说了点对中美格局的浅见,大家说:"咦,你说的和我们看到宣传不太一样呢,有点道理嘛。" 呵呵,忘了出身了?一点点童子功总还是有的。
这次回去有一天坐滴滴,司机说他的车有时会被包来用作清除上访的钉子户,那些细节我听着真堵心真难过。贪腐垄断、阶层固化、弱势群体、空气食物等等问题,无法视而不见......对小民如我,能做到的也就是抱持人文情怀和悲悯之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点小善举小贡献。
但如果着眼小处,故乡故土的生活和情意,我觉得还是挺暖心挺舒服的。
如派妹所说,近年来,国内百姓生活的方便程度已经到了极致,一机在手,啥都不愁。亲戚们都坐在家里舒舒服服享受各种服务:大到旅游团购、电器安装、家政服务,小到订餐外卖、买点针头线脑,都网上订、当日送。
食品安全仍有问题,但现在有网络和各种点评监控,花点功夫还是可以找到可靠的店家,至少可以规避明显不放心的食物和商家。如果要高档,各种进口海产肉类、或指定农场特供蔬果都保鲜包装送货上门;如果要接地气,早上菜场逛一圈,各种时令鲜货现吃现买。
人的素质,尤其是年轻人的素质,明显提高。我前两年博文中就写到,我遇到过排队时往上挤但最后一刻又自觉让开的大叔(说明自己会猛然意识到这样不好);遇到过耐心等我左拍右拍而毫不催促的一群大妈(我不知道身后有人等)......至于年轻人,谦让有礼、乐于助人的很多。当然,我遇到的大多数是一线和准一线城市的孩子,他们的底气足、压力小,自信心就强,心态也更平和。就像前两年北京某位高考状元说“现实让我天生就站在一个高的平台上,我更钦佩其他地方尤其是乡村里努力奋斗的同龄人”(大意)。
好吧,可能有人说:年轻一代好?别忘了那些三观不正扑大叔的姑娘们......嗯,这个又回到前面说的阶层固化的大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再说,即使在美国也有专门找糖爹的网站不是?这个先按下不表。
每次回去,对故乡从来没有陌生感。虽然每次都有新路不认识了、有新的概念或新的玩意摸不着头脑了;虽然早已习惯美国的安宁有序,对人多嘈杂也难免心烦......但是,故土的亲切和亲热总在那里。
对我来说,出国多年的一大收获是心更定了,更能随心所欲地为自己活了。所以呢,在故乡的大街小巷转转、菜场超市挑挑捡捡、餐馆茶室来份小食、旁观一下跳舞大妈、逗逗满地的泰迪......我还是可以在车流和人潮中找到舒心的感觉。等过些年开始居游的时候,我定会把故乡作为一个大站,常回去住住。不必寻什么根或者归属,太大了,太着相了。过自己的日子、寻少小的回忆、和亲人小辈时时小聚,就可以了。
最后,说说医疗这块。因为我这次回去跑了几家医院做了一些检查,还算有点发言权吧。
我回去觉得有些心悸,就去家附近的一个三甲医院看专家门诊,做了心脏彩超和24小时监控心电图;考虑到我常年大吃大喝和父辈的高血压病史,医生建议做个冠脉CT,于是又托熟人去军区总院看了一位专家并做了CT。
几次的检查和随访,我并不觉得国内医院如网上有些贴子吐槽得那么不可忍受。在应付小毛病和检查方面,我甚至觉得比美国更加高效方便。
家附近那家医院就医条件差些,典型的国内看病方式,一个小方凳坐在医生面前,后面拥簇等候着其他病人,比较没有隐私。但我们从小去医院就这样的,我不想矫情地说不能忍受,当然我希望以后他们能有改进。军总条件很好,专家诊室宽敞明亮,摆着花草盆栽,护士领着进去,医生问诊也很仔细,看完一个护士再领下一个进去。
两家医院一个有熟人一个完全没有,但我没有觉得医生态度有明显差别。当然军总的专家比较从容,另一位就不得不赶时间。
