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10)《河洛康家》留馀匾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0.《河洛康家》留馀匾

 

  最近,国内热播32集电视剧《河洛康家》。虽然我身处万里之遥的加拿大,但因故事发生在我的家乡,故让我共鸣,倍感亲切。

 

电视剧中的“河洛”是指在家乡被黄河接纳的伊洛河,康家是指故乡的“康百万”家族。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

 

        据载,公元1900年,因八国联军入侵而西逃的慈禧光绪銮驾由西安回京,途经巩县时,康家十七代传人康鸿猷以巨资建行宫,竭全力修御道,供奉铺张,极尽奢华,邀宠面圣。龙颜和悦之时,赞其家资百万,以为褒扬得其“百万”绰号。

 

  “康百万”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族谱中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个资产雄厚者,被人恭称为百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应魁。

 

        康应魁站在先人的基础上,利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机尽忠发财,其家资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18万亩,财富无以计数,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极一时。

 

  “康百万”家族用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仰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

 

  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我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民国时期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三大巨富之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康百万庄园、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作为三大庄园之首对外开放,轰动河南,闻名全国。

 

 

 

  

 

 

   特别值得介绍的是康百万庄园的规模和风格。

 

        康百万庄园是公元十七、十八世纪华北地区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全庄园由十九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虽历经风雨,到现在仍保存有住宅区、栈房区、作坊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大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1963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6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授予国家4A旅游景区。

 

 

 

 

 

 

 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秉承诚实、守信、勤俭、拼搏的原则,保持儒家中庸、留馀的处世态度,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富裕十二代、四百多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豫商成功的典范。

    

   一直在康家高悬的家训《留馀》,为中国十大名匾之一,清朝翰林牛暄撰写其主要内容(在电视剧中称之为“四留铭”的)为:

 

留有馀,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留有馀,不尽之禄以还朝庭

留有馀,不尽之财以还百姓

留有馀,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不尽之巧以还造化”,是指大自然赋于的才华、智慧、技艺以及资源、环境等不能用尽要回归自然,以求人与资源环境以及和社会的和谐平衡

 

不尽之禄以还朝庭,是指皇帝(国家)的奉禄不能挥霍,要历行节俭,十分珍惜,当国家需要时(如战争和灾荒)应倾力报效

 

不尽之财以还百姓是指财富都是社会给予的,都是人民贡献的,要取之于民回归于民,取之于社会回报给社会

 

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指大自然赋予的、社会创造的、自己奋斗的、自己应当享用的,都不用尽,要留给后代,让子孙传承,继续发展,推动社会前进。

 

康百万家族将家训以铭文的形式刻写并悬挂起来,是教育后代为人做事、物、人对已、为国为民都要留有馀地,适时适度,不过不及。其留馀”理念充满了生活的哲理,洋溢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光辉,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儒家处世理念在一个家族兴衰史上的亮点与折射。它以哲学的眼光总结世事,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升华到相当的高度——物极必反,留有余地 

 

 在《河洛康家》故事中,“留馀”理念贯彻始终:由于贪财三嫂的告密,全剧主角康悔文之妻朱念念被污吏宋海平以“前明余孽”之罪被逼跳河自尽,罪行被康家掌门人康伯儒揭穿后,三嫂因无地自容而精神失常,康悔文之母周若兰不计前嫌,背着一家之主康伯儒而给三嫂娘家周济钱粮;康家的兰水生意伙伴崔月红被贪赌的哥哥抵押给西安的黄掌柜,黄掌柜因报复康家将自己挤兑出泾阳市场而将崔月红卖入秦淮河畔妓院。为救月红,面对作梗的尤姓云南玉石商人,康悔文慷慨将赌石赢来的财富三一三剩一施舍与他,不但顺利救出月红,将原称“兄妹”的旧情促成新婚,而且也促成了康家在当地的玉石行生意,拓宽了康家的生财之道,履行了留的祖训。

 

 剧中,被朱念念比喻成“书本”、“旗帜”的“留”匾额,曾两次推出被观众欣赏:初次为康悔文成婚之日,祖父康伯儒将“留”匾额送与孙儿作为大礼,让观众领略了留馀名匾内容的同时,奠定了全剧的基调;第二次是康伯儒八十五寿诞之际,趁重孙康有恒东渡日本之时,曾祖父康伯儒要求康有恒重温“四留铭”,让耐人寻味的康家故事完美收官。

 

登录后才可评论.