费用(人民币):CT 1790,彩超 280,24 小时心电图 288。专家挂号费分别是35和50元。
回到美国,随访心脏专科,医生说再做个ECHO(心超)吧,我说CT片子您看了,也没有问题,还要做吗?好吧,也不好太抗拒......完事我上网进账户一看:诊所要价$2900,保险公司调下来一半。虽然我有保险,但这超声棒棒划拉几下这么贵!着实让我吓一跳。
我因为一直身体不错,以前每年基本就免费体检或者看个头疼脑热,保险挑了便宜的HSA,公司有补贴,每年保费便宜到忽略不计。但有$1500 自付(deductible),超过$1500的部分保险付80%,自付20%;全年自付超过$3000后,一切保险公司批准的费用保险全付。没大事,这个保险我觉得够用了。但"保险批准的费用"这个大前提让人心惊,以前有人说美国中产阶级一场大病可能一贫如洗,我还觉得“夸张了吧”?现在明白了。也许该升级一个保费高的"好"保险?但不看病也得大几千的保费,这也是两难;而且,也不见得就能高枕无忧。
美国看诊条件是很好,候诊室音乐茶水伺候着,漂亮护士笑脸相迎......可是,及时得到检查和诊断是王道。国内医院很方便,楼上楼下跑一圈,所有的事儿都办好了;医生也敢于担当,能给出明确意见。美国医生是没完没了地检查,每说一句话都担心成为法庭证据似的谨小慎微。
我知道,我这是一孔之见。我也相信,如果是大病或开刀,还是美国更好,要不怎么现在国内富豪都来美看病呢。但常常有网友说退休如果回国住住,担心生病问题。可我觉得如果看个小毛病,或者慢性病随访吃药,或者做个检查什么的,国内自费也没有问题啊?何况,国内医药费这里也能报销一部分好像(我拖拉,刚下载了表格还没寄出。)。
好,这个话题我不想展开了。看着墙上我在阿根廷爬山的大幅照片,想着去年还去Fitz Roy的人,现在却在讨论看病养老的问题......简直悲从心来,要放声大哭啦!
我们都好好保重身体吧。
(更新一下:我这次回去所有看病的费用,包括买药,美国保险公司全部报销了,折合美金给我寄来了支票。程序很简单,填了claim form,附上所有收据的复印件。不必翻译,他们有懂中文的专员审核。
所以呢,大家回去看看小病、做个检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当然每个保险公司政策不同。我的就是一般保险,不是什么顶级的或者特殊的。)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鱼鸟相依' 的评论 :
鱼鸟妹妹你好!好久不见,新年好!
支持你的迁徙,我们这一代人,对父母的牵挂是无言而绵长的心思。如果能够圆满解决,让父母老有所依,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是特别重要的特别值得的。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石假装' 的评论 :
石姐好!是这样,年轻人谦和有礼的很多,好事。
鱼鸟相依 发表评论于
默默好! 好久没来,喜欢这篇,舒心踏实,一如既往的你。江苏半个老乡,近年回的很多,牵挂年迈亲人,不想以后留有遗憾,一步一步在往徙鸟状态努力了。新年将近,祝一切都好!
石假装 发表评论于
也觉得国内年轻人素质高多了。看来真是“衣食足,知礼节”。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清衣江' 的评论 :
是南京。这样啊,各地医院收费差别还蛮大的喔。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ugar88' 的评论 :
谢谢点评!
清衣江 发表评论于
你应该指的是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检查吧?费用(人民币):CT 1790,太贵了。我们城市川医CT700元人民币左右。
Sugar88 发表评论于
写的很真实谢谢分享 !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ZheFei' 的评论 :
你说的挺对的。
我认真想了一下你说的,反思一下自己,我觉得吧,我这个心理还是离开久了,有点"见外"了,不自觉地就这么想。
打个比方,如果我妈家里脏乱,我虽然是自家孩子,但离开久了,就有点像来做客的。我要是说了,好像挺让我妈挂不住的,我就得说我不在乎,不然好像我忘本了。其实呢,我也不希望我妈家里脏,但我希望和我妈同住的亲人自己察觉到,让他们说或行动。
我这种心理好像就是要撇清自己,不要让别人误以为自己忘本。 说到底是近乡情怯了。
你说的是另一个角度,其实也很有道理。在我妈家里的人和我妈自己可能反而没有看到自己家里的脏乱,如果我给点出来,应该是好事,促使他们改进啊。 我应该把自己定位成"自己人"才对。
嗯,很好的探讨。谢谢你~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ily' 的评论 :
握手。我现在也觉得要是身体有点小毛病,或者做个体检什么的,回国顺便做了也是一个选择。
这里条件虽好,预约啊,等待啊,医生吞吞吐吐啊,也挺麻烦的。
ZheFei 发表评论于
你说的都挺实在,我一直喜欢你的文章。 唯一我不明白的是, 为什么只要是抱怨国内情况的(没隐私啊,脏乱啊)都属于“矫情”呢?难道非要接受过去的不好,就是“接地气”吗?如果人人都不接受这个不好,社会才能进步。
ily 发表评论于
同感!医疗好便宜。
“每次回去,对故乡从来没有陌生感“
“在应付小毛病和检查方面,我甚至觉得比美国更加高效方便“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lm555' 的评论 :
老乡好!鼓楼医院的新楼好fancy啊。我哥本来也建议我去鼓楼的,但我想这样的大医院肯定人多极了,检查的事情哪里都能做,于是去了二院,也不认识人,就挂了专家号请科主任看的,态度特别好,解释得也特别清楚。
如你所说,医疗这个问题在哪里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国内现在好像有些医院被强制要求接受农村保险,至少农民看病无门的状态有所改善。但是,真遇到大病,看不起的或无法选择优化方案的还是很多。改进的路程还很漫长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巧克力2589' 的评论 :
谢谢点评和分享。
是,看病就医还是得自己做好功课。另外,谁都希望多比较,找到好的医生;听听熟人的介绍或麻烦亲友引荐一下。毕竟,身体的事情是大事。
赞你的孝心。你这样细致比较的方法值得我借鉴。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诚信' 的评论 :
1. “国内百姓” 应改成 “国内有钱人”, 因为实际上, “国内百姓” 因为机内无钱,啥都发愁。
我承认,国内目前的发展失衡、阶层固化等问题确实存在。但显然我们对“百姓”的定义不同,一些小富即安的普通职工,甚至退休或下岗的平民,在我看来属于百姓的范畴,他们也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过上相对闲适的日子。
底层的弱势群体无疑是艰难的一群人。
2. “你的亲戚们还是有些落后。早在1950年代,国内很多人家里有警卫,司机,保姆等一堆,这些事都有人给办,比你的亲戚舒服多了。“
这好像有点抬杠了。是,任何年代都有享受特供的高干。可是,50年代或文革中,高干有特供,老百姓为了一斤肉八两油还得在寒风中排队,农村甚至吃不上饭或饿s人;而现在,高干过什么生活我不知道,但众多的老百姓至少也可以在菜场或商店买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也可以动动手指就享受网购,是不是还是进步呢?至少可以说,50年代和文革剥夺掉的百姓正常生活权利现在恢复了。
3. “反复读了几遍文章,也没找到你做过,或者计划去做的那些“小善举小贡献”。
我这个贴子就是聊天。没看我第二段第三段已经开宗明义了,不谈宏观的东西,就是一点小感受,以及在国内看病的经历。
不能要求一篇随手写就的聊天贴子从猿到人地涵盖所有内容吧?我做过或者计划去做的事情有机会在聊吧。
谢谢你的点评,让我有机会更多地交流探讨。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ae' 的评论 :
谢谢鼓励。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笑薇.' 的评论 :
喔,就是“这个方面”吧~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ZHUOYAO' 的评论 :
谢谢点评。
llm555 发表评论于
我今年也回国,因为急性感染去了鼓楼医院急症,未找任何熟人。感觉真的不错,表现在速度快,医生有经验,诊断和处理正确及时,挂了三天水,症状迅速好转。挂号费低廉到不可思议,药费也不贵(和这里相比)。与二十年前相比,无论医疗设备和服务态度都上了一大步。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急诊室医生的辛苦程度也让人感叹不已。三甲医院和乡镇医院确实有很大差距,贫穷人看不起病也是事实,还待于医疗资源如何分配和完善,总之情况是在变好。医疗这一块那个国家都是头痛问题。
巧克力2589 发表评论于
同感! 我去年回国陪母亲做一个极小得表皮手术, 手术本身不是大事,但是毕竟是80得老年人了, 最担心的是麻醉药高血压. 我回国先不找熟人, 而是在网上找各个医院有点名气得医生, 按照出诊时间列个表, 用一个星期,分别去挂号见这些医生,进行比较, 回来查资料,看看哪个医生更好, 最后选中一名医生,再找熟人了解这个医生, 确定了就是这个医生做手术, 果然发生麻醉药高血压,术中医生控制很好, 一切顺利,非常满意.后来真心想答谢医生, 医生拒绝了,没有收任何红包. 一句话, 就是先自己做足功课, 再找熟人, 至于一般体检, 当然也是好医院是首选, 因为医生读片子的水平是有很大差异性的.
诚信 发表评论于
1. “国内百姓生活的方便程度已经到了极致,一机在手,啥都不愁”,
“国内百姓” 应改成 “国内有钱人”, 因为实际上, “国内百姓” 因为机内无钱,啥都发愁。
2. “亲戚们都坐在家里舒舒服服享受各种服务:大到旅游团购,...”
你的亲戚们还是有些落后。早在1950年代,国内很多人家里有警卫,司机,保姆等一堆,这些事都有人给办,比你的亲戚舒服多了。
3. “对小民如我,能做到的也就是抱持人文情怀和悲悯之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点小善举小贡献。”
反复读了几遍文章,也没找到你做过,或者计划去做的那些“小善举小贡献”。
还是要谢谢你诚实写下你的感受,并与大家分享。
mae 发表评论于
喜欢!
mae 发表评论于
????????
笑薇. 发表评论于
"这一块”是什么意思?
ZHUOYAO 发表评论于
好文,接地气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Jolene22' 的评论 :
您这未免有点武断了。
这篇小文是在中坛的聊天贴,匆匆而就。文中不少政治不正确的地方,所以我在第二段第三段首先就阐明了自己的态度:此文不涉及宏观问题,仅仅聊点生活中的小观察。
我这个聊天贴是针对一些中年网友空巢或退休后,想回国小住一段又担心万一需要看病怎么办?正好我这次跑了两家医院,就聊聊。
国内是人情社会,这个是不争的事实。托关系走后门不是好事,我也是倡导自力更生不喜欢求人的。但是呢,遇到看病这种事,任何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想找个熟悉的医院或好医生吧?即使在美国,同事朋友间也经常分享下“我的医生不错”,“你可以去这里理疗”什么的,不是吗?
我这次看的专家仅是家里小辈给联络的而已。在当地生活久了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牵丝攀藤的关系。和特权无关。
快递过度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我同意。国内这个行业的弊端尤其明显,但也在治理中。一个是用车不环保并且低档,甚至危及快递小哥的安全和生命;一个是过度包装。这都是一直在讨论和治理的问题,当然是漫漫长路。
其实我自己喜欢到处逛市场,去购物也都是用环保袋。但另一方面,我也不能做到完全杜绝网购。电商和网购这个大趋势越来越主导人们的生活。我就在物流行业,环保向来是行业致力的目标之一,避免过度包装也是方向之一。但电商/网购/快递/物流这个链条不是一句go green就可以转向的,回到从前是不可能的。
看出来你是为阶层固化而不平的人。我也认同现在的不平等不平衡是个大问题。我以前的博文或在其他坛子的讨论中也提到过,特别心疼那些从外地或者乡村漂到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现在的社会留给他们的机会微乎其微。对普通大众,我想,能做到的也就是抱持人文情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点小善举小贡献。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李道子' 的评论 :
嗯,看到军总就认出来了~~老乡吧?
昨天对我们南京人(其实全部的国人)是个沉重的日子。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姐。
陈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p2002' 的评论 :
谢谢来访。就是随手写的自己的一点经历,不全面,大家分享交流吧。
Jolene22 发表评论于
你还是特权阶层, 所以有熟人,找专家. 快递成风给环境污染造成更大的影响. 当然这是低端人口的问题,跟特权阶层无关.
李道子 发表评论于
南京的吧
晓青 发表评论于
今年回国一次,同感。
rp2002